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302篇
大气科学   164篇
地球物理   206篇
地质学   461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吞噬微囊藻的鞭毛虫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一个有水华发生的池塘里采集分离到一种能吞噬微囊藻的动基体目鞭毛虫(Kinetoplastida),存光学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该鞭毛虫的形态特征,初步探讨了它的培养方法.该鞭毛虫以集胞藻、微囊藻、鱼腥藻、小球藻以及蛋黄、奶粉、大肠杆菌和酵母为食物进行培养,结果集胞藻、微囊藻、奶粉、蛋黄、及酵母都是该鞭毛虫很好的食物.该鞭毛虫易于培养,繁殖迅速,培养成本低廉,有应用于生态环境中控制微囊藻水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2.
山西断陷系交城断裂全新世古地震活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断错地貌调查及探槽开挖表明,晋中盆地西界分布的黄土台地的前、后缘均存在断层,断层的最新活动位于地表陡坎的前缘,地表见到的断层最新活动断面的上升盘是早全新世地层。同时,新民探槽开挖表明,该断裂在早全新世以后曾发生三次古地震事件,最新一次活动接近距今2748a,另两期古地震事件的时间分别距今4037~5910a及8360~5910a。如果取后两次古地震事件时间跨度的中值,这三次古地震事件的间隔分别是2225a和2162a,平均2193a。  相似文献   
183.
应用浅层地震勘探法对宁夏吴忠地区北部的浅部地壳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存在2条隐伏断裂,分别为银川主断层南段和新华桥断层。推测银川主断层南段为近SN走向的W倾正断层,断层下盘地层界面一般呈近水平状展布,而在断层上盘,T_Q及其以下的地层界面向断面方向倾伏并显示出逆牵引现象,断层向上错断了第四系内部。钻孔联合地质剖面及浅层地震探测结果共同揭示新华桥断层为一条走向NE,倾向SW的正断层,深、浅地震测线控制的新华桥断层延伸长度9 km左右,向上错断了第四系内部的T_(02)界面。  相似文献   
184.
华雨淋  吕彦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8):2982-2990

利用云南腾冲火山地区15个固定台站记录到的7923次地震的P波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腾冲火山及周边地区地壳及上地幔顶部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重定位结果.研究发现,腾冲火山区域地壳内存在明显的地震波低速区,P波速度低于整个区域地壳速度平均值超过15%,上地幔顶部存在规模较大的低速异常区.推测腾冲火山地区存在较大规模的地幔热物质上涌以及向地壳的侵入,热物质在地壳内以岩浆囊形式存储,并且壳内岩浆囊之间可能存在岩浆通道.通过联合反演获得的地震重定位结果显示,丛集地震位置更加集中,其展布特征与断裂构造具有显著的对应关系,表明研究区域断裂构造比较活跃.获得的高分辨率三维P波层析成像结果,为进一步认识火山地区岩浆存储特征以及地震分布与区域构造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地震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5.
介绍了新研制的井下数字三分向力平衡加速度计装置技术性能、工作原理,分析讨论了仪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6.
简述了中国古地磁学研究的若干进展,展望未来,应该全方位地发展中国的古地磁学.  相似文献   
187.
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场正演与反演   总被引:13,自引:18,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近年来众多的地球物理研究者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地电磁模型正反演已有成果,定量分析了各种主要正反演的性能测试,指出不同正反演法的优点、缺点以及应用范围局限,提出了各种方法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计算地球物理领域的核心内容,指出了计算地球物理领域的数值模拟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8.
通过分析云南历史破坏性地震震害异常影响因素,得出第四系软弱土层和新近系禽煤岩层等软弱岩土因素是显著影响云南历史地震震害异常的原因。利用1:20万(中比例尺)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对云南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软弱岩土进行调研,得到软弱岩土的分布状况.并初步分析了软弱岩土的分布特征。同时,通过分析对覆盖整个昆明盆地的新生代沉积相作过较详细研究工作的1:5万地质资料,得到昆明盆地软弱土的分布及特征。  相似文献   
189.
Xizhang trench is located 10 km northwest of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in front of a NNW-trending scarp of 4.6m height on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Jiaocheng fault zone. The dimensions of the trench are 108m in length, 8m in width, and 10m in depth. There are 18 horizons revealed in the trench. The upper strata are sandy loam; the upper strata of the downthrown block of the fault are gravels, the lower ones are an interbed of brown loam and sandy loam. The strata on the upthrown block of the fault are sandy loam containing gravel. The trench shows 3 fault planes, and the upper offset point on the fault plane is 1.5m below the ground surface, the newest dislocated stratum is (3.74±0.06) ka BP. The trench reveals a lot of deformation traces, such as fault planes, dislocated strata, colluvial wedges and formation til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ta and faults in the trench shows that 3 paleoearthquake events have occurred at the Jiaocheng fault zone since the Early Holocene, they are about (3.74±0.06)- (3.06±0.26)ka BP, (8.35±0.09)ka- (3.74±0.06)ka BP, and( 10.66±0.85) - (8.35±0.09)ka BP. The average interval among the events is 2.6 - 3.6ka. The minimum coseismic vertical displacements of the 3 events are 3.0m, 2.5m and 3.2m, respectively. The significance of Xizhang trench is that the Jiaocheng fault used to be active thousands of years ago, though there is no M ≥ 7.0 earthquake recorded in historical documents. Evidence of new Jiaocheng fault zone activity during the Holocene is important for the earthquake safety assessment of Taiynan cit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90.
玉树和汶川地震前后区域水平形变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华  杨博  占伟  陈欣  华彩虹  王利 《地震》2012,32(2):40-51
以1999—2007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间段的GNSS观测资料为基础, 借助于多核函数解析、 滤波和应变场的无偏算法以及区域无旋转基准, 在运动场连续变化的条件下获得了玉树MS7.1和汶川MS8.0地震前后青藏高原东南地域运动与形变场, 并得到如下基本认知: ① 玉树和汶川地震前震源区构造活动在空间和较长时间上明显弱化, 最大正应变和最大剪切应变均处在区域构造活动的最低水平。 ② 与地震破裂相应的旋剪形变最大部位既不位于震源区也不远离震源区, 似乎存在某种协调有序活动, 玉树地震发震构造断裂带基本上处在区域右旋活动与左旋活动的过渡区上, 而左旋活动最大条带却为平行于该断裂带且相距约150 km的东北构造活动区内;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断裂虽处在右旋活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 但右旋活动最大条带为平行于该断裂带且相距约200 km的西北活动区内。 ③ 玉树地震震时较大水平形变的范围较小, 汶川地震震后水平形变仍较突出。 ④ 理塘—德巫断裂带的北段及周边地区应给予关注, 面应变为象限分布图像, 最大正应变和最大剪切应变均显示闭锁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