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10篇 |
免费 | 4625篇 |
国内免费 | 266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78篇 |
大气科学 | 1413篇 |
地球物理 | 1927篇 |
地质学 | 7242篇 |
海洋学 | 1821篇 |
天文学 | 183篇 |
综合类 | 793篇 |
自然地理 | 124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413篇 |
2023年 | 468篇 |
2022年 | 746篇 |
2021年 | 804篇 |
2020年 | 736篇 |
2019年 | 741篇 |
2018年 | 679篇 |
2017年 | 603篇 |
2016年 | 643篇 |
2015年 | 677篇 |
2014年 | 698篇 |
2013年 | 839篇 |
2012年 | 892篇 |
2011年 | 824篇 |
2010年 | 856篇 |
2009年 | 845篇 |
2008年 | 922篇 |
2007年 | 786篇 |
2006年 | 716篇 |
2005年 | 618篇 |
2004年 | 464篇 |
2003年 | 315篇 |
2002年 | 339篇 |
2001年 | 330篇 |
2000年 | 232篇 |
1999年 | 112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冀北滦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地层锆石U-Pb测年及启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冀北—辽西地区, 冀北的滦平地区是中生代地层最为齐全, 也是唯一的晚中生代沉积作用基本连续的地区.许多研究者认为该地区的土城子组与张家口之间存在着J3—K1界线和中生代的构造转换界面.该地区分布的主要中生代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髫髻山组、土城子组、张家口组、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和西瓜园组.通过LAICPMS方法的锆石UPb测年, 获得了该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年代格架, 即髫髻山组的顶界年龄为(162.8±3.2)Ma, 土城子组形成的主体年代范围是(142.6±1.3)~(136.4±1.9)Ma, 张家口组形成的年代范围是(135.7±1.8)~(135.2±2.3)Ma, 大店子组顶部安山岩的年龄是(131.4±3.7)~(130.2±3.0)Ma.锆石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 土城子组中锆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张家口组中锆石的特征一致, 而与髫髻山组中的锆石有较大的区别.综合以上分析数据及野外地质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该地区的土城子组与髫髻山组之间不仅时间间隔较长, 而且二者中火山岩的源区也有较大的区别; 土城子组与张家口组之间不仅时间上基本连续, 而且二者中火山岩的源区也有明显的一致性.这就表明了滦平地区的土城子组与张家口组是同一地质背景下的产物, 即该地区二者之间应不存在J3—K1界面和构造转换界面.(2)滦平地区大店子组顶部火山岩在年代上与辽西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底部、辽西凌源地区的张家口组顶部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22.
123.
东南极晚新元古—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及其在冈瓦纳超大陆重建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南极大陆内部及边缘发育3条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造山带,即东非造山带(南延部分)、普里兹造山带和罗斯造山带。东非造山带的南延部分主要出露于吕措—霍尔姆湾—毛德王后地—沙克尔顿岭地区,其内发育蛇绿岩、榴辉岩相超镁铁岩及逆冲—推覆构造,因而被解释为东、西冈瓦纳陆块拼合的缝合线。罗斯造山带主要出露于横贯南极山脉地区,其内保存有大陆裂解、洋壳俯冲和地体增生的地质纪录,代表冈瓦纳超大陆的活动大陆边缘。普里兹造山带主要出露于普里兹湾和登曼冰川,因其位于从前假设的统一东冈瓦纳陆块的内部,加之缺少蛇绿混杂岩、岛弧增生杂岩和高压变质岩(如蓝片岩或榴辉岩)等与大洋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的岩石,所以当前存在着碰撞造山成因和板内改造成因两种不同的认识。普里兹造山带构造性质的确定不仅决定了冈瓦纳超大陆的汇聚过程和方式,也制约了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因此,开展普里兹造山带的研究对于揭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全球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4.
125.
现有多源同比例尺道路网匹配方法中,大多只利用道路自身特征进行匹配,而较少顾及道路周边要素对匹配过程的影响和约束,从而影响了道路网匹配效果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系统误差改正后仍存在一定位置或旋转偏差的道路数据进行匹配时,这种影响尤为明显。本文借鉴人类对陌生环境的空间认知特点,提出了一种顾及邻域居民地群组相似性的道路网匹配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城市骨架线网确定与道路相邻的居民地群组,进而计算居民地群组空间关系和几何特征相似度来获得对应道路的匹配结果。其特点在于:对存在位置或旋转偏差的道路数据匹配,以其邻域空间内居民地群组的整体相似性指标来带动道路自身匹配,实际上是增加了周边居民地群组对道路匹配过程的约束,更具鲁棒性。试验及对比分析表明,本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系统误差改正后仍存在较大位置和旋转偏差的道路数据间的匹配问题,提高匹配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6.
Microplankton communities of three coastal sites of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olecular markers and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Eight RAPD-primers were selected to amplify the DNA polymorphy. The genetic distances inferred from the pairwise similari-ties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ion. Meantime, the traditional microscopic determination, a way of visualizing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major taxa of microplanktons from all samples.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band sharing index values were in the range of 0. 504 2-0. 763 2 among samples from the same sampling site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while 0.406 5-0.685 7 among th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stations at the same time scales, indicating that spatial variations of microplankton communities were more pronounced than temporal ones; (2) samples from the same station basically clustered together, cor-responding to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sampling sites; (3) diversity derived from 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data did not correspond with each other well. 相似文献
127.
From November 24 to 26, 2014, a red tide event occurred in the offshore water off the Hailing Island located at the western Guangdong coast. The red tide appeared as pink strips distributed within 3 km in the offshore water and extended for about 10 km along the shoreline. During the flood tide, the pink seawater rushed to the beach with breaking waves, forming foam strips on the beach. Guangdo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for Coastal Ocean Variation and Disaster Prediction Technologies,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emergently responded to the event and organized three-dimensional observations from the air, onboard and on beach. The preliminary analyses of the cruise data and water samples indicate that the event was induced by nontoxic Noctiluca scintillans, of which the concentration reaches as high as 4 200 cells/L near the surface and 2 600 cells/L at the bottom. 相似文献
128.
根据2000年在西藏措勤地区1:25万区调中,在中二叠统中发现的菊石化石Popanoceras bowmani(Boese)、Paragastrioceras jossae(Vrneuil)和Timorites curvicostatus Haniel,对菊石相的中二叠统进行了划分对比。Paragastrioceras同冈瓦纳边缘区的特征化石,Timorites是赤道特提斯区的菊石代表,二者的共存,证实了西藏在二叠纪时位于邻近冈瓦纳边缘区的赤道特提斯区内,古气候已渐转为温暖。 相似文献
129.
有研究表明从中国北部经黄海、朝鲜半岛、日本海至日本本州岛存在一个大型断裂带,被称为“北纬40°断裂带”.为了验证该断裂带的存在性,本文通过GRACE和CHAMP卫星的位场数据中的大尺度区域重力和磁力异常来研究该区的大型构造特征.区域性研究范围为24°N~56°N,90°E~150°E,详细研究范围为32°N~42°N,122°E~132°E.2008年Taylor等利用CHAMP卫星2005年6月至12月收集的轨道数据,从测量数据中消除地核和外部产生磁场效应,经化磁极之后得到磁异常图,从中来追踪构造特征,并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建立了数学模型来进行解释.本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GRACE卫星2003年10月份测量的重力异常场数据.实测差分位场数据利用高斯-勒让德求积法转换为垂向重力异常值,通过减去最新地球重力场模型(EGM96)的场值来去除波长超过1100 km的长波长异常,所得的重力异常数据和磁场数据进行比较.为了能从中得到研究区的共同构造特征,建立一个球面棱柱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并进行重、磁异常场的波数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在重、磁异常中均发现一个呈负相关的纬向构造特征,东亚地区“北纬40°断裂带”横穿了整个朝鲜半岛. 相似文献
130.
大泷六线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2009 ~2010年关于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论述了大泷六线鱼苗种繁育的关键技术.通过对亲鱼强化培育和促熟,创新发明人工平面授精技术和网箱吊式孵化技术,加强饵料的合理搭配与投喂、水质调控技术等措施,突破了大泷六线鱼人工繁殖的技术难点,明显提高了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解决了人工繁殖大泷六线鱼苗种生产问题.在水温16~ 17℃,盐度31,光照500 ~ 1000 1x的培育条件下,大泷六线鱼鱼苗经过90 ~ 100 d的培育,全长生长至5 ~6cm.2009和2010年分别培育出全长5 cm以上大泷六线鱼鱼苗4.1万尾、11.4万尾,苗种成活率分别达到41.7%、43.2%,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泷六线鱼人工规模化繁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