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8篇
  免费   605篇
  国内免费   1293篇
测绘学   406篇
大气科学   231篇
地球物理   412篇
地质学   2353篇
海洋学   503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95篇
自然地理   334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在较封闭的环境中,塔木素铀矿床高矿化度(平均矿化度为35.4 g/L)NaCl型地下水中的Na+替换了斜长石中的Ca2+,使斜长石由更长石(An≈13)转变为钠长石(An≈1),被替换出的Ca_2+(以CaO计,约占斜长石总质量的4.5%)与地下水中的HCO_3~-、CO_3~(2-)及Mg~(2+)等结合形成了白云石等碳酸盐胶结物。在此过程中发生了脱碳作用,促使地下水中以[UO_2(CO_3)_3]~(4-)、[UO_2(CO_3)_3]~(2-)等碳酸铀酰络合离子及Mg CO_3·Na_2UO_2(CO_3)_2复盐发生分离而形成了铀的沉淀,并受扩散作用影响,水中的铀趋向于向水岩作用相对强烈地段迁移,从而促使铀在特定的层位集中、富集。同时,斜长石因水岩作用(溶解、溶蚀等),在解理面及表面形成了次生的缝隙及孔洞等,为铀沉淀提供了空间。成岩后,含SO_4~(2-)等的酸性地表水沿层间下渗,溶解了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而形成了溶洞,为后期再次迁移的铀提供了沉淀空间,并形成了铀的进一步叠加、富集。  相似文献   
132.
为恢复延兴盆地城子河组的古环境,对研究区zk6井钻井岩芯系统取样进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下部含煤岩段Sr/Ba比值为0.20~0.75,平均值为0.41,上部湖泊泥岩段Sr/Ba比值为0.12~0.36,平均值为0.21,反映城子河组整体以淡水沉积为主,且下部含煤岩段较上部湖泊泥岩段盐度高。城子河组所有样品V/(V+Ni)比值为0.72~0.84,Cu/Zn比值为0.10~0.55,Th/U比值为0.28~3.60,δEu值为0.4~0.84,Ceanom值为-0.04~0.09,表明城子河组沉积时期水体为还原环境;下部含煤岩段Sr/Cu比值为5.87~24.12,平均值为11.21,B元素含量为232.60×10-6~721.00×10-6,平均值为425.75×10-6。上部湖泊泥岩段Sr/Cu比值为3.56~10.50,平均值为6.00,B元素含量为23.69×10-6~119.00×10-6,平均值为78.36×10-6,结合Rb/Sr及孢粉化石分析,表明城子河组下部含煤岩段气候干旱,湖泊泥岩段气候湿润,总体上气候自下而上具有由干旱向湿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3.
侯丹丹 《安徽地质》2018,28(1):64-65,80
在土地质量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中,土壤样品多数以千计,若对每个样品进行手工编号,不仅容易出错,而且耗时费力。本文以实例说明,通过Section、Excel等软件快速实现土壤设计样点的编号、抽取重复样。运用此方法,在今后类似的项目设计中,可以大幅度提高设计编写者的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134.
基于ArcGIS的数据驱动页面技术在快速批量制图应用的现阶段比较先进。本文介绍了以ArcGIS为平台的村庄地图制作流程,充分运用ArcGIS的制图功能,特别是数据驱动页面技术,实现了村庄地图的快速批量制作。经过实例验证,该方法大大减少了人工处理的工作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物力,提高了制图效率,在实践操作中值得探索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5.
大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正在引起地学领域的革命,而海量大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共享是数据高效利用的前提。英国地质调查局作为最早成立的国家地质调查局,拥有海量的地学数据资源,通过近年来对数字化工作的全面推进,在数据的开放共享方面走在了世界各国的最前沿。文章对英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资源管理和数据共享方式进行了分析调研,详细介绍了他们的一站式管理平台——开放地学的主体组成,以及他们与同行合作建设的数据库。开放地学全面汇总了地调局内的数据资源,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共享将所有数据集有机链接,通过数据和模型的巧妙结合,在满足用户数据需求的同时,对数据的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的拓展,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框架下地球科学数字化工作的良好典范。  相似文献   
136.
CCSM4模式对东北气温和降水的模拟及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162个气象观测站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对CCSM4模式的模拟性能进行了评价,并预估了2021—2050年东北地区的气候变化情景。结果表明:CCSM4模式长期历史气候模拟实验模拟的1961—2005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值能较好地再现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形态,但气温模拟值比观测偏低,91. 4%站点误差在1. 5℃以内;降水中心比观测略偏北,全区平均偏多35. 18 mm。2021—2050年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呈增温趋势,高纬度地区的增温幅度明显大于低纬度地区,与基准年相比,RCP2. 6、RCP4. 5和RCP8. 5情景下全区分别偏高6. 00℃、5. 86℃和6. 42℃。年降水量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形态,降水大值中心出现在东南部吉林与辽宁交界处,RCP2. 6、RCP4. 5和RCP8. 5情景下全区分别偏多15. 2%、3. 1%和2. 0%。  相似文献   
137.
利用1964—2013年河源市5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NCEP/NCAR逐月2.5°×2.5°再分析资料,分析河源市秋季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同期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河源市秋季暴雨日数在空间分布上自南向北逐渐减少,9月的分布特征与秋季一致,11月的分布型与9月完全相反;秋季暴雨日数呈弱增长的气候变化趋势,且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2)南海到西北太平洋地区纬向风垂直切变偏小和南方涛动处在正位相时,对应有利9和10月热带气旋的生成、发展,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强度偏强,有利于热带气旋趋向广东,而来自该区的强东南季风,给河源带来充沛的水汽,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另外,活跃的南支槽也是造成10月暴雨的重要影响系统之一。(3)热带气旋对11月暴雨日数的贡献较小,南支槽和东移南下的高原短波槽是造成该月暴雨的重要影响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南、强度偏强,河源受其西侧的异常西南风影响,获得充足的水汽供应,有利于暴雨的发生。(4)秋季华南地区海平面气压偏低或冷空气活动偏弱时,有利于河源暴雨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8.
本文介绍了一种低剖面小型化圆盘加载单极子天线.通过盘加载的方式,在中心频率5.8 GHz处,首先将单极子天线的剖面从大约12.9 mm(0.25λ0)降低到2 mm(0.039λ0),实现了低剖面的特性.加载在单极子天线上方的圆盘,尺寸大概为21 mm(0.41λ0),因此天线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接着,为了使天线具有良好的匹配,在加载圆盘四周加入4个接地通孔,并且在馈电端口加入集总电感.最终,天线在中心工作频率5.8 GHz处实现了反射系数-15 dB的匹配性能.  相似文献   
139.
通过垃圾焚烧灰对模拟垃圾渗滤液重金属废水的正交吸附实验研究,并讨论其对重金属吸附的一般规律及pH、加入量和振荡时间几个影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pH、加入量和振荡时间下,垃圾焚烧灰对Pb、Ni、Cd、Mn、Zn、Cr有一定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率分别可以达到100%、84.18%、96.74%、93.52%、99%、81.69%.焚烧灰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表现为Pb>Mn>Cd>Zn>Ni>Cr.各影响因素对重金属吸附效率的影响大小顺序表现为pH>加入量>振荡时间,pH值对吸附率的影响最大,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0.
SMA复合摩擦阻尼器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的超弹性效应及高阻尼性能,结合传统Pall摩擦型阻尼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SMA复合摩擦阻尼器。在建立阻尼器力学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SMA复合摩擦阻尼器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位移幅值、加载频率等对阻尼器的等效刚度、单位循环耗能和等效阻尼比的影响,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SMA复合摩擦阻尼器在加卸载循环下会形成比较稳定的滞回曲线,表明这种阻尼器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