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9篇
  免费   610篇
  国内免费   750篇
测绘学   314篇
大气科学   417篇
地球物理   620篇
地质学   1355篇
海洋学   511篇
天文学   120篇
综合类   223篇
自然地理   3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水产动物雷帕霉素受体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帕霉素受体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能够接收来自营养素、生长因子或者环境胁迫等的信号,通过调控细胞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实现对细胞生长和生理活动的精确调控。在mTOR信号通路的研究中,水产养殖动物mTOR信号通路的研究仅见于少数几种鱼类、对虾和蟹类,且其研究深度远远落后于模式生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TOR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包括TOR蛋白的发现与组成,以及参与mTOR信号通路的信号因子和信号通路调控生命过程的机制。同时,本文重点阐述了mTOR信号通路在水产动物细胞中的研究现状,说明了水产动物mTOR信号通路研究的必要性,以期为水产养殖动物mTOR信号通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115.
本文根据2014年6月长江口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调查资料, 采用优势度指数, 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 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和非参数多维标度排序(nMDS)标序方法, 分析了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特征。本次调查共采集大型底栖生物135种, 其中多毛类66种, 甲壳动物33种, 棘皮动物14种, 软体动物13种, 其他类群9种。调查海域的大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为122.2ind/m2,平均生物量为7.8g/ m2。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海区间的空间差异均不显著。大型底栖生物在20%的相似性水平上可以划分为8个群组,各站位间相似性水平较低。ABC曲线表明,伴随海岸带开发及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 长江口邻近海域底栖生境的稳定性受到轻微扰动, 建议继续开展长期连续的监测, 为研究长江口海域环境变化和大型底栖生物群落演替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6.
The Yuanshui River Basi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iver basins ensuring food production and livelihoods in the Hun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of China.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land use, soil,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spon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basin to climate change. Specifically, the monthly runoff from the Yuanshui River Basin was simulated. Runoff measurements from the 1961–1990 series were used to calibrate model parameters, and measurements from the 1991–2010 series were used for model validation. The 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coeffici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water balance error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values obtained for these parameters were 0.925, 0.929, and 2.0%,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established model can be applied successfully to runoff simulation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runoff, 24 different climate scenarios were modeled. By comparing the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e baseline scenario,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were analyzed by year, during the dry season, and during extremely dry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unoff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ir temperature and decreasing precipitation, and that the effects of rainfall on runoff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air temperature. Under the same baseline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runoff were most pronounced during extremely dry months.  相似文献   
117.
利用地理国情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对地理国情普查预处理后数据进行基本统计分析。根据基本统计结果、基本统计汇总表及统计报告,制作行政区划四至点、高程分级、坡度分级、水域分布、水域统计、铁路与道路、行政村驻地分布图,并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及统计分析成果的应用推广服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8.
Hu  Xudong  Mei  Hongbo  Zhang  Han  Li  Yuanyuan  Li  Mengdi 《Natural Hazards》2021,105(2):1663-1689
Natural Hazards -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different ensemble learning techniques namely Bagging, Boosting, and Stacking for LSM at the Jinping county, Southwest China. Two...  相似文献   
119.
深部找矿是目前研究和勘查的热点领域.金岭杂岩体侵入于古生代灰岩中,是燕山运动晚期的产物,与其有关的铁成矿作用是内生铁成矿典型事件之一,形成了金岭富铁矿集区.矿集区目前已发现铁矿体主要分布在-500 m以浅,矿山开采面临资源枯竭的严峻形势,深部找矿亟待突破.区内矿体按赋存介质及空间分布可划分为岩体/地层接触带式、假整合/层间裂隙式、岩体内捕虏体式三种型式.重、磁、电、地综合指示,其深部和外围依然具有优越的矽卡岩型富铁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深度可延伸至1.3 km,资源潜力大.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重磁反演技术对深部和外围成矿地质体的反映,优选出了研究区深部和外围的主要有利找矿区,分别建立了金岭杂岩体两侧矽卡岩型富铁矿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以期为实现研究区深部和外围找矿发现及相似区域的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0.
云南中甸地区位于西南三江铜钼铅锌金多金属矿集区的南端,是一个独具特色的Cu-Mo多金属复合叠加成矿带.本文采用裂变径迹低温热年代学技术对区内晚白垩世铜厂沟、休瓦促、热林成矿斑岩体,进行了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测试,开展了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热史演化模拟,揭示了区内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及热史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值变化于52±2~96±5 Ma;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年龄值变化于15±1~48±3 Ma,总体变化幅度不大,中心年龄与池年龄在误差范围也基本一致.通过锆石、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分析,揭示出云南中甸地区自晚白垩世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构造热事件.第一阶段(96~60 Ma),主要为岩浆侵位后快速降温的热史演化阶段;第二阶段(52~39 Ma),为缓慢的降温作用过程;第三阶段(16~15 Ma),揭示了受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隆升造山作用的影响,该区经历了快速降温的地质演化过程.综合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裂变径迹的热史反演结果,表明区内晚白垩世典型成矿斑岩体具有相似的隆升过程和剥蚀历史,并获得了剥蚀量与剥蚀速率的定量计算结果,为区内矿床的资源潜力评价及勘查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