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37篇 |
免费 | 4471篇 |
国内免费 | 23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52篇 |
大气科学 | 1816篇 |
地球物理 | 1848篇 |
地质学 | 6474篇 |
海洋学 | 1708篇 |
天文学 | 222篇 |
综合类 | 827篇 |
自然地理 | 14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篇 |
2024年 | 379篇 |
2023年 | 473篇 |
2022年 | 721篇 |
2021年 | 823篇 |
2020年 | 709篇 |
2019年 | 763篇 |
2018年 | 693篇 |
2017年 | 612篇 |
2016年 | 634篇 |
2015年 | 665篇 |
2014年 | 668篇 |
2013年 | 731篇 |
2012年 | 814篇 |
2011年 | 776篇 |
2010年 | 786篇 |
2009年 | 712篇 |
2008年 | 740篇 |
2007年 | 664篇 |
2006年 | 691篇 |
2005年 | 489篇 |
2004年 | 411篇 |
2003年 | 265篇 |
2002年 | 346篇 |
2001年 | 277篇 |
2000年 | 240篇 |
1999年 | 157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90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5篇 |
1962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研究南海北部湾海域秋季蓝圆鲹与竹筴鱼的摄食生态特征和种间食物竞争。【方法】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2017年10月北部湾底拖网调查和港口随机取样收集的119尾蓝圆鲹(Decapterusmaruadsi)和198尾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胃含物样品进行分析,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或显微镜间接观察胃中残留的饵料,饵料种类鉴定、计数、称重等对食性做定量分析,以估算两种鱼类的营养级和生态位宽度,并利用生态位重叠研究两种鱼类的食物竞争关系。【结果与结论】蓝圆鲹的饵料种类19种(属),以桡足类和小型鱼类为主,优势饵料生物为布氏半棱鳀(Encrasicholinapunctifer);竹筴鱼的饵料种类18种(属),以小型鱼类和浮游甲壳类为主,优势饵料为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两种鱼类均为游泳动物食性,均存在摄食转换,随着叉长的增长,蓝圆鲹的饵料生物由小型浮游动物为主转变为小型鱼类为主,竹筴鱼的饵料生物由小型鱼类为主转变为以樱虾类和较大鱼类为主。蓝圆鲹和竹筴鱼的空胃率、竹筴鱼的平均胃饱满指数均随个体生长呈显著变化(P<0.05),但蓝圆鲹的平均胃饱满指数随个体生长无显著变化(P>0.05)。蓝圆鲹和竹筴鱼的营养级分别为3.63和3.40,营养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70和1.24,生态位重叠系数0.56,表明两种鱼类之间存在一定的食物竞争。 相似文献
103.
104.
中国城市扩展对气温观测的影响及其高估程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由于中国城市扩展导致部分气象站点被动进入城市内部,从而造成对区域气温的高估.本文利用遥感多期影像对中国700多个气象站点各历史时期的下垫面进行判别,得到"进城"站点及其进城时间.通过比较"进城"站点的观测数据和背景气温,计算出70年代以来"进城"气象站点上的平均热岛效应强度,并对热岛效应强度的季节性筹异进行了分析,得出70年代以来秋冬季节的热岛强度高于春季和夏季的结沦.通过比较真实气温和背景气温的空间数据,识别出了气温高估区域,得出中国东部地区的气温高估略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气温高估均远高于西部地区的结论.通过计算真实气温和背景气温序列的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得出近40年来全国的增温值约为1.58℃,其中凶城市扩展带来的增温贡献约为0.01℃,在气温高估的核心区域的贡献约为0.09℃. 相似文献
105.
根据1957与1982年两个时期的地形图并结合1995与2008年的遥感卫星影像提取城镇建设用地专题信息,利用ArcGIS建立广佛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数据库,采用分形维度的计算方法,对广佛都市区城市蔓延的情况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佛都市区三个发展阶段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速度并不均匀,具有加速发展的特点.四个测度年份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6454,1.6285,1.5586和1.5270,均在1~2之间,分形维数呈递降趋势,总体下降了0.1184,城市发展模式由紧凑型逐渐向松散型演变,存在城市蔓延情况,而且城市发展模式以年均0.14%的速度从紧凑型向松散型演变.广佛都市区城市蔓延的地域分异较为明显,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和中心向心性,广州和佛山毗邻地区以及中心城区是城市蔓延的活跃区和集中区,1982-1995年间研究区内蔓延速度比1995-2008年间要快.通过深入分析发现,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交通道路网络的建设是广佛都市区快速扩张和城市蔓延的基本动力因素之一,开发区土地扩张,进一步加剧了无序扩张和城市蔓延.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在杭州湾上海金山海域进行了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栽培试验并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真江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真江蓠的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真江蓠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盐度为15~25;适宜光照强度在90μmol/(m2.s)左右。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真江蓠生长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三者的最佳组合为温度25℃、盐度20和光照强度90μmol/(m2.s)。海区栽培实验表明真江蓠可在杭州湾海域正常生长,全年平均特定生长率(RSG)为9.42%/d。 相似文献
109.
110.
道路网络特征分析是进行交通网络分析的基础,本文基于SuperMap GIS分析了道路网络特征,其中包括网络统计特征、网络中心性等网络特征,并以北京市道路网络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uperMapGIS是研究道路网络特征分析的重要计算平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