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介绍了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方法原理、研究步骤与应用范围,并应用此研究方法对四川盆地东北部波动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划分波动单元、建立地层格架、恢复原始沉积厚度、计算沉积速率等步骤,建立反映盆地沉积—剥蚀过程的波动方程。应用此方程分析盆地的主要演化周期,总结沉积中心迁移规律,识别不整合面并计算剥蚀量,划分成藏旋回,识别波动转换带。此方法在中国南方海相沉积盆地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根据北京市的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中深层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及降落漏斗的形成和演化。由于中深层地下水是生活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它的补给条件差,80%靠浅层水的越流补给。长期地下水监测资料表明,因不合理开采,已造成水位过度下降,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局部水质恶化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资源开采,与地表水联合调度。  相似文献   
33.
蓝藻水华及其释放的蓝藻毒素给我国很多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带来较大威胁.尽管去除蓝藻和净化藻毒素的技术目前已有较多报道,但能同时对二者起作用的技术方法还较少,发展能够同时去除蓝藻和蓝藻毒素的技术显得十分必要.根据前期Fe(Ⅲ)化合物去除微囊藻毒素的工作基础,选取4种不同的土壤对其进行Fe(Ⅲ)改性,并应用于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结果表明,黏土含量高低决定土壤本身对毒素的吸附能力强弱;土壤经过离子改性后,其毒素吸附能力与其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直接相关,且毒素去除能力较未改性前有显著提高,其中效率提升最高的一种土壤离子改性后其吸附能力增加了约148倍.离子改性土壤对微囊藻细胞同样具有絮凝沉降功能,沉降能力同样随土壤对Fe(Ⅲ)负载能力的提高而上升,使用剂量提高时微囊藻沉降平衡时间明显缩短.在野外蓝藻水华去除实验中,蓝藻细胞去除可以保持与室内实验相近的高去除率,但蓝藻毒素的去除效率有一定的下降,可能与天然水体中其它杂质的竞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