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On April 14, 2010 at 07:49 (Beijing time), a catastrophic earthquake with MS7.1 occurred at the central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 epicenter was located at Yushu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China. A total of 2036 landslides were determined from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aerial photographs and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verified by selected field investigations. These landslides covered a total area of about 1.194km2.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 these landslides are list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 fact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landslides is controlled by co-seismic main surface fault ruptures. Most of the landslides were small scale, causing rather less hazards, and often occurring close to each other. The landslides were of various types, including mainly disrupted landslides and rock falls in shallows and also deep-seated landslides, liquefaction induced landslides, and compound landslides. In addition to strong ground shaking, which is the direct landslide triggering factor, geological, topographical, and human activity also have impact on the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 triggered landslides. In this paper, five types of failure mechanisms related to the landslides are presented, namely, the excavated toes of slopes accompanied by strong ground shaking; surface water infiltration accompanied by strong ground shaking; co-seismic fault slipping accompanied by strong ground shaking; only strong ground shaking; and delayed occurrence of landslides due to snow melt or rainfall infiltration at sites where slopes were weakened by co-seismic ground shaking. Besides the main co-seismic surface ruptures, slope fissures were also delineated from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aerial photographs in high resolution. A total of 4814 slope fissures, with a total length up to 77.1km, were finally mapped. These slope fissur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on the slopes located at the southeastern end of the main co-seismic surface rupture zone, an area subject to strong compression during the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92.
5.12汶川8级地震在直接带来巨大灾害的同时,还激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比如滑坡、泥石流和滚石等,这更加剧了地震灾害的程度。东河口滑坡便是这些次生地质灾害中比较独特的一例,该滑坡发生在四川省青川东河口地区,这里也正好是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北部端点。作为一例发生在特殊部位的由地震引发的抛射型滑坡,它具有和由纯重力或者暴雨引起的滑坡明显不同的特点:其一,没有统一连续的滑动面,而是由上部比较深的和下部比较浅的明显分开的两段滑动面组成;其二,由于巨大的地震水平和垂直加速度,滑坡起始于上部滑坡体的抛射,因此称为抛射型滑坡。野外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以地表破裂带为界,滑坡区和羽状裂缝分布区非常规则地分布其两侧,这种分布为地表破裂的形成过程所控制,也即是受到断层错动的控制,因此,在特定的地貌及地质条件的控制下,滑坡的发生为走滑断层构造地貌形成过程以及局部构造应力变化过程的必然结果。本文在综合分析了滑坡发生的地质地貌条件的同时,利用简单的走滑断层构造地貌产生模型解释了东河口大型抛射型滑坡的发生机制及其运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评估地震激发的大型滑坡灾害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地震动、水平加速度以及地质地貌条件之外,考虑垂直加速度以及滑坡所发生的特殊的地貌部位也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3.
2009年太湖水域“湖泛”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陆桂华  马倩 《湖泊科学》2010,22(4):481-487
"湖泛"是太湖水域近年来发生的重要环境灾害问题之一.根据2009年4-10月的太湖"湖泛"易发区巡测和跟踪监测资料,分析了2009年太湖水域"湖泛"发生情况.2009年太湖共发生11次小范围"湖泛",主要发生在太湖西岸、梅梁湾和贡湖湾局部水域.对比近年"湖泛"发生水域的水质指标,以及同期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湖体水质及其变化情势,认为蓝藻水华强度、频次和面积与2007、2008年相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而可能降低了大面积"湖泛"暴发的机率;同时,2007年以来在太湖北部湖湾的生态清淤工程也降低了北部湖湾发生大面积"湖泛"的可能性.同期水质监测指标显示,2009年同期太湖水质综合评价为Ⅳ类、中富营养状态,而太湖湖西、竺山湖、梅梁湾水域仍为Ⅴ类或劣Ⅴ类,"湖泛"仍时有发生.蓝藻打捞、生态清淤、控源截污、"引江济太"调水是预防太湖"湖泛"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太湖"湖泛"巡查,建立太湖"湖泛"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太湖"湖泛",有序、妥善地处置黑臭水体,将对确保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近15年郑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作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评价区域发展变化的重要指标。利用2004、2009和2014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以RS、GIS技术为基础,采用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法进行郑州市土地利用分类,并结合ArcGIS10.2、Fragstas3.3软件对其进行景观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4年郑州市建设用地扩张迅速,耕地逐年减少,水体变化不显著,林地先减少后增加;2)林地优势度下降,建设用地优势度逐年上升,耕地和水体优势度基本不变,各景观类型总体呈平衡发展态势;3)郑州市景观多样性指数逐年增加,景观多样性趋于平衡,景观格局逐步变好;4)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加,各景观要素斑块形状逐渐复杂化。  相似文献   
95.
为了研究巷道内地震波的波场特征,识别出波场中的各种波,利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正演方法模拟了煤矿巷道内点震源激发及平面波震源激发产生的弹性波场。通过波场分析得出煤矿巷道内的共炮点道集中除了有常规地面地震中的各种波外,还有在巷道内上下界面的多次反射波和多次折射转换波,是巷道内地震勘探的主要干扰波。利用平面波震源在巷道内激发产生的波场中,巷道下方的空洞在平面波震源激发的地震记录上,其多次反射绕射波互相叠合在一起,表现为“糖葫芦”状的明显异常特征。这些都为巷道内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6.
一种应用于地震长期预报中的概率增益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推导的前兆存在时强震发生的条件概率表达式,讨论了地震发生的概率增益模型。同时,由空间地震活动和地震资料的不均一性,研究了平稳条件概率的各种计算方法。最后,以华北地区的各地震带为例,用多种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平稳无条件概率和河北北部区域未来10年的强震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97.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80年代气候变暖使黑龙江省热量明显增加,尤其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热量增加明显。气候变暖使三江平原东北部降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分析全省地表径流、旱涝区划,提出了水稻发展的最佳种植区。并根据目前水资源和最大供水量状况,预测了黑龙江省2010年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为2000年的160%,进而指出发展水稻种植的重点应放在黑龙江下游,挠力河与乌苏里江之间。  相似文献   
98.
使用台风最佳路径、黑龙江省8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日降水量资料及NCEP NC再分析资料,对近60年黑龙江省台风活动规律、台风暴雨时空分布和环流形势及各物理量统计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以后造成暴雨的台风个数增加,2015年之后台风暴雨强度持续增加,2020年达到最强。黑龙江省台风暴雨站次最多的时间是7月下旬至9月上旬。黑龙江省受台风影响出现暴雨的次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暴雨次数多的站点一般与地形有关。将台风暴雨过程的高空环流形势分为3型8类,A型暴雨过程以台风环流降水为主,多数为稳定性降水,降水持续时间较长,B型和C型暴雨过程有较强冷空气参与,对流活跃,通常雨强较大。给黑龙江省带来大范围暴雨的环流形势有5类。以A-Ⅱ和C-Ⅰ两种环流形势出现的台风个数最多,A-Ⅱ和B-Ⅱ造成的暴雨范围最广。黑龙江省台风暴雨过程低空均有低涡活动;水汽主要来自日本海和黄渤海;低层辐合中心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A-Ⅱ类台风暴雨的各个物理量特征最突出(假相当位温和比湿略小于B-Ⅱ类);B-Ⅱ类台风暴雨过程的暖湿空气最强,尽管动力条件稍差,但较好的热力和水汽条件也足以造成大范围的暴雨天气,成为平均单个过程出现暴雨以上站次最多的类型。  相似文献   
99.
利用黑龙江省实际水文气象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山洪发生时空分布特征基本同全省暴雨分布相一致;山洪暴发前3h、24h、及前10天降雨量为有效关键时段,寒冷的气候条件,森林过度采伐对山洪暴发影响关系很大;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气候明显变暖,暴雨次数也明显增多;根据山体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的原理结合黑龙江省山洪发生特点,提出了山洪发生的概念模型及权重指标和山洪发生的等级。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