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5篇
  免费   3368篇
  国内免费   1885篇
测绘学   1366篇
大气科学   1299篇
地球物理   1595篇
地质学   5256篇
海洋学   1808篇
天文学   173篇
综合类   692篇
自然地理   919篇
  2025年   16篇
  2024年   238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459篇
  2021年   638篇
  2020年   602篇
  2019年   585篇
  2018年   545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517篇
  2015年   560篇
  2014年   531篇
  2013年   649篇
  2012年   687篇
  2011年   679篇
  2010年   639篇
  2009年   608篇
  2008年   591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363篇
  2003年   348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夏季长江口外东海海域实测海流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8,9月间长江口外海域C1,B1 2个站位的短期连续ADCP实测资料,采用调和分析、EOF分解、功率谱分析以及频率统计等方法,分析了该海域海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空间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个站位流速在观测期间愈来愈强,准定常流动均是南向流动占优。长江口外海域M2为主要分潮,属于正规半日潮,各层潮流呈现出旋转流性质,旋转方向为顺时针占优。2个站位潮流的U,V分量均为第一模态主导,其垂向模态基本一致,体现了潮流的正压特征,2个站位的斜压性均不明显。海流的流速、流向频率统计显示两站均在SSE,S,SSW方向的频率最大。  相似文献   
62.
十四株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4个门的 14株 (红藻门 8株 ,甲藻门 1株 ,隐藻门 2株 ,绿藻门 3株 )海洋微藻进行了脂肪酸含量测定 ,微藻在确定的条件下生长 ,指数生长末期收获。结果表明 ,各门的微藻都有其独特的脂肪酸特征 :红藻中含有大量的 2 0 :4 n- 6和 2 0 :5n- 3,其中紫球藻 R2 5含量最高 ,占总脂肪酸的4 9.8% (AA占总脂肪酸的 2 0 .5% ,EPA占总脂肪酸的 2 9.3% )。隐藻的主要脂肪酸是 16 :0、18:1n- 9、18:3n- 3、18:4 n- 3、2 0 :5n- 3、2 2 :5n- 3。与其它甲藻有别的虫黄藻 ,18:4 n- 3含量很少并且不含EPA,其主要合成的是 16 :0、18:1n- 9和 2 2 :6 n- 3。 C16和 C18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本实验研究的 3株绿藻的主要脂肪酸  相似文献   
63.
龙宫风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剑  彭建 《中国岩溶》2003,22(3):236-241
从风景区的科普旅游功能出发,将旅游与科普结合起来,探讨了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龙宫,在开展喀斯特科普旅游方面所具备的优势.认为:"天然的喀斯特博物馆"、"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独特的人地关系耦合系统"等是龙宫风景区开展科普旅游的主要内涵.但调查表明,当前龙宫景区在导游人员的科普素质、旅游解说系统功能方面,均不能满足开展科普旅游的需要.针对龙宫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发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景区科学研究,提高景区管理阶层科普意识和导游人员的科普素质,调整旅游解说系统功能结构及建立旅游服务中心等应对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4.
Trace amounts (from nanogram to microgram levels) of bromine and iodine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 in twenty-three geochem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issued by the GSJ, USGS, IAEA etc. The pyrohydrolysis technique was used to separate bromine and iodine from samples analysed in the form of powder.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were assessed b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ell established reference materials such as USGS AGV-1, BCR-1 and IGGE GBW07312. The measured values agreed well with reported values within a 10% error range. We also report reliable new data for these elements in these geochem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65.
台湾中西部沉积盆地三维密度结构及其重力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中西部沉积盆地是台湾省海陆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本文利用石油钻井资料和重力观测数据,依据Kriging插值及台湾中国石油公司深度-密度经验公式,计算了该地区沉积地层三维密度及剩余密度结构,并依据三维有限元解泊松方程方法,通过求解重力位计算出三维剩余密度体产生的剩余重力异常。密度结构显示,在0~6km深度范围,自更新统到先中新统的沉积地层大致分为2.0~2.30g/cm3、2.30~2.45g/cm3、2.45~2.60g/cm3、2.60~2.70g/cm3等4个密度层。其中,台中盆地陆缘区中下部2~4km深度存在较大沉积凹陷,凹陷区密度比周围低0.05~0.10g/cm3.重力计算结果表明,本区沉积地层产生的剩余重力异常在-20~+15mGal之间,深部凹陷对应负异常低值圈闭,其形态和量值与实测重力异常一致。   相似文献   
66.
大别山区域成矿体系与成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别山主要金属矿床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燕山期岩浆岩、金属矿床形成的物源一流体的综合研究,在大别山初步建立了两个燕山期岩浆一物源一流体一成矿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就区域矿床的形成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7.
真空预压加固区硬壳层的水分运移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跃东  石晓燕  刘坚  刁红国 《岩土力学》2013,34(Z2):110-114
本文根据非饱和土体的渗流理论,建立水分运移模型,研究真空预压在稳态下的水分运移机制,给出了孔隙水压力分布的控制方程及其解析解。根据工程实测数据验证解析解的结果,并对不同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态下真空预压水分运移模型计算的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基本吻合。扩散通量Q和降饱和系数?对上层非饱和区域的形成位置、强度及厚度的影响较大。扩散通量Q越大,土体表层的基质吸力越大,孔隙水压力变化趋势就越大;降饱和系数?在0.3~1.0 kPa-1内对非饱和土体部分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8.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遥感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和视觉能力,以其宏观性、综合性、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已成为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在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监测和基础地质研究等方面都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分辨率(空间、光谱、时间、辐射)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高光谱和干涉雷达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  相似文献   
69.
70.
文章测试了白马山-龙山金矿带中龙山、古台山、高家坳一带金矿床的石英包裹体水的δ(18)D‰、δ(18)O‰值,龙山、古台山一带金矿床石英δ(18)D值具有相似变化范围,变化范围为-59‰~-66‰,极差不大(7‰),分析结果认为本区成矿流体与区域液体主要为大气降水.而高家坳一带金矿中石英δD值变化较大为-57.7‰~-87.7‰,极差达30‰,矿液为封存于地层中的原生水与大气降水混合而成.龙山一带金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不大,大部分样品集中在-2.O‰~ 2.O‰之间,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少量来自于地层.产于中泥盆统半山组中的高家坳一带金矿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大,集中在6.21‰~22.25‰的,反映其硫主要来自沉积岩层的硫化物.这些同位素特征表明,白马山-龙山金矿带经历了多期成矿作用,早期为成矿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成矿;晚期为地下热水为主,有变质水及岩浆水混合的混合型成矿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