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283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根据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资料,探讨表层沉积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模型)分析了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泥沙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伶仃洋表层沉积物共有6种类型,其中以黏土质粉砂分布最广泛。受径流、潮流、波浪和陆架水入侵等多种动力作用,伶仃洋表层沉积物颗粒在北面最粗,南面次之,中间最细,东面略粗,西面略细;分选由中部向东、西两岸逐渐变好,但总体分选差;不同级配的泥沙分布和沉积特征存在差异。伶仃洋泥沙运移规律较复杂,泥沙呈现出向西南输运的总趋势;内伶仃洋四周泥沙受各种力作用,呈现出顺时针方向的环流运移,中心区域为最大浑浊带,泥沙以垂直落淤为主。淇澳岛以南至澳门半岛以东海域受粉砂和黏土向西扩散影响,泥沙向西运移。大屿海峡及外伶仃岛附近海域为高盐水入侵通道,泥沙向西北运移。  相似文献   
92.
范志坚  付蓉 《海洋测绘》2011,31(2):72-75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对现势性较差的1:1万数字线划图(DLG)数据进行更新.常用数据更新方法比较繁琐,成本比较高,制作的周期也较长.因此,对基于Quickbird影像对1:1万DLG数据更新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
利用2010—2020年FAST周边最近的克度、塘边、董架3个区域自动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及暴雨日逐小时降水量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FAST周边暴雨发生特征、强度、月际变化、小时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0年FAST周边各站发生暴雨43~47次,大多数为对流性或混合性降水,暴雨持续时间总体较短,多数情况为1~2 h。暴雨主要发生在夏秋季,最易发生的月份是6月,最易发生的暴雨雨量是50~100 mm,暴雨在夜间至清晨(22时—06时)最易发生。各站1周内发生2次暴雨的有5~9次,1个月内发生3次暴雨的有4~6次,连续3次暴雨发生的最短时间为11~13 d。近11 a中,FAST周边各站发生大暴雨以上降水5~7次,其中最大雨量为2014年7月4日FAST东北面克度站205.1 mm。  相似文献   
9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地面自动站、闪电定位仪和ERA5再分析资料,将2011—2020年湖北冷季91次高架雷暴事件,按照形成机制分为雷雨型、强对流型和雷打雪型3类,并细致归纳了3类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大气环流背景及关键环境参数等特征。(1) 湖北冷季高架雷暴雷雨型最多,强对流型次之,雷打雪型最少。3类型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雷雨型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初(11月)和冬末初春(1—2月),强对流型及雷打雪型常出现在早春2月,3月基本以强对流型为主。(2) 低槽冷锋、850 hPa切变线及低空西南急流是冷季高架雷暴发生的有利环流背景,近地面为稳定的冷气团控制,逆温明显,西南低空急流沿着锋面逆温层以上的850 hPa附近触发抬升,水汽、上升运动及不稳定层结均出现在850 hPa以上。雷雨型和雷打雪型距离冷锋超过100 km以上,强对流型不足100 km。(3) 850 hPa是风场转换的重要层次。强对流型850 hPa露点温度(Td850)、K指数、850 hPa与 500 hPa温差(ΔT85)、850 hPa假相当位温(θse850)、西南急流厚度和强度(I700)、切变线强度(S850)最大,中低层(850~700 hPa)垂直风切变(SL78)最小;雷打雪型对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要求最低,SL78最大。  相似文献   
95.
次生稠油油藏成藏模式研究—以鲁克沁构造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克沁构造带稠油油藏主要为次生油气藏,原油本身低熟,加之成藏过程中多种原因造成轻质组分逸散,进一步稠化而成。该构造带位于库木凸起前缘,长期处于有利的油气指向部位。台北凹陷二叠系桃东沟群湖相泥岩为长期稳定的油气来源。同时,该构造带断层和不整合面非常发育,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了良好通道。通过对该构造带油气运聚规律的认真研究和总结,概括出次生稠油油藏的成藏模式,对吐哈油田下一步对浅层稀油、浅层气、深部气及深部凝析油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笔者通过对巴丹吉林盆地西南缘沙枣泉地区进行综合地质调查、钻探评价和资料分析研究,总结了新民堡群铀矿化特征,分析了铀成矿控矿因素,认为该区铀矿化受构造、目的层层序界面、岩相岩性、后生氧化改造及蚀源区铀源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控制。相对稳定且适度抬升的盆地构造背景有利于铀成矿,铀矿化集中区位于向斜构造中央凹陷地区。新民堡群第Ⅳ/Ⅲ层序界面是构造机制转化面、沉积体系转化面和地球化学环境转化面,具有重要的控矿意义。盆地内扇前缘亚相和扇中亚相是有利的岩性岩相。盆缘长期隆升的富铀海西期花岗岩体为铀成矿提供了优越的物源条件。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以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项成果数据质量控制工作为依托,系统地阐述了应用于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项成果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技术.通过实际应用证实了该质量控制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可行性、实用性和代表性,有一定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该方法技术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和推广应用前景,适用于各类地质空间数据项目成果数据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8.
长阳县是湖北省地质灾害易发区之一。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该县区域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类型。并分析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提出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为当地防减灾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9.
勘探用金刚石钻头在钎焊烧结过程中,钻头芯模、外模和钢体的尺寸直接决定金刚石钻头的尺寸,对金刚石钻头的使用性能影响很大,而现有的文献中对于模具尺寸设计的研究稍显不全面。对钻头钎焊烧结过程的热涨与冷缩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更直观的模具计算公式和防止涨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0.
2004年4月19日天山北麓出现的沙尘天气,造成天山北麓各城镇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天山北麓地面至700hPa的水平风、上升运动为沙尘暴发生的驱动力,气温回升和近地层干燥丰富了沙尘物质,天山北麓地面至850hPa对流性不稳定是沙尘暴发生的局地热力不稳定条件。这次沙尘天气的沙尘来源于艾比湖的盐末、北疆耕作土壤和城市自身浮土,上游沙尘的输送与城市自身扬尘的叠加造成城镇颗粒物污染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