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7篇
  免费   1798篇
  国内免费   2960篇
测绘学   1522篇
大气科学   1308篇
地球物理   1533篇
地质学   5258篇
海洋学   1546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727篇
自然地理   903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441篇
  2021年   598篇
  2020年   462篇
  2019年   599篇
  2018年   528篇
  2017年   505篇
  2016年   530篇
  2015年   615篇
  2014年   632篇
  2013年   678篇
  2012年   741篇
  2011年   743篇
  2010年   728篇
  2009年   666篇
  2008年   690篇
  2007年   627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攀西裂谷存在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陆裂谷以地幔上隆、岩石圈伸展、减薄、断陷和沉降为特征,伸展构造环境是大陆裂谷形成的必要条件和本质特征。中国学者以前所认为攀枝花-西昌裂谷的主要标志是海西期层状堆晶杂岩、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印支期环状碱性杂岩和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沉积。最近一系列研究成果表明攀西地区海西期-印支期构造岩浆热事件是地幔柱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裂谷作用的产物。进一步对上扬子西缘二叠纪-三叠纪的沉积作用和构造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攀西地区不存在裂谷盆地沉积。该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为古陆隆起遭受剥蚀,晚三叠世断陷型类磨拉石建造是前陆走滑复合盆地的产物。本文根据对攀西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的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构造特征和地球物理资料等方面综合研究对攀西裂谷的存在提出质疑,并以峨眉山地幔柱活动为主线探讨了攀西地区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32.
介绍了用于海量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管理、应用分析以及可视化的系统GeoDEMDB,采用部件对象模型技术,实现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大范围三维场景漫游的集成,并提供了灵活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3.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分类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K均值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的算法,以实际的遥感影像分类为例,通过与传统的最小距离法进行比较,对RBF神经网络分类器的优点进行了归纳,并就算法实施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是一种有效的图像分类器。  相似文献   
134.
Minor granulites (believed to be pre-Triassic), surrounded by abundant amphibolite-facies orthogneiss, occur in the same region as the well-documented Triassic high- and ultrahigh-pressure (HP and UHP) eclogites in the Dabie–Sulu terranes, eastern China. Moreover, some eclogites and garnet clinopyroxenites have been metamorphosed at granulite- to amphibolite-facies conditions during exhumation. Granulitized HP eclogites/garnet clinopyroxenites at Huangweihe and Baizhangyan record estimated eclogite-facies metamorphic conditions of 775–805 °C and ≥15 kbar, followed by granulite- to amphibolite-facies overprint of ca. 750–800 °C and 6–11 kbar. The presence of (Na, Ca, Ba, Sr)-feldspars in garnet and omphacite corresponds to amphibolite-facies conditions. Metamorphic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PT estimates for felsic granulite at Huangtuling and mafic granulite at Huilanshan indicate peak conditions of 850 °C and 12 kbar for the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700 °C and 6 kbar for amphibolite-facies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Cordierite–orthopyroxene and ferropargasite–plagioclase coronas and symplectites around garnet record a strong, rapid decompression, possibly contemporaneous with the uplift of neighbouring HP/UHP eclogites.

Carbonic fluid (CO2-rich) inclusions are predominant in both HP granulites and granulitized HP/UHP eclogites/garnet clinopyroxenites. They have low densities, having been reset during decompression. Minor amounts of CH4 and/or N2 as well as carbonate are present. In the granulitized HP/UHP eclogites/garnet clinopyroxenites, early fluids are high-salinity brines with minor N2, whereas low-salinity fluids formed during retrogression. Syn-granulite-facies carbonic fluid inclusions occur either in quartz rods in clinopyroxene (granulitized HP garnet clinopyxeronite) or in quartz blebs in garnet and quartz matrices (UHP eclogite). For HP granulites, a limited number of primary CO2 and mixed H2O–CO2(liquid) inclusions have also been observed in undeformed quartz inclusions within garnet, orthopyroxene, and plagioclase which contain abundant, low-density CO2±carbonate inclusion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rimary fluid in the HP granulites was high-density CO2, mixed with a significant quantity of water. The water was consumed by retrograde metamorphic mineral reactions and may also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metasomatic reactions (“giant myrmekites”) occurring at quartz–feldspar boundaries. Compared with the UHP eclogites in this region, the granulites were exhumed in the presence of massive, externally derived carbonic fluids and subsequently limited low-salinity aqueous fluids, probably derived from the surrounding gneisses.  相似文献   

135.
利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复合桩基承台外区土阻力群桩效应及其效应系数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土类、桩长、桩距、桩数等对承台外区土阻力群桩效应及其群桩效应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承台外区土阻力随承台宽与桩长之比 (B/L)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幅不大;随桩距S增大而增大;受桩数n的影响不大。(2)承台外区群桩效应系数随B/L增大几乎无变化;随S增大而增大;不随n变化而变化。(3)承台外区群桩效应系数与土类有关。  相似文献   
136.
通过对支架与围岩关系的研究,分析了支架与顶板的相互作用机理,得出支架支护阻力与端面顶板下沉量p–△ld具有类双曲线关系,这种类双曲线关系是高产高效综放工作面端面顶板稳定性控制的基础。根据高产高效综放工作面的开采特点提出了端面顶板监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开发建立了在线监测体系,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7.
SARS疫情控制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定量地分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对于控制SARS疾病扩散与传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得病后入院时间”与“隔离措施强度”对于SARS疫情态势发展,具有很大的敏感性与相关性,其中得病后的患者几时去医院治疗,对于疫情的控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同时应用动力学模型,对北京的SARS疫情进行分时间段的模拟与SARS实施控制因素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03—04—20以后一段时间内实行的各种控制措施,以及5月1日—5月5日的长假对于北京SARS疫情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而4月27日左右北京市社  相似文献   
138.
天山北坡牧草生长季节土壤水分变化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牧业气象试验站多年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认为夏季土壤水分比较丰富,其随深度分布呈降水型;春季土壤水分含量最少,秋季次之,其随深度分布呈蒸发、降水型。旬土壤水分含量在牧草生长期呈两峰三谷型。  相似文献   
139.
GPS折射角资料的变分同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来越多的新型观测资料为数值天气预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许多新的机会。在各种新型的观测资料中,GPS(全球定位卫星系统)折射角资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GPS折射角资料具有分辨率高、全天候探测、覆盖全球等优点,实现对GPS折射角资料的变分同化,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介绍了如何获得及同化GPS折射角资料的原理。对GPS折射角资料的变分同化可以分为两种:间接同化和直接同化,文中对这两种方法都作了具体介绍。在变分同化的最小化过程中,计算效率无疑是最重要的,而优化步长的计算又直接关系到算法效率的成败。根据最小化算法的特点,通过数学推导,得出一种适合于各种最小化算法的计算优化步长的自适应方法。最后,还利用1995年10月11日的GPS折射角资料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了变分同化方法和计算优化步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0.
地震动输入能量衰减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所收集到的266条强震记录,将其按场地条件分类,计算了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延性系数下的“绝对”和“相对”输入能量反应谱,然后利用两步回归法,得出了不同场地条件下地震动“绝对”和“相对”两种输入能量的衰减规律,分析了场地条件、延性系数、震级及距离等参数对地震动能量谱的影响,并对两种输入能量衰减规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