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81篇 |
免费 | 3644篇 |
国内免费 | 19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71篇 |
大气科学 | 1174篇 |
地球物理 | 1541篇 |
地质学 | 5001篇 |
海洋学 | 1663篇 |
天文学 | 86篇 |
综合类 | 602篇 |
自然地理 | 104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0篇 |
2024年 | 304篇 |
2023年 | 336篇 |
2022年 | 586篇 |
2021年 | 576篇 |
2020年 | 559篇 |
2019年 | 541篇 |
2018年 | 520篇 |
2017年 | 474篇 |
2016年 | 492篇 |
2015年 | 542篇 |
2014年 | 532篇 |
2013年 | 626篇 |
2012年 | 717篇 |
2011年 | 616篇 |
2010年 | 690篇 |
2009年 | 597篇 |
2008年 | 583篇 |
2007年 | 571篇 |
2006年 | 580篇 |
2005年 | 431篇 |
2004年 | 318篇 |
2003年 | 241篇 |
2002年 | 229篇 |
2001年 | 214篇 |
2000年 | 193篇 |
1999年 | 81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4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中国海相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烃源岩的形成取决于生烃母质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有机质良好的保存条件,这两大因素从根本上来说又取决于生物繁殖时和埋藏时的古气候、古洋流、古构造及古环境等各要素的良好匹配。海相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与大气中的中等含氧量、干热的气候、冰期-冰后期之交的气温快速转暖、冰川迅速融化所导致的海平面快速上升等密切相关。大洋环流的形成和演变也是控制海相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形成的主要因素,上升洋流富磷、富硅、富铁族元素等营养盐和富绿硫细菌极大地促进了有机质生产力、埋藏率的激增。通过研究,建立了中国华南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上升洋流分布模式、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缘斜坡灰泥丘相源岩形成时的反气旋洋流分布模式。研究发现,优质烃源岩仅发育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裂谷、克拉通内裂谷、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和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欠补偿盆地、蒸发潟湖、台缘斜坡(灰泥丘)和半闭塞—闭塞欠补偿海湾,是高丰度烃源岩发育的有利环境;低的无机物输入和低的沉积速率,有利于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形成;呈斜坡的海底地貌,有利于烃源岩形成。 相似文献
23.
宁夏煤矿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采矿区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义进行简单论述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宁夏的煤炭资源概况、发展现状及采矿区的地质灾害,并提出了宁夏煤炭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矿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生态保护应坚持的原则与采取的办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24.
五个短蛸群体等位基因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山东沿海莱州(LZ),烟台(YT)、青岛(QD),日照(RZ)和大连(DL)五地短蛸自然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分析了AAT,ALP,EST,GRS,G6PD,SDH,CAT,SOD,IDH,GPI,PGM,G3PD,MPI,ME,MDH,CK,AK等同工酶在短蛸外套肌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同工酶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LZ,YT,QD,RZ,DL五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5%,5%,10%,10%,10%(P0.99),群体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0.024,0.001,0.009,0.007,0.006,平均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200,1.022,1.061,1.103,1.077。结果表明,LZ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同时,各群体中普遍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对五个群体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系统树图。 相似文献
25.
26.
HEIFE绿洲和沙漠地区大气边界层湍流混沌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黑河实验”期间张掖、沙漠观测站加强观测期间1991年6月20日09:00至1991年10月2日09:00时段内水平风速的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有关测量混沌的特征量:关联维数。Lyapunov指数和Kolmogorow熵。 相似文献
27.
28.
JIN Mingming SHI Jiuxin LU Yong CHEN Jianfang GAO Guoping WU Jingfeng ZHANG Haisheng 《海洋学报(英文版)》2005,24(6):88-96
The phenomenon of nutrient maximums at 70~200 m occurred only in the region of the Canada Basin among the world oceans. The prevailing hypothesis was that the direct injection of the low-temperature high-nutrient brines from the Chukchi Sea shelf (<50 m) in winter provided the nutrient maximums. However,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five problems in the direct injection process. Formerly Jin et al. consider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nutrient maximums can be a process of locally long-term regeneration. Here we propose a regeneration-mixture process. Data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oxygen and nutrients were collected at three stations in the southern Canada Basin during the summer 1999 cruise. We identified the cores of the surface, near-surface, potential temperature maximum waters and Arctic Bottom Water by the diagrams and vertical profiles of salinity, potential temperature, oxygen and nutrients. The historical 129Ⅰ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surface and near-surface waters were Pacific-origin, but the waters below the potential temperature maximum core depth was Atlantic-origin. Along with the correlation of nutrient maximums and very low oxygen contents in the near-surface water,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putative organic matter was decomposed to inorganic nutrients; and the Pacific water was mixed with the Atlantic water in the transition zone. The idea of the regeneration-mixture process agrees with the historical observations of no apparent seasonal changes, the smooth nutrient profiles, the lowest saturation of CaCO3 above 400 m, low rate of CFC-11 ventilation and 3H-3He ages of 8~18 a around the nutrient maximum depths.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