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22篇
  免费   5048篇
  国内免费   3371篇
测绘学   1363篇
大气科学   3176篇
地球物理   4418篇
地质学   9310篇
海洋学   2308篇
天文学   747篇
综合类   1646篇
自然地理   2173篇
  2025年   21篇
  2024年   384篇
  2023年   499篇
  2022年   875篇
  2021年   994篇
  2020年   931篇
  2019年   996篇
  2018年   1019篇
  2017年   976篇
  2016年   1098篇
  2015年   915篇
  2014年   1133篇
  2013年   1033篇
  2012年   1054篇
  2011年   1134篇
  2010年   1151篇
  2009年   1002篇
  2008年   935篇
  2007年   902篇
  2006年   721篇
  2005年   580篇
  2004年   527篇
  2003年   493篇
  2002年   493篇
  2001年   489篇
  2000年   480篇
  1999年   605篇
  1998年   484篇
  1997年   492篇
  1996年   392篇
  1995年   360篇
  1994年   400篇
  1993年   328篇
  1992年   242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5篇
  1958年   1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从山东省地震局数字信息服务的沿革、数字科技信息网的建设、及对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再认识等方面,展示了山东省地震局数字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突出防震减灾和地区特色,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了更加完备的数字化信息网站,全面提升了山东省地震局数字科技信息的服务水平,以全新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信息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土壤传热性能作为地热资源开发的基础研究课题,近年来已经成为能源、工程、地球科学和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有关盐渍黄土的热导率研究却很少被发表.针对关中地区地热资源开发的迫切需要,本研究借助瞬态平面热源法对黄土的热导率做了测量,得到了不同含水量(8%,10%,12%,14%,16%,18%)和不同含盐量(0%,2%,4%,6%)的黄土热导率数据.结合导热路径理论,双电层理论和"絮凝"现象对含水量和含盐量影响下的黄土热导率进行了讨论.获得了如下结论:(1)含水量的变化会引起黄土内部热量传导路径的变化,同时引起"液桥"现象对热量传递产生影响;(2) NaCl盐分对热导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黄土颗粒周围双电层的改变,同时引起的"絮凝"作用会对导热路径产生不利影响进而降低黄土热导率;(3)总的来说,固-固传导,固-液传导和液-液传导作为三种典型的热量传导路径与黄土的含水量和舍盐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Systematic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coastline of the outer Yangtze River mouth in response to storms versus calm weather were documented by daily surveys of tidal marshes and flats between April 1999 and May 2001 and by boat surveys offshore during this and earlier periods. The largest single event during 1999 to 2001 was Typhoon Paibaian, which eroded the unvegetated tidal flat and lower marsh and led to accretion on the middle-to-upper marsh and in the subtidal channel. The greatest erosion of 21 cm occurred at the border between the marsh and the unvegetated flat due to the landward retreat of the marsh edge during the storm. Strong waves on the flats increase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by 10–20 times. On the upper marsh, where the frequency of submergence by astronomical tides is only 3%, Typhoon Paibian led to 4 cm of accretion, accounting for 57% of the net accretion observed over the 2-yr study. Typhoon Paibian led to 4 cm of accretion, accounting for 57% of the net accretion observed over the 2-yr study. Typhoon Paibian and other large storms in the 1990s caused over 50 cm of accretion along the deep axis of the river mouth outlet channel. During calm weather, when hydrodynamic energy was dominated by tides, deposition was centered on the unvegetated flats and lower, marsh with little deposition on the high marsh and erosion in the subtidal channel. Depositional recovery of the tidal flat from typhoon-induced erosion took only several days, whereas recovery of the subtidal channel by erosion took several weeks. A conceptual model for the morphological responses of tidal marshes, flats, and subtidal channels to storms and calm weather is proposed such that sediment continually moves from regions of highest near-bed energy towards areas of lower energy.  相似文献   
14.
《遥感基础与应用》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根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特点,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汉族和民族学生区别教学,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材。采用启发-互动式、鼓励加分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尝试创新性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区早泥盆世旱山微大陆与塔里木板块的北山地体间发生对接,原洋区变为残留滨浅海区。中泥盆世该区形成中央断块山,相应南带的断陷山间洼地内形成陆相磨拉石堆积,北带与南蒙古洋毗邻,形成陆缘滨浅海火山-磨拉石沉积。经计算,中带造山隆起侵蚀速率为0.154mm/a。晚泥盆世火山岩显示弱碱性和深熔岩浆喷溢特点,表明陆壳演化尚未达到完全稳定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Geng  Tao  Xie  Xin  Zhao  Qile  Liu  Xianglin  Liu  Jingnan 《GPS Solutions》2017,21(3):1191-1201
GPS Solutions - Successful resolution of integer ambiguity over long baselines is a key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for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satellites. The...  相似文献   
17.
自Simpson和Hunter(1974)在对夏季爱尔兰海的研究中提出潮混合控制潮汐锋的概念以来,人们相继在许多强潮浅水区发现了潮汐锋现象,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锋区的流场结构等特征,以及潮汐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我国,赵保仁(1985)首先提出黄海存在潮汐锋现象,认为冷水团的温度锋可看作是底层的潮汐锋,并可利用近最大潮流流速计算层化参量来确定黄海潮汐锋(从而亦即温度锋)的位置,而且还可以根据已有调查资料和卫星图片揭示它的一些变化规律。他与合作者的一系列研究工作表明:黄海的潮混合及潮汐锋现象对黄海的温盐和水团分布、层化现象、强温跃层的分布变化、黄海的水平和垂直环流有重要影响和直接关系,进而可以推测黄海的潮混合及潮汐锋现象对黄海的物质输运、生态环境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黄海潮混合形成的温度锋和断面温度分布的数值预报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往关于潮汐锋的数值研究大多数是诊断模式,用于求解潮汐锋形成以后锋区的环流结构等,而用数值方法模拟潮汐锋的形成和演化的工作却很少。在国外,只有王东平等(Wang et al.,1990)用二维模型,对垂直涡动扩散和粘性系数采用Munk-Anderson格式与湍流封闭格式嵌套的方法以反映边界层的作用,利用实测的大气强迫力和数值计算的潮流模拟了英国Celtic海的潮汐锋和海洋层化的变化问题,尚未涉及潮汐锋的形成过程。在国内,Bi和Zhao(1993)用一个二维数值模式对黄海34°N的潮汐锋进行了模拟,较好地模拟了从4月到8月潮汐锋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利用潮流分布及海面的热量和动量输入条件,以垂直均匀状态为初始条件,模拟黄海各主要断面的温度分布、温度锋和温跃层在增温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刘建军  卢正  江峰 《地下水》2006,28(1):26-28
本文从反倾向岩质高边坡的渗流特征和渗流普遍规律出发,根据渗流力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渗流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渗透压力、水头变化规律以及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电成像、电测深、电剖面法是目前3种最基本的电阻率探测技术.三维探测的观测系统主要有地表和钻井-地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测量.前者的电极阵列成矩形网格状,多采用单极-单极观测装置以增大探测深度,技术难点在于远电极的设置往往会带来难以消除的地电噪音,限制了单点电位测量的精度和应用范围;后者在油田生产的中后期的分层注水以及核废物注浆处理过程中,需要确定流体或者浆片的运移与分布,取深钻井的钢套管作为一个供电电极,形成垂直线电流源,再以钻井为中心对地表的环状网格进行二极或三极测量.可以取得视电阻率和自电位两种测量,得到三维电阻率和异常电荷概率分布的图像.  相似文献   
20.
安徽洞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安徽143处洞穴及洞群的调查 ,阐明安徽洞穴资源分布特征 ,洞穴开发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开发潜力及远景。提出加强洞穴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