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6篇
  免费   825篇
  国内免费   1105篇
测绘学   478篇
大气科学   703篇
地球物理   858篇
地质学   2009篇
海洋学   674篇
天文学   185篇
综合类   494篇
自然地理   59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31.
欧盟最近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区域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主要目标是地区和谐发展.为此欧盟设计了一整套用于比较区域发展的标准地区统计单元系统.经过50年的发展,欧盟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发展类型区域.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经历了从点轴形态、多边形模式到网络一体化的成熟过程.随着欧盟区域范围的不断扩大,区域不平衡发展成为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巨大挑战.为此欧盟出台了相应的区域政策,在平衡区域经济差异和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方面,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市场自调节手段、70年代到80年代的政府干预措施、90年代促进基础设施和再就业培训方面的项目以及目前正在加强先进国家的创新竞争能力和扶持后进国家的凝聚基金计划等.这些区域政策正在不断完善规范,形成制度化的区域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832.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有精确古地磁年代控制的金沟河剖面新生代沉积物中7个砂岩样品碎屑锆石的U Pb LA ICP MS测年分析,确定安集海河组(28~23.3 Ma)和沙湾组(23.3~17.5 Ma)的砂岩样品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61~328 Ma(P-C),塔西河组(17.5~13.2 Ma)样品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34~311 Ma(T-C)和369~403 Ma(D-S),独山子组(13.2~6.0 Ma)和西域组(6.0~1 Ma)样品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4~333 Ma。经与流域内岩石地层的分布相对比,揭示至少在晚渐新世开始中天山已经隆升并剥蚀为盆地提供物源,从约中新世早期开始北天山的南缘开始隆升,加入物源供给区,从约中新世中晚期开始北天山开始明显隆升,并逐步阻碍了中天山的物源供给,成为物源的主要供给区。天山的这种逐步向北的隆升剥蚀过程,反映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  相似文献   
833.
834.
利用湖州地震台垂直摆倾斜仪、水管倾斜仪、伸缩仪和体应变仪等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获得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激发的_0S_5~_0S_(50)基频球型自由振荡数据;比对PREM模型的理论计算周期,其相对偏差均小于1.2‰,且体应变观测的相对偏差最小;伸缩仪和体应变仪能清晰地检测到与地壳深部结构密切关系的_0S_2、_0S_3和_0S_4低阶振型。  相似文献   
835.
北京石花洞是中国北方已探明洞穴中次生碳酸盐沉积规模最大、种类最丰富的洞穴;石花洞的景观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我国北方岩溶洞穴中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7月,为了获取石花洞发育规模、空间结构等基本数据,采用国际通用洞穴测量方法,运用激光测距仪、罗盘和倾角仪,辅以Onstation洞穴绘图软件和ArcMap10软件对石花洞洞穴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和测绘。结果显示:(1) 石花洞洞穴系统整体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长度为5 639 m,洞底投影面积为37 096 m2,洞底高差为172 m,洞内最高点海拔约为265 m,最低点海拔约为93 m。洞穴系统的发育演化主要受地层产状与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层控制;(2) 石花洞洞穴系统分为五层,自上而下,各层洞道平均海拔依次为249 m, 211 m, 154 m, 111 m和95 m;(3) 最底第五层季节性地下河洞道长1 638 m,自西北向东南方向贯穿整个洞穴系统,依干湿季水文条件的差别,地下水以季节性涨落为主要特征,有多段有水通道;地下河道下游末端为叉状河道,崩塌明显,洞壁上无明显流纹发育;(4) 综合石花洞地下河走向和流向、洞穴发育控制因素和区域地层产状特征、石花洞与周边洞穴的空间位置关系,推测孔水洞是石花洞洪水期的排泄口。   相似文献   
836.
在龙州地区首次发现早石炭世的堆积型铝土矿矿源层,提出广西堆积型铝土矿至少存在早石炭世和晚二叠世两个时代的矿源层。探索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寻找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的有效性试验工作。提交新发现矿产地4处,探获新增铝土矿(3341)资源量5 289.15万吨。重新厘定区域地层岩性及岩相特征,系统总结区内铝土矿矿床(点)的时空分布特征、控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预测找矿模型,圈定成矿远景区5处,找矿靶区6处,开展区域矿产预测,初步评价了本区铝土矿资源潜力。为该地区下一步地质调查、矿产勘查规划和开发提供了丰硕的基础资料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37.
20世纪以来,川滇地区M≥6.7强震时间间隔具有良好的规律性,其地震发生的年份可组成一个二维时间坐标系,并据此建立川滇地区的强震时间预测模型。预测分析表明:未来16年,川滇地区可能存在发生4次6.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风险,2012-2021及2025-2029年均有M≥6.7强震信号,且未来强震可能发生在2014-2015、2019与2027年前后。  相似文献   
838.
由于SAR影像具有乘性相干斑噪声,某些对光学影像有较好检测性能的边缘检测算子,对于SAR影像并不适用,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改进后的Ratio算子与Canny算子相组合的新方法。首先采用多种客观评价指标,得出经典方法中的Lee滤波能有效去除噪声,且最大限度保留了梯度信息,适用于边缘检测;然后对边缘检测具有恒虚警特性的Ratio算子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算子更利于影像归一化处理;最后利用改进后的Ratio算子与Canny算子组合成新方法。试验结果证明,组合后的新方法显著提高了边缘检测正确率和定位精度,改善了边缘连续性,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39.
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是桐柏—大别造山带发育的一条大型的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发育糜棱岩、超糜棱岩以及强直片麻岩等强变形岩石。通过对剪切带内岩石的矿物共生组合、剪切带的位移量计算、石英的分维数计算、石英颗粒的差异应力以及应变速率的估算等多种方法分析结果显示: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的位移量为38.3~41.1km;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统计数据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6,动态重结晶颗粒边界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分维数为1.207~1.302之间,从剪切带的核部向边部,颗粒粒径和分维值的变化是逐渐变大的。石英的分维值反映出石英的动态重结晶与剪切带密切相关,变质变形由剪切带核部向边部逐渐减弱。桐柏杂岩北界剪切带的差异应力值为23.583~46.983 MPa之间,应变速率为1.70×10~(-11)~9.74×10~(-11)s~(-1)。通过对比剪切带内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的粒径、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可以发现,差异应力与应变速率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都随着从剪切带的核部到边部慢慢变小;而石英的粒径则与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表现出负相关性,从剪切带核部到边部,随着石英粒径的变大,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变小。差异应力越大,导致石英颗粒的受力强度越大,变形越强,表现出来的就是应变速率越强。从显微构造变形角度来研究认识该剪切带,对揭示桐柏—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以及构造模型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840.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gr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in recent decades, community resilience, the ability of communities to function effectively and recover successfully in the aftermath of disasters and shocks,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s. A number of studies had been conducted focusing on community resilience. This article applied community resilience framework to the coastal areas of China, which are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and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in China with the most frequent marine disasters. City-level social and economic data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community resilience index (CRI). Using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glob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55 city-level indexes were reduced into 15 factors that explain 73.99% of the variance. Getis–Ord G* Statistics were used to depict the high-value clusters and low-value clusters of the CRI. Clearly identified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CRI showed that both the overall level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CRI increased from 2003 to 2013; the overall spatial agglome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community resili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Our findings also highlighted the key elements to improving community resilience: a robust and developed economic system; excellent education programs and training to improve consciousness 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dequate investment on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especially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roper environmental policies to protect ecosystems and water rouses; and extra attention and disaster risk budgets for vulnerable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