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7篇 |
免费 | 1058篇 |
国内免费 | 15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50篇 |
大气科学 | 649篇 |
地球物理 | 885篇 |
地质学 | 2763篇 |
海洋学 | 705篇 |
天文学 | 75篇 |
综合类 | 322篇 |
自然地理 | 4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67篇 |
2022年 | 268篇 |
2021年 | 356篇 |
2020年 | 266篇 |
2019年 | 285篇 |
2018年 | 284篇 |
2017年 | 281篇 |
2016年 | 251篇 |
2015年 | 303篇 |
2014年 | 296篇 |
2013年 | 323篇 |
2012年 | 352篇 |
2011年 | 326篇 |
2010年 | 314篇 |
2009年 | 318篇 |
2008年 | 335篇 |
2007年 | 306篇 |
2006年 | 287篇 |
2005年 | 250篇 |
2004年 | 184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134篇 |
2001年 | 146篇 |
2000年 | 123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利用2004、2007、2010年在福建中南部沿海长期验潮站和临时验潮站获取的实测逐时潮位资料,采用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潮汐调和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中南部沿岸海域18个验潮站的潮汐调和常数,并根据调和常数分析了沿岸海域潮汐特征.结果表明:福建中南部沿岸海域以向南传播的半日分潮为主,传播至浮头湾以南海域后衰减明显,对应平潭至浮头湾海域的潮汐性质为半日潮,古雷半岛以南海域为不规则半日潮混合潮;福建中南部沿岸海域自北部平潭向南至诏安,平均海平面升高约25 cm,潮差减小超过3 m,平均大潮差与平均小潮差之差也减小2 m左右,理论高潮位降低约1.5m,而理论低潮位升高约2 m,潮时推迟约2h. 相似文献
993.
红树林的种间结构组成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而红树林种间分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基于遥感手段的红树林监测中的难点。针对该问题,以人工种植为特点的广西茅尾海红树林遥感种间分类为例,基于面向对象的分类思想,提出了一种现场样本与分割对象相结合的红树林种间分类方法。利用GF-2 PMS1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广西茅尾海红树林湿地典型植被精细分类和空间分布研究,并将分类结果与基于像素和传统面向对象SVM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总体上,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更适合用于茅尾海红树林湿地典型植被分类;对于局部混生明显的区域使用基于像素SVM分类方法效果会更好;传统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中将整个影像分割对象单元作为训练样本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使用文中提出的样本选择新方法进行面向对象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达到了93.13%,Kappa为0.89。 相似文献
994.
995.
地壳中岩石的变形模式受构造应力、流体压力和上覆岩层重力共同作用的影响。岩石组成和构造应力的大小、方向决定着岩石的变形过程,同时岩石的破裂还受先存断裂构造的影响。流体压力增大,岩石可以发生水力破裂,而引起水力引张破裂的条件是σ1-σ3<4T和Pf=σ3+T。随着深度的增加,受地温梯度的影响,岩石由脆性变形向韧性变形转变。在无流体超压影响的情况下,脆韧性转换的温度在300~450℃之间,大约在地壳15km处。当流体压力和应变速率增大时,韧性条件下的岩石变形行为由韧性向脆性变化,脆韧性转变的深度随之增大。从构造角度探讨热液成矿作用,热液矿床形成的深度与流体压力、应变速率、裂隙的发育、介质的渗透率、温度变化等相关。岩石断裂的类型和方向影响岩石的渗透率,提供流体运移的通道和聚集场所,控制矿床形成的深度、位置和矿体产状。 相似文献
996.
钪(Sc)作为新世纪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但其分布极为稀散,钪的独立矿物稀少,独立矿床几乎没有。铝土岩系中的钪资源储量巨大,本文统计了中国各铝土矿成矿带Sc数据,在对比山西(断隆)成铝区、华北陆块南缘成铝区、渝南—黔北成铝带、黔中成铝区和滇东南—桂西成铝区的数据基础上,发现滇东南—桂西成铝区的Sc含量最高,含钪铝土岩系形成时代主要为石炭纪和二叠纪。通过对比分析A/S与钪的关系,在A/S小于2.5,钪的含量总体较高,且与A/S正相关,大于2.5后,与A/S负相关。从而得出在铝土岩系中,Sc分布在顶层的黏土岩、中部的铁质铝土矿以及底部的铁质黏土岩、铁质岩,尤其是在含铁铝土岩系中高度富集。通过对比分析铝土岩系各元素含量,发现钪与铁、铌、钒、铬元素成正相关,综合铝土岩系中其他元素的矿物表现形式,推测钪在铝土岩系中的赋存形式可能为:类质同象、离子吸附、和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本文初步探讨总结钪在铝土岩系中可能的赋存形式、时空分布规律及钪的迁移转化机制,为铝土矿中伴生钪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97.
绿泥石化是龙首山铀矿床重要的蚀变类型之一。通过对龙首山碱交代型铀矿床的绿泥石等蚀变矿物进行的岩相学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研究,确定了龙首山地区绿泥石的化学类型主要为铁镁绿泥石,少数为蠕绿泥石。依据绿泥石成因或与共生矿物的关系,绿泥石可被划分为黑云母蚀变型、长石蚀变型、沥青铀矿共生型和副矿物共生型等4种类型。泥质岩是本区绿泥石的主要原岩类型,是多期次地质作用形成的产物。研究认为,龙首山地区碱交代型铀矿床的成矿过程可表述为矿前期在相对较高温度的热液流体作用下,黑云母发生绿泥石化蚀变,随后热液继续交代长石,形成长石蚀变型绿泥石,进而在成矿期热液温度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形成与沥青铀矿紧密共生的绿泥石。绿泥石在铀成矿过程中不但活化了花岗岩里的铀,而且还给铀矿化供应了相对良好的积淀环境。 相似文献
998.
撞击坑是月球、火星和水星等固态行星表面重要的地貌和构造,其形成时产生的溅射物包含了大量地质信息,是认识撞击坑形成过程和区域地质演化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以冯·卡门撞击坑为研究对象,结合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影像数据、激光高度计(LOLA)地形数据、Clementine多光谱数据等对冯·卡门撞击坑的溅射物进行综合解析。冯·卡门撞击坑的溅射物后期改造比较严重,只有南部区域保存相对完整。选取连续溅射物中受其他撞击坑溅射物影响较小的区域,并以宽角相机(WAC)数据和高分辨率地形相机(TC)数据为基础,利用撞击坑提取工具CraterTools对均一的区域进行撞击坑统计分析,进而利用月球产率和年代学函数推导出绝对模型年龄,获得了冯·卡门撞击坑的年龄为4.15Ga。本文主要强调了多源数据在识别溅射物时的重要性,以及年代分析时排除周围溅射物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999.
符巩固 《国土资源导刊(湖南)》2001,20(4):263-266
"湘东北地区的钴多金属矿床,赋存于区域性北北东向断裂带的混合岩带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沿侧伏方向长1 500m,斜长170~1 400m,厚1.02~17.63 m.剖面上钴矿体与铜矿体相间产出.钴矿体品位(10-2)Co 0.036,伴生Cu0.259、Au 0.25×10-6;铜矿体(10-2)Cu0.714,伴生Co0.015、Au0.27 × 10-6.Co、Cu互为消长关系.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钴黄铁矿石和含铜钴黄铁矿石,地表见含钴褐铁矿石.矿物成分以黄铁矿、含钴黄铁矿、黄铜矿和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为主;矿石结构构造主要有自形、半自形、他形晶粒结构、交代结构和浸染状、团块状,脉状构造;3个北东向钴异常带、北东向与北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岩体接触带或顶盖,以及黄铁矿化、硅化、褐铁矿化蚀变等为湘东北地区原生钴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从麦氏方程出发,运用电流磁场的等效理论阐明了在磁电勘探中,当矿体的二次极化电流具有垂直对称轴分布时,在地表面及以上空间中任一点的磁异常场(H)均等于零。因而,具有任何垂直对称状电化学矿产模式(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及金属矿床等)的磁电勘探法异常场线积分均不存在。此外,由于对各种形状和任何极化倾角的矿体情况,地表面上均无电流密度垂直分量(in)存在,故地表面上异常场线积分均为零(∮L H·dL=0)。因此,磁电勘探法不具备在地面上寻找此种矿产的物理前提。 本文还对倾斜极化球体和柱体的磁电勘探异常进行了计算,给出了主剖面上理论曲线的异常分布规律,指出了磁电异常的数量级。同时,还对井中磁电异常的分布规律给出了计算资料。为了对比,也对相应条件下的自然电场异常做了计算,指出了电场异常与磁场异常之间的不同特点及其对实际找矿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