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杨敏之 《现代地质》2001,15(2):175-178
基于对胶东、晋北寒武纪变质岩系、超基性岩、基性岩、花岗岩类、火山岩类、硅铁建造铁矿、金矿蚀变带内 1 1个不同地质产状的 34个角闪石、 2 51个绿泥石、 60个黑云母单矿物的提纯 ,矿物的共生组合、物理性质、化学成分、X光衍射分析、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双矿物地质温度计、矿物压力计的测定 ,提出了角闪石、绿泥石、黑云母矿物成因族的地壳物质演化、成岩成矿作用、变质岩原岩恢复、地层对比、变质相、蚀变带的演化规律和地质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22.
随着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传感网的逐步完善,积累了大量的空间遥感影像。地理国情普查项目进一步地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发展和遥感影像的使用,使遥感影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传统的依靠人工的地物信息提取方式不能满足需求,本文尝试影像解译自动化方案替代完全依靠人工采集的方式,提高遥感信息提取的效率。  相似文献   
23.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wo alternative substrates(wood mulch and zeolit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laboratory-scale hybrid wetland systems that had identical system components and configurations.Each system consisted of a vertical flow(VF) wetland column,followed by a horizontal flow(HF) column and a vertical flow column.The substrates employed were wood mulch,gravel and zeolite,and Phragmites australis were planted in each column.The systems received synthetic wastewater,with pollutant loadings in the range of 8.5-38.0 g/(m2·d) total nitrogen(TN) and 4.0-46.4 g/(m2·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BOD5).Wood mulch and zeolite substrates showed higher efficiencies in terms of removing nitrogenous compounds and biodegradable organics.The supply of organic carbon from the organic mulch substrates enhanced denitrification,while adsorption of influent ammoniacal nitrogen(NH4-N) in zeolit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removal of nitrogenous species in the wetland columns.Overall,the average percentage removals of TN and BOD5 reached >66% and >96% respectively,indicating stable performances by the hybrid wetland systems under the experimental loading ranges.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developed,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Monod kinetics and continuously-stirred tank reactor(CSTR) flow patterns to describe the degradation of nitrogenous compounds.Predictions by the models closely matched the experimental data,indicating the validity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Monod kinetics in the modelling and design of treatment wetlands.  相似文献   
24.
海带对重金属的吸附位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甲醇、甲醛处理海带藻粉,对其吸附重金属时羧基和氨基的作用进行研究,经藻粉的红外光谱及吸附实验的分析结果表明;羧基和氨基均参入了吸附过程;化学处理降低了重金属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25.
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中的战略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提升地震科技的国家战略地位、增强中国地震科技国际竞争力考虑,提出建立健全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和适时调整工作比重的建议。介绍和评述地震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结合云南具体情况提出“十一五”规划4项建议项目。希望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产业发展的角度研究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中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26.
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指纹是目前国际上用于示踪石油类污染来源及其环境命运的有效技术。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可疑重油与被污染水体及植物表面污染物的饱和烃和芳烃分布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姥姣烷、植烷、“不可分辨的混合物”(UCM)等化学指纹特征,对比可疑重油与被污染水体表面漂浮重油的沥青质同位素组成,追踪了发生在广东省南海市的两次小型重油泄漏事件。结果揭示,2002年10月16日晚发生的污染事件源于某饲料公司锅炉房的重油泄漏;而2002年10月25日的泄漏事故则是某加油站重油渗漏所致。  相似文献   
27.
北仑河口水动力状况复杂,受入海径流、潮汐、波浪、沿岸流、风应力等多种因子的共同影响.对北仑河口S1、S2站长序列的海流剖面资料进行数学统计、潮流调和分析和数字滤波,探讨其潮流特征和余流形成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北仑河口潮流性质主要为不规则全日潮流;观测期间S1站实测涨、落潮最大流速分别为39、83 cm/s,S2站分别为52、44 cm/s.研究海域余流流速从表层往底层逐渐减小,其中S1站余流流速主要介于5~10 cm/s之间,流向集中在S-SW向,S2站主要介于0~5 cm/s之间,表、中层以NNE-ENE向为主,底层以偏W向为主.风应力是调查区表层与近表层余流形成的主导因素;西向沿岸流对调查区的余流也有较明显的作用;径流对调查区的S1站有一定的影响,但对S2站影响很小;潮致余流对调查区的余流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28.
吐哈盆地及邻区早二叠世沉积特征与构造发育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不同露头剖面和探井资料的分析,在吐哈盆地及邻区区分出三种不同类型沉积相:(1)裂谷型海相火山喷发沉积相;(2)裂谷型陆相火山喷发沉积相;(3)造山带磨拉石相;不同沉积相特征并结合构造分析认为,早二叠世在吐哈及邻区存在二种不同类型的盆地,即前陆盆地和裂谷盆地,同时,还探讨了大陆一大陆碰撞带上两种不同类型盆地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9.
高先志  陈发景 《地学前缘》2000,7(4):548-554
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储层成岩过程被自考矿物晶格所捕获而形成的油气水包裹体,它们记录了油气水充注储层时的组成,性质以及物理化学条件。不同自生矿物或不同期次的胶结矿物捕获的包裹体,其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这些特征是油气藏形成演化历史的直接标志,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是一个侏罗系生烃、第三系储集的成藏系统,文章通过包裹体类型、成岩矿物期次、烃类包裹体成分以及均一化温度和盐度等分析,证明南八仙油田上第三系与下第三系有着不同的油气注入和成藏期次:下第三系的油气藏为两期充注的结果,而上第三系油气藏则主要为一期成藏。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以及南八仙第三系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推断,南八仙油田下第三系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期为渐新世和上新世,上第三系油气藏的地质时期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30.
风成沙系统去除官厅水库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 ,在水力负荷为 1 .0~ 1 .5m/d ,沙层湿干时间比为 1 2∶1 2 (h)条件下 ,风成沙污染水处理系统稳定后对化学需氧量 (CODCr)平均去除率约为 61 % ,CODCr<1 5mg/L ,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HZB1 -1 999)》规定的Ⅰ类标准。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水质、沙层湿干时间比、水力负荷和滤层厚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