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3篇
  免费   950篇
  国内免费   1318篇
测绘学   930篇
大气科学   485篇
地球物理   801篇
地质学   2478篇
海洋学   742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479篇
自然地理   56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从尼玛地区地质新资料看中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缘存在一套中、晚侏罗世稳定浅海碎屑岩沉积,属残余海盆地沉积,表明尼玛地区的俯冲消减机制在中侏罗世以后已结束。结合带南侧三叠系确哈拉群为一套半深水—深水沉积,是陆架边缘沉积序列,代表结合带打开之初的较早期沉积。确哈拉群之上不整合覆盖了一套中侏罗世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系,是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在早侏罗世向南俯冲对应的滞后弧火山岩。在结合带南侧80~100km范围内分布着一条东西长超过100km的中晚侏罗世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带,属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向南俯冲碰撞作用的后碰撞阶段产物。综合认为,尼玛地区中特提斯洋是在三叠纪打开、中侏罗世以前向南俯冲闭合的。结合区域上该结合带闭合时间有早有晚、俯冲方向有南有北的事实,提出中特提斯是一个具有众多互不相通的、时代早晚各不相同的小洋盆共同组成的多岛洋,其间存在许多大小不一、运动方向和性质各不相同的地体。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弧—弧碰撞、弧—陆碰撞造山(造陆)机制是解释中特提斯洋发展演化诸多问题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62.
An isochron age of 282±20 (95% conf. limit) Ma of the sulfide ores in the Huangshandong Cu-Ni sulfide deposit, the East Tianshan Mountains has been obtained through Re-Os isotopic measurement. The age implies that the Cu-Ni sulfide deposit and other related deposits in the same area occurred in a Permian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of post-collision instead of Devonian-Early Carboniferous ophiolite-related oceanic or island arc environments inferred before. It shares the same ages with the orogenic and epithermal gold deposit systems in the same area. An initial 187Os/188Os ratio of 0.25±0.04 (1σ) and a γos value of 99 on average display the participation of large quantities of crustal components into the rock-forming and ore-forming system during mineralization and magmatic emplacement.  相似文献   
63.
大洋多金属结核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多金属结核的分布及富集规律、物质成分、内部结构、形成机制等方面论述了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动态,对目前在这一研究领域提出的一些新概念、新方法作了一定的介绍.在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在这一研究领域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4.
洛阳市水资源可利用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杜晓舜  夏自强 《水文》2003,23(1):14-17,20
以洛阳市为对象,对区域水资源的可利用量进行了研究。区域水资源量包括地表水实际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实际可利用量。将地表径流中基流部分按比例划出,与河道汛期弃水量加在一起作为河道的生态需水量,从地表水资源量中扣除生态需水量后可得地表水的实际可利用量。将难以利用的地下水量从地下水资源量中扣除后可得地下水实际可利用量。  相似文献   
65.
2002年5月31日在四川省仁寿县与双流县交界地区发生一次ML4.6地震,震中烈度Ⅵ度。宏观震中大致在仁寿县高家镇以西一带,地震使部分民房遭到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45万元。  相似文献   
66.
特定基准下的异常位移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壳运动和变形研究中存在的位移资料的参考基准、异常位移等问题,主要讨论了位移资料特定基准的转换和异常位移诊断的数学模型——特定基准转换模型为七参数相似变换模型,转换保持了变形体内部相对位置关系不变,并使转换后的位移矢量更能体现区域内的相对运动信息;异常位移诊断采用拟准检定法(QUAD),在选定拟准观测的情况下,使得位移真误差具有明显的分群性;模拟算例结果显示,本文采用的线性变换模型、粗差拟准检定法都表现出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7.
在简要介绍了川滇地区的构造格局和构造运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观测数据同时用于反演的合理性和物理意义,利用1998~2000年观测的9个测点位移数据和1986年以前所测的10个主应力方向数据,将边界力和相对权比λ作为待反演参数,并考虑了主要活动断裂运动特性,进行了弹性有限元数值反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现今川滇地区的构造活动主要力源仍来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作用也不可忽略,这一结论说明了该地区现今构造运动的继承性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68.
三维GIS中建筑物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随着GIS向三维领域的不断发展,三维GIS中实体目标的数据获取和建模显得越来越重要。以三维GIS中的建筑物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建筑物的各类数据的获取方法和模型建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着重介绍了基于数字地图资料的数据获取和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69.
黑龙江省湿地资源遥感信息解译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黑龙江省湿地分类标准,应用资源卫星遥感技术,建立湿地资源解译标准,判别分析全省湿地资源现状与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70.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well-mixed Lagrangian stochasticmodel for vertical dispersion, that can accommodate a Eulerian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vertical velocity derived from themaximum missing information (or maximum entropy) principle. Withthis model, we study the effects of skewness (S) and kurtosis (K) ofvertical velocity on the spac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ean concentrationdue to sources in the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Model calculationsshow that the maximum ground-level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withincreasing S and decreasing K, but the downstream distance to thelocation of the maximum ground-level concentration is ratherinsensitive to S and K. Some earlier predictions of vertical dispersionfor short travel time are exam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