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67篇
  免费   4037篇
  国内免费   5730篇
测绘学   1889篇
大气科学   3775篇
地球物理   4812篇
地质学   11130篇
海洋学   2865篇
天文学   646篇
综合类   1910篇
自然地理   2607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518篇
  2022年   1175篇
  2021年   1356篇
  2020年   1147篇
  2019年   1250篇
  2018年   1297篇
  2017年   1177篇
  2016年   1268篇
  2015年   1197篇
  2014年   1315篇
  2013年   1340篇
  2012年   1335篇
  2011年   1337篇
  2010年   1340篇
  2009年   1247篇
  2008年   1136篇
  2007年   1044篇
  2006年   942篇
  2005年   814篇
  2004年   627篇
  2003年   560篇
  2002年   508篇
  2001年   530篇
  2000年   540篇
  1999年   674篇
  1998年   539篇
  1997年   485篇
  1996年   479篇
  1995年   366篇
  1994年   361篇
  1993年   312篇
  1992年   281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58年   9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康雷  杨兆萍  韩芳 《中国沙漠》2022,42(1):158-166
基于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资源空间数据,集成相关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数据,采用最邻近分析、核密度估计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新疆非遗的空间分布规律和集聚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究影响新疆非遗空间分布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结果表明:新疆非遗空间分布呈现北多南少的特征,主要集中在喀什、伊犁、塔城、巴州和乌鲁木齐等地(市、州);新疆非遗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不同类型非遗的集聚程度也有差异,在空间上形成了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为核心的一级组团、伊宁和喀什为核心的二级组团以及以塔城、哈密和阿克苏为中心的若干三级组团。新疆非遗空间分布受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的综合影响:社会文化因素(0.5494)>经济因素(0.4597)>自然因素(0.2285)。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的协同效应对非遗空间分布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52.
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对辽宁省14个城市1998-2008年11年间的用水边际效益进行了佑算.采用fuzzy isodata方法根据用水边际效益对14个城市进行聚类,通过聚类中心分析了辽宁省用水边际效益的时间差异,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城市用水边际效益是在不断的增长,显示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稀缺性在加大,其资源价值在不断提高:借助锡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辽宁省1998-2008年11年间东中西三大地带用水边际效益的空间差异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总差异主要原因,区域间及区域内的差异都呈缩小态势,并逐渐收敛趋同.该结果对辽宁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3.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地震局于2023年8月15—19日在四川省康定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学术交流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8所大学、4个中科院直属科研院所与23个地震行业直属科研院所及省市级分支机构共35个单位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学术交流设置了12个专题;会前征集到论文96篇,会期交流报告78个,其中口头报告23个,张贴展板55个;23个口头报告中,大会特邀报告6个;从55个张贴报告中,评选出优秀报告6个,最佳设计创意报告1个。为了配合活断层野外识别的科普培训,本次大会将原计划以 “制约地震三要素的因素与地震三要素预报的瓶颈问题” 为主题的大会圆桌讨论改成了 “鲜水河断裂带高震级危险性分析” 的专题培训讲座,讲座之后再适时举行了 “如何强化高危险区的临震监测与临震跟踪预报能力” 的专题讨论。对2022年泸定6.8级地震的交流讨论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大会不仅重视学术交流,还兼顾了科学传播的普及,利用当地的科普资源,因地制宜地组织了为期一天的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的野外识别科普培训。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大会全体与会代表参加了此次野外实训活动,活动中邀请了著名的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研究专家现场授课,增强了地震预报与地震地质领域的跨学科交流,强化了学术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重构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中国湖北省鄂州市为研究区,从人的生存生活需求出发,构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估鄂州市宜居性高低;通过网络分析法构建城乡人口流动网络,发现乡村人口流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宜居性和人口流动强度的组合特征进行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结果表明:(1)鄂州市整体宜居性较高,其中,生存保障功能差距较小,而生活服务功能和生活提升功能差距较大;(2)人口按照主城区、所属镇、附近优势城镇的优先顺序流动;城镇辐射范围有限,现有的点轴结构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亟需发展中心村、一般村、基层村形成完整的乡村结构,带动全域发展;(3)基于乡村宜居性和人口流动强度将居民点划分为搬迁撤并类、城郊融合类和集聚提升类(中心村、一般村和基层村)。该研究可重塑乡村发展核心,完善乡村结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人口快速流动区乡村聚落重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5.
崔宾阁  杨光  方喜  刘荣杰 《海洋学报》2023,45(7):147-157
赤潮是我国主要的海洋生态灾害,有效监测赤潮的发生和空间分布对于赤潮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赤潮监测以低空间分辨率的水色卫星为主,但是其对于频发的小规模赤潮存在监控盲区。GF-1卫星WFV影像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成像幅宽大和重访周期短等优点,在小规模赤潮监测中表现出较大的潜力。然而,GF-1卫星WFV影像的光谱分辨率较低,波段少,传统面向水色卫星的赤潮探测方法无法应用于GF-1卫星WFV数据。而且赤潮具有形态多变、尺度不一的特点,难以精确提取。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GF-1卫星WFV影像的尺度自适应赤潮探测网络(SARTNet)。该网络采用双层主干结构以融合赤潮水体的形状特征与细节特征,并引入注意力机制挖掘不同尺度赤潮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提高网络对复杂分布赤潮的探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SARTNet赤潮探测精度优于现有方法,F1分数达到0.89以上,对不同尺度的赤潮漏提和误提较少,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6.

基于重庆市丰都县羊子洞石笋Y-02的12个230Th年龄和503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中国西南地区60~73ka B.P.时段夏季风的演化历史。Y-02的δ18O记录显示中国季风区D/O18、D/O19a和D/O19共3个千年尺度夏季风增强事件与格陵兰间冰阶(GIS)18~19相对应。此外,Y-02记录显示:紧接着D/O18事件以后,夏季风强度突然减弱,而此时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正经历着明显的降温过程。Y-02记录捕捉到的这次东亚夏季风突然且短暂的一次减弱过程,可能是H6事件或者是H6事件季风最弱的时段。Y-02的δ18O记录显示,D/O18事件是一次较强烈的千年尺度季风增强事件,持续时间近千年,而D/O19事件在持续时间和强度上不如D/O18事件,这不同于格陵兰冰芯记录。中国季风区气候变化与格陵兰地区存在着如此紧密的联系进一步支持:东亚夏季风演化受到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是对具体的气候事件响应可能存在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57.
地方认同是衡量人地情感、理解人与地方认知关系的重要概念,能够反映人地互动的复杂动态关系。企业社区作为重要的城市居住空间,理解居民地方认同对于科学开展城市社区更新、街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市西北第一印染厂社区为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社会环境变迁和社区重构影响下,居民个人身份与地方认同的变化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企业社区居民个人身份认同是从单位人向社会人,以及未来作为留守老年群体的转变。2)延续传承的集体记忆维系居民积极式认同,社会交往生疏化和社区管理社会化加剧地方认同弱化,破败的建筑环境和落后的配套设施带来消极式认同。3)居民在生活、成长的企业社区环境和社会互动中构建了自身及对地方的认同,随着外部社会环境与内部居民个体特征而变化。外部社会环境的国企改革、住房改革使企业转轨、社区社会空间转变,加以居住时间差异、个体特征、心理因素与个人经历变化等内部因素,共同塑造居民的地方认同及其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8.
杨明群 《工程地质学报》2002,10(S1):563-568
DDC桩是挤密桩的一种新型桩。根据宝鸡某大型电厂中DDC桩与灰土挤密桩地基处理工程实例,从挤密机理、挤密效果、复合地基承载力与抗变形性状及复合地基浸水稳定性等诸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对比,进而探讨挤密桩地基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59.
The present work is a first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trace-element composition and zoning in clinopyroxene- and amphibole-group minerals from carbonatites, incorporating samples from 14 localities worldwide (Afrikanda, Aley, Alnö, Blue River, Eden Lake, Huayangchuan, Murun, Oka, Ozernaya Varaka, Ozernyi, Paint Lake, Pinghe, Prairie Lake, Turiy Mys). The new electron-microprobe data presented here significantly extend the known compositional range of clinopyroxenes and amphiboles from carbonatites. These data confirm that calcic and sodic clinopyroxenes from carbonatites are not separated by a compositional gap, instead forming an arcuate trend from nearly pure diopside through intermediate aegirine–augite compositions confined to a limited range of CaFeSi2O6 contents (15–45 mol%) to aegirine with < 25 mol% of CaMgSi2O6 and a negligible proportion of CaFeSi2O6. A large set of LA-ICPMS data shows that the clinopyroxenes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low levels of Cr, Co and Ni (≤ 40 ppm) and manifold variation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trivalent lithophile and some incompatible elements (1–150 ppm Sc, 26–6870 ppm V, 5–550 ppm Sr, 90–2360 ppm Zr, and nil to 150 ppm REE), recorded in some cases within a single crystal.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clinopyroxenes to the whole-rock Rb, Nb, Ta, Th and U budget is negligible. The major-element compositional range of amphiboles spans from alkali- and Al-poor members (tremolite) to Na–Al-rich Mg- or, less commonly, Fe-dominant members (magnesiohastingsite, hastingsite and pargasite), to calcic–sodic, sodic and potassic–sodic compositions intermediate between magnesio-ferrikatophorite, richterite, magnesioriebeckite, ferri-nyböite and (potassic-)magnesio-arfvedsonit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linopyroxenes, the amphiboles contain similar levels of tetravalent high-field-strength elements (Ti, Zr and Hf) and compatible transition elements (Cr, Co and Ni), but are capable of incorporating much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c and incompatible elements (up to 500 ppm Sc, 43 ppm Rb, 1470 ppm Sr, 1230 ppm Ba, 80 ppm Pb, 1070 ppm REE, 140 ppm Y, and 180 ppm Nb). In some carbonatites, amphiboles contribute as much as 25% of the Zr + Hf, 15% of the Sr and 35% of the Rb + Ba whole-rock budget. Both clinopyroxenes and amphiboles may also host a significant share (~ 10%) of the bulk heavy-REE content. Our trace-element data show that the partitioning of REE between clinopyroxene (and, in some samples, amphibole) and the melt is clearly bimodal and requires a revision of the existing models assuming single-site REE partitioning. Clinopyroxenes and amphiboles from carbonatites exhibit a diversity of zoning patterns that cannot be explained exclusively on the basis of crystal chemistry and relative compatibility of different trace-element in these minerals. Para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in most cases, the observed zoning patterns develop in response to removal of selected trace elements by phases co-precipitating with clinopyroxene and amphibole (especially magnetite, fluorapatite, phlogopite and pyrochlore). With the exception of magnesiohastingsite–richterite sample from Afrikanda, the invariability of trace-element ratios in the majority of zoned clinopyroxene and amphibole crystals implies that fluids are not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zoning in these mineral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trace-element data for mineral exploration targeting REE, Nb and other types of carbonatite-hosted rare-metal mineraliz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0.
关联演化视角下地理学区域韧性分析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艳  陈雯  孙阳 《地理研究》2019,38(7):1694-1704
区域韧性是一个区域应对发展进程中短期冲击与长期变化、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与转型的能力,表征了区域的适应性、创新性与可持续性,作为新兴理念反映了地理学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研究的新需求。本研究综述了区域韧性研究进展,基于关联演化视角,探索构建区域韧性认知框架,将情境分析与过程分析并重,思考并总结区域韧性分析的方法论,尝试建立区域韧性评估方程,从经济、社会、环境及制度四个维度进行区域韧性评估,将区域韧性应用于中国地理学研究,分析中国区域韧性研究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将区域韧性研究对接中国实际问题,以期对区域韧性研究做出理论贡献,助推地理学区域发展研究及相关认知领域的跨学科讨论、知识集成与学术交流,为国家制定相关区域政策提供参考,并为国家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