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Forest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is a key parameter for fores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monthly and annual forest NPP in the northeastern China from 1982 to 2010 were simulated by using 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 (CASA) model with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sequences derived from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AVHRR) Global Invento 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 (GIMMS) and Terra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products.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data inconsistency between AVHRR and MODIS data, a per-pixel unary linear regres- sion model based on least ~;quares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derive the monthly NDVI sequences. Results suggest that estimated forest NPP has mean relative error of 18.97% compared to observed NPP from forest inventory. Forest NPP in the northeastern China in- 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twenty-nine years. The results of seasonal dynamic show that more clear increasing trend of forest NPP occurred in spring and awmnn. This study also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 NPP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cluding the climatic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In spring and winter, temperature played the most pivotal role in forest NPR In autumn, precipitation acted as the most importanl factor affecting forest NPP, while solar radiation played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mmer. Evaportran- spiration had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NPP for coniferous forest, mixed coniferous broadleaved forest, and broadleaved deciduous forest. Spatially, forest NPP in the Da Hinggan Mountains was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ic changes than in the other ecological functional re- gions. In addition to climalie change, the degrad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forests had important effects on forest NPP. Results in this study ar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gional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can enrich the cases for the monitoring of vegetation during long time series.  相似文献   
62.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处在盆地与秦岭造山带之间这一盆—山结合的过渡部位,由于构造位置的特殊性,自古生代以来其构造及沉积面貌与盆地腹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1)早古生代沉积开始早、结束晚;2)晚古生代沉积开始晚;3)印支期西南部发生局部坳陷沉降;4)燕山晚期盆地南部强烈抬升(远高于盆地东部的同期抬升);5)喜马拉雅期渭河地区快速沉陷与渭北隆升。盆地南部经历了3次大的构造格局转换:一是晚古生代末—印支期西南部“由隆到坳”的构造转换;二是印支期末—燕山期主体构造走向由北西—南东向到南北向的转换(构造转向);三是燕山期末—喜马拉雅期渭河地区由强烈隆升到快速沉降的转换(构造反转)。盆地南部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与盆地本部的不同耦合特征均根源于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的差异:1)早古生代处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2)海西期—印支期受古特提斯洋开裂—闭合的影响;3)燕山期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4)喜马拉雅期受印度板块俯冲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共同制约。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经历强烈伸展与造山过程,引起了其与盆地腹部的构造—沉积分异。  相似文献   
63.
米家山隆—滑构造是在古浪运动造山前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隆—滑构造的内核隆起由顺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接合面呈席状同构造侵位的马黄沟梁单元组成。由于花岗岩的局部隆起,在阴沟群变质岩系内多层滑脱型韧变带与流褶层形成的同时,因变形分解作用,导致火山岩透镜体与韧变带及流褶层相间分布的格局。在古浪运动收缩体制下,米家山岩体呈塑性底辟式再就位,从而形成泉沟单元。晚期的祁连运动产生的构造形迹横跨叠加于古浪运动构造形迹之上,最终使米家山深成岩体分布于穹形构造核部。  相似文献   
64.
1990~2015年韩国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皓  张柏  王宗明  任春颖  毛德华  贾明明 《地理科学》2017,37(11):1755-1763
以中等分辨率Landsat系列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OBIA)方法,研究1990~2015年韩国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特征与驱动因素。研究发现:近25 a来,韩国人工表面、林地、湿地、耕地和水体面积变化较大。人工表面扩张最为明显,面积增加了1 847.24 km2(+38.97%),主要发生在以首尔为中心的首都圈地区,多由耕地和林地转化而来。林地、湿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减少776.71 km2、707.32 km2和426.65 km2 。过去25 a间韩国土地覆被变化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较低(<100 m)和坡度较小(<3°)的区域。人类活动因素,如人口增长、城市扩张、经济发展及政策调控等是造成韩国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江段)洪水可划分成5个等级,其中包括2个副级。第5级为特大洪水;第4级为大洪水;第3级为一般洪水;第2级为警戒洪水;第1级为无洪水。第1级又可划分成2个副级—1a级为中水,1b级为枯水。划分时采用流体力学能量方程,位能加动能之和用E指数表示;再将E值按P—Ⅲ型分布将其密度函数转换成Z指数,按Z值正态分布特点进行洪水等级划分。它具有客观、定量、便于应用,易于记忆等特点。  相似文献   
66.
利用化学因子预测赤潮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从化学的角度对赤潮预报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分析了部分化学参量作为赤潮预报依据的机理 ,综述了赤潮化学预报的研究现状 ,并对今后的赤潮预报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7.
通过450m长的五号桩岩芯的粒度分析、粘土矿物分析、碳酸盐分析和古地磁测年,揭示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上新世晚期(约距今380×10~4a)以来,经历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沉积过程,沉积了一套以河流-湖泊相为主的粉砂质粘土、粘土质粉砂和细砂沉积;晚更新世以后,局部地区受渤海海侵影响,接受海相沉积。本区沉积动力作用很弱,沉积作用主要受区域构造运动和沉积古气侯的影响;晚更新世以前,在渤海地区的海侵期间,可能海水并未进入本区。  相似文献   
68.
森林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技术是实现森林可持续利用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支撑与信息保障。从4个方面概述了遥感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森林遥感分类及变化监测、森林植被参数遥感反演、森林蓄积量与生物量遥感估算、森林干扰遥感监测等。结合遥感技术的发展,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中使用的多源遥感数据和各类模型,提出集成地面调查数据、高分地-空雷达扫描监测技术,以及多源光学遥感建模技术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构建多维度、多尺度、高时间密度的森林生态系统监测平台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9.
我国人多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极其短缺,人地矛盾突出。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为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城乡发展,有效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成为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该文结合夏津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实践,提出了适应鲁北平原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同时,也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0.
地质界线要素是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基本要素之一。地质界线图层通常是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中图元最多的一个图层,其数字化和质量检验工作较为繁重。针对已有地质体面图层,而地质界线图层缺失的情况,本文提供一种快速补充地质界线图层的方法。该方法也可对原生地质界线图层进行属性数据的自动化质量检验。其主要处理环节包括:首先,基于地质体面图层,构建地质体邻接关系图,可实现对地质界线高效、准确地提取;其次,基于产状数据与断层数据,运用地层接触关系识别规则,可分别实现对基本地层接触关系和断层接触关系的自动识别;最后,针对两邻接地质体面实体多段界线间的接触关系识别结果不一致的情形,运用“平行不整合优先”原则和“长度优先”原则,进行了合理的综合判别。基于1:50 000庐山幅地质界线图层的自动化生成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可高效、快捷、准确地生成地质界线图层,既能够满足自动化补充地质界线图层的需要,又可作为检验地质界线图层属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