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作者首次于浙西南地区发现中国东南大陆边缘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吕梁期岩浆花岗岩类,铬石U-Pb年龄为1878±27Ma,它们侵位于下元古界八都群(2050—2500Ma)的中下部,主要岩性有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和淡色花岗岩,后者与斜长角闪岩共生,具有与芬兰Kalanti辉长岩-奥长花岗岩岩套分子相似的REE模式和成因,前几种花岗岩类则与长英质片麻岩共生,系陆壳重(深)熔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2.
论述了地质制图最佳视觉效应;提出了盆地分析工作中超常规图件编制的实例;对客观地质体的几何形态在信息反馈上给予全方位,多层次的揭露,打存以往传统式常规的单一编图模式。  相似文献   
43.
浙西南19亿年花岗闪长岩的地质特征及发现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胡雄健  许金坤 《地质论评》1993,39(6):557-563
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笔者首次在浙西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发现以龙泉淡竹花岗闪长岩体为代表的吕梁期花岗岩,并以锆石U-Pb法测得其结晶年龄为1878±27Ma(2σ),从而肯定了我国东南大陆边缘早元古代变质地层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浙闽克拉通的概念,认为它隶属于中国早前寒武纪陆台。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钢纤维煤矸石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以冻融循环次数和钢纤维掺量为主要变量,通过快速冻融试验,研究不同掺量的钢纤维煤矸石混凝土的表观形貌、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并依据钢纤维煤矸石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变化,定义钢纤维煤矸石混凝土的损伤变量,建立冻融环境下钢纤维煤矸石混凝土的损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冻融环境作用下掺入适量的钢纤维能够降低煤矸石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和减缓相对动弹性模量的下降,提高煤矸石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依据损伤变量提出的损伤模型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可以为冻融环境下钢纤维煤矸石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5.
海洋环境中微塑料和多环芳烃(PAHs)污染日益严重,以滤食动物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聚苯乙烯微塑料和芘单一及联合暴露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效应.分别采用两个聚苯乙烯微塑料粒径(0.3μm和6μm,20 μg/L)和两个芘浓度水平(10 μg/L和100μg/L)单独和...  相似文献   
46.
高凡金矿床是次火山热液型中低温金(银)矿床,对矿石中主要矿石矿物自然金、石英,黄铁矿,银矿物,闪锌矿,方铅矿和方解石等矿物标型性研究,得出了高凡金(银)矿床的矿物标型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指导该矿床深部的找矿工作及区域上同类型矿床的寻找。  相似文献   
47.
桩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是桩基础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及JGJ 94-2008中关于桩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考虑了承台上土自重以及群桩实体基础侧摩阻力取值对验算结果的影响,认为两版规范中关于软弱下卧层顶面附加应力的计算均有不当之处.提出了以下建议:前者较适合于没有地下室的柱下群桩基础,后者则较适用于有地下室的桩-箱(筏)基础;计算附加应力时所扣除的群桩实体基础的侧摩阻力应取特征值.  相似文献   
48.
梁承华  徐先兵  李启铭  桂林  汤帅 《地球科学》2019,44(5):1761-1772
华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受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洋构造域的联合控制.以江南东段NE-SW向景德镇-歙县剪切带和球川-萧山断裂中发育的脆性断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交切关系和断层滑移矢量反演方法厘定了7期构造变形序列并反演了各期古构造应力场,讨论了断层活动的时代及其动力学.白垩纪至新生代研究区7期古构造应力场分别为:(1)早白垩世早期(136~125Ma)NW-SE向伸展;(2)早白垩世晚期(125~107Ma)N-S向挤压和E-W向伸展;(3)早白垩世末期至晚白垩世早期(105~86Ma)NW-SE向伸展;(4)白垩世中期(86~80Ma)NW-SE向挤压和NE-SW向伸展;(5)晚白垩世晚期至始新世末期(80~36Ma)N-S向伸展;(6)始新世末期至渐新世早期(36~30Ma)NE-SW向挤压和NW-SE向伸展;(7)渐新世早期至中新世中期(30~17Ma)NE-SW向伸展.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表明,第1期至第4期古构造应力场与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板片后撤、俯冲以及微块体(菲律宾地块)间的碰撞作用有关;第5期伸展作用受控于新特提斯构造域俯冲板片后撤,而第6期和第7期古构造应力场主要与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有关.白垩纪至新生代,华南东部受伸展构造体制和走滑构造体制的交替控制.先存断裂的发育可能是导致华南晚中生代走滑构造体制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9.
基于土拱效应的抗滑桩与护壁桩的桩间距分析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抗滑桩与护壁桩分别在滑坡治理和基坑支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其实施正是利用了土中的成拱效应 ,然而传统桩的设计虽考虑土拱效应的存在 ,但桩间距确定理论与方法并未建立起来。本文首先基于土体的极限平衡条件对滑坡推力作用下的土体中的成拱作用进行研究 ,得出了抗滑桩的最大桩间距公式 ,并以某一具体工程为例 ,对该最大桩间距的物理意义和可用性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在考虑土拱效应的情况下合理桩间距的确定方法 ,并以此为据 ,对边坡加固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0.
高速滑坡发生的危险斜坡判别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高速滑坡发生之前的危险斜坡判别是高速滑坡发生时间预报和减灾防灾的基础工作。危险斜坡判别的主要内容是危险斜坡的空间位置和危险程度。本文从高速滑坡形成发生的因子分析入手; 应用数理统计、模糊数学与专家经验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 采用黄金分割的原理; 建立了高速滑坡发生的危险斜坡判别的指标体系和危险度判别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