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篇 |
大气科学 | 20篇 |
地球物理 | 17篇 |
地质学 | 61篇 |
海洋学 | 22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19篇 |
自然地理 | 1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波在饱和多孔介质与弹性固体介质交界面上的界面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利用Biot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及饱和多孔介质和固体介质交界面的连续条件,推导了平面PI波以任意角饱和多孔介质向弹性固体介质入射时,反射快P1波,慢PH波和SV波和透射P波、SV波系数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一算例,本不考虑饱和多孔介质中液体渗流的能量耗散。 相似文献
13.
海洋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溶解有机碳(DOC)是海洋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其中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成分大部分来自海洋浮游植物的释放。简要回顾了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的发展历史,从光合作用合成的溶解有机碳(PDOC)释放占初级生产力的比重,PDOC的化学组成,浮游植物DOC释放的途径与机制,PDOC释放的环境调控,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对PDOC释放的影响,以及浮游植物释放DOC对异养细菌的生态意义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讨论了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PDOC初级生产力测定的推广和相关研究的深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冬、夏季南海北部超微型浮游生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9年2月(冬季)和8月(夏季)在南海北部海域(nSCS)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聚球藻、原绿球藻、超微型光合真核生物3类超微型光合浮游生物和异养浮游细菌的丰度和碳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聚球藻和原绿球藻的平均丰度高于冬季,超微型光合真核生物和异养浮游细菌的丰度反之,为冬季高于夏季。聚球藻、超微型光合真核生物和异养浮游细菌在富营养的近岸陆架海域丰度较高,而原绿球藻高丰度则出现在陆坡开阔海域。在垂直分布上,聚球藻主要分布在跃层以上,跃层以下丰度迅速降低;原绿球藻高丰度主要出现在真光层底部;超微型光合真核生物在水层中的高值同样出现在真光层底部,且与Pico级份叶绿素a浓度分布一致;异养浮游细菌在水体中的分布与聚球藻类似。这些分布格局的差异,取决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和4类超微型浮游生物生态生理适应性的差异。在超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群落中,各类群碳生物量的贡献因季节和海域类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聚球藻在夏季近岸陆架区占超微型光合浮游生物总碳生物量的41%,原绿球藻在陆坡开阔海成为主要贡献者(50%),超微型光合真核生物碳生物量以冬季为高(在近岸陆架区占比68%)。冬、夏季异养浮游细菌碳生物量均高于超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碳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
HUANG Junping YANG Zhanlong CHEN Qilin DI Jun BAI Yunlai LI Zhiyong and HUANG Chenggang 《《地质学报》英文版》2015,89(Z1):41-44
<正>1 Introduction Qinshui Basin is the major coal bearing basin in China.And the main exploration target layer is CarboniferousPermian.In recent years,not only in the coal-bed methan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and also in the tight gas.Besides,shale gas in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has showed a good exploration prospect.Although Carboniferous- 相似文献
16.
超压盆地中泥岩的流体压裂与幕式排烃作用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流体压裂是在异常高流体压力体系的低渗泥岩中流体活动的主要输导通道。流体压裂不仅导致低渗泥岩的幕式压实作用,而且为油气运移,储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超压盆地泥岩的压实演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连续压实和幕式压实阶段,其中幕式压实阶段又可根据导致流体压裂的主控因素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阶段,即水力压裂和生烃压裂,前者主要由于泥岩欠压实和新生流体源的增压所致,后者则主要由于泥岩中有机质生烃及烃类裂解后增 相似文献
17.
On the basis of Biot dynamic theory, an analytic solution of two-dimensional scattering and diffraction of plane SV waves by circular cylindrical canyons in a half space of saturated porous media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olution is obtained by employing the Fourier–Bessel series expansion technique. Parametric studies had been carried out, which includes: the angle of incidence, the frequency of the incident SV wave, the porosity of saturated porous medium and the stiffness and Poisson's ratio of the solid-skeleton. All the outcomes are useful for the seismic analysis of the surface topography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气温是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要素,其观测方法和误差直接关系到对大气过程的理解和预报精度。开展不同气温观测系统间的对比和分析,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较性,对大气科学以及天气气候的预测、预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的对比实验数据,分析了百叶箱气温观测系统和通风防辐射罩气温观测系统的数据差异,讨论了系统误差与环境温度以及辐射误差与太阳辐射和环境风速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相应的订正方法,最后对订正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与通风防辐射罩的气温数据相比,百叶箱的气温数据偏高,其中夜间平均偏高0.19°C,白天平均偏高0.29°C;系统误差是环境温度的一元线性函数,气温每升高1°C,系统误差就会增加0.006°C左右;辐射误差是太阳辐射与环境风速互相耦合作用的结果:太阳辐射有较强的增温效应,与辐射误差呈现近似的抛物线函数关系;环境风速有较好的冷却效应,与辐射误差呈现出近似的负指数函数关系;经误差订正后,夜间和白天的数据误差均减小到了0.0°C,-0.2~0.2°C的样本比例分别从订正前的64.5%和45.3%提高到了83.7%和80.6%,一致率提高到了92.3%和96.0%。 相似文献
19.
LIANG Jiaju XU Fanghao YUAN Haifeng XIAO Yao LIANG Feng BAI Chenggang 《《地质学报》英文版》2016,90(5):1921-1922
正Objective Bitumen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oil and gas,which was originally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With the progress of organic geochemical measuring and testing techniques,bitumen,especially solid bitumen sampled from reservoirs,has been prove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volution of hydrocarbon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 1 6次南极考察期间 ,作者随雪龙船于 1 999年 1 1月 2 2日至 2 0 0 0年 1月 1 8日从澳洲西南部到达东南极普里兹湾 ,后经南印度洋 -南大西洋 -德雷克海峡 -南大西洋 -南印度洋返回普里兹湾。航渡中定时采集表层海水 ,进行水温、盐度、营养盐、浮游生物现存量和光合作用速率的现场观测 ,研究环绕南极海域表层水叶绿素 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南大洋表层水营养物质、浮游生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分布具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南极辐合带以南的南极水营养盐浓度高于亚南极水和亚热带水。叶绿素 a浓度与营养物质的分布趋势一致 ,南极水、亚南极水和亚热带水的平均叶绿素 a浓度分别为 1 .77、1 .40和 0 .2 1 μg/dm3。在环绕南极的大洋中 ,南大西洋海域营养物质丰富 ,海水最为肥沃 ,叶绿素 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高于南印度洋和德雷克海峡。在短期往返东南极 -西南极 -东南极的航渡观测中 ,由于南极夏季水温的升高 ,陆缘冰融化 ,冰藻释放 ,长城湾至普里兹湾的西 -东向航渡中观测的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 a浓度和光合作用同化数分别比普里兹湾至长城湾的东 -西向航渡中高 1 45%、1 1 3%、68%和 1 8%。与 1 0年前的观测结果比较 ,南大西洋仍为高生物量和高生产力海区 ;1 999/2 0 0 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