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7篇
  免费   1613篇
  国内免费   2743篇
测绘学   1140篇
大气科学   892篇
地球物理   1143篇
地质学   4936篇
海洋学   1213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562篇
自然地理   939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474篇
  2021年   560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520篇
  2018年   410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430篇
  2015年   494篇
  2014年   470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566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552篇
  2007年   596篇
  2006年   533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川东北楼房洞洞穴系统水体元素含量季节变化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川东北诺水河地区楼房洞洞穴系统水体Ca、Mg、Sr、Ba和U元素含量变化进行为期一年(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的监测,结果发现:(1)各监测点的元素含量变化一般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但不同的监测点之间、不同的元素之间季节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反映了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2)对于2011年9月的强降水事件,河水的元素含量明显受到稀释作用影响,而洞穴内水体尤其是池水的元素含量变化明显较弱,这反映了洞穴上覆地层对外部降水事件的缓冲作用,特别是洞穴内池水由于存在更复杂的影响机制,其对外界的降水事件的响应最不敏感;(3)在所有监测点,Sr含量和Sr/Ca比值变化均表现出冬春季节相对较高而夏秋季节较低的特点,可能反映了水岩相互作用和大气沉降活动是影响Sr含量和Sr/Ca比值变化的主要机制。这对该地区岩溶洞穴沉积中的Sr含量(或Sr/Ca比值)和87Sr/86Sr比值作为研究大气粉尘活动和冬季风强度变化指标的观点给予了支持。  相似文献   
132.
用化学地层学研究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传统地层学向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地层学方向的发展,笔者开展了湖北峡东地区新元古界震旦系和南华系的化学地层学研究。分别介绍了碳酸盐岩地层的稳定同位素和碎屑岩化学蚀变指数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依此提出新元古界划分和对比方案。震旦系碳酸盐岩中所获得的δ13C变化曲线和87Sr/86Sr比值与世界诸多剖面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南华系碎屑岩的化学蚀变指数(CIA)的特征是莲沱组下部CIA值为55~65(代表寒冷环境的CIA值),莲沱组上部CIA值则增至65~75(代表温湿环境),而莲沱组顶部两个样品的CIA值再次降为寒冷指数60~65;南沱组CIA值均为60~65,除了顶部(接近震旦系)的两个样品分别为69·4和70·9。上述CIA值的变化表明南华系以寒冷气侯为主,并且经历过“寒冷—温湿—寒冷”气候的演变条件下的沉积物。沉积相的多样性说明即使在“冰期”期间古构造、古地理环境对沉积物特征的影响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3.
"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适用性及其对深部找矿的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我国地质工作者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五层楼"找矿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深部找矿的新进展,重点探讨了"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适用性."五层楼+地下室"作为找矿模型不但适合于赣南-粤北地区,也适用于赣中的徐山矿区,在南岭外围的其他矿区如广西的大明山地区和云南的老君山地区也有适用性;除了石英脉型钨矿之外,"五层楼+地下室"模型也适用于钨矿之外的其他矿种,如广西大厂的锡多金属矿区;对于其他类型的矿种和矿床类型,如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妨理解为倒转的"五层楼+地下室".当然,"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运用也是有条件的,需要结合具体矿区的具体成矿地质条件来综合把握,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34.
CCSD主孔100~2950m榴辉岩、退变榴辉岩类岩石叶理倾角明显较片麻岩类岩石叶理倾角陡,前者总体倾角55°左右,后者28°左右,局部可见片麻岩类叶理切割榴辉岩类叶理,因此两者叶理可能形成于不同时期;两类岩石之间现部分为韧性剪切带接触关系,韧性剪切带形成于苏鲁地体折返主期自SEE向NWW的韧性剪切作用。榴辉岩、退变榴辉岩类岩石叶理产状对发育于该类岩石内的微断层产状有一定控制作用,而片麻岩类岩石叶理产状对发育于该类岩石内的微断层产状控制作用相对较弱。孔区脆性变形主要反映白垩纪以来SEE-NWW向伸展构造应力场的变形特征,主孔100~1620m倾伏向以SEE向占绝对优势的微正滑断层擦痕即为该期变形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5.
新疆蒙库地区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南接准噶尔盆地。该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主要为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对蒙库地区华力西中期(石炭纪)花岗岩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该区花岗岩处于华力西期大陆边缘造山带环境中,具有汇聚、造山期花岗岩的特征。岩浆沿断裂带上侵就位,为板块俯冲作用、陆—陆碰撞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深入研究蒙库地区花岗岩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时期该地区区域构造、岩浆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6.
通过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对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主要在碳酸盐岩脉中沿愈合裂缝呈带状分布,烃类包裹体在荧光下呈黄白色--蓝白色,说明研究区油气成熟度相对较高;由包裹体均一温度实测结果可知,该区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峰值分别为70℃~80℃和130℃~140℃;结合埋藏史和热演化史进行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主要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25~22 Ma(东营末期—馆陶早期),第二期为8~5 Ma(明化镇中期)。  相似文献   
137.
兰坪盆地三类主要铜银多金属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兰坪盆地内三种主要成因类型(沉积-热液改造型、热水沉积-热液改造型和热液脉型)的铜银多金属矿床硫、碳、氢、氧同位素的研究,揭示了成矿作用过程的某些重要信息:矿石中的硫主要来自细菌还原的海水硫酸盐,但在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中可能还有部分有机生物硫和深源火山硫的贡献;碳主要来自不同比值水/岩反应体系中碳酸盐岩地层的溶解结果,但在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中还可能有深部地幔去气作用带来的CO2.成矿流体系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盆地建造水,盆地建造水的运移成矿过程中可能伴有较为明显的蒸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8.
唐勇  张辉  刘丛强  饶冰 《矿物学报》2008,28(1):35-42
高度演化的富P过铝质岩浆体系,具有鲜明的、不同于其他体系的地球化学行为.富P过铝质熔体以富P,高ASI,贫Fe、Mg、Ca,强烈亏损REE、Th、Y以及具有W、Sn、Nb、Ta等金属的矿化为特征.富P过铝质岩浆体系中的碱性长石为富P长石,长石中P可以有效地指示过铝质岩浆体系的演化历程;在岩浆演化的晚期,P与Li具强的亲和性,形成锂辉石-磷铝锂石-羟磷铝锂石的组合.已有的实验研究揭示,P能降低简单花岗岩的液相线和固相线温度、粘度以及增加H2O在熔体中的溶解度.然而,这一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研究,P能否促进过铝质岩浆的液态不混溶,能否促使等价不相容元素在过铝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分异,是否在稀有金属成矿过程中起作用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9.
污染物事故性排放、工矿企业搬迁后遗留的污染场地修复面临各种问题,给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带来严重威胁。地下水VOCs污染,具有易扩散迁移、毒性高、风险大的特点,修复难度较高。本文结合典型深层地下水修复案例,充分分析场地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等,根据污染物的特性、污染范围和分布特征,探讨各种修复技术的修复机理、修复对象和技术特点,针对VOCs污染修复进行性能比较及适用性分析。同时通过两个阶段的试验综合研究,原位和异位技术相结合,为开展类似地下水VOCs污染修复实践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0.
通过钻井、岩芯和测井等资料的分析,清水河组清一段划分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MSC1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MSC2中期基准面旋回为湖泊相沉积,局部地区夹有辫状三角洲沉积,极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区域性隔层发育在非对称型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部,有利的储集体主要分布于中期基准面上升的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