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8篇
  免费   1243篇
  国内免费   1955篇
测绘学   1177篇
大气科学   820篇
地球物理   963篇
地质学   3628篇
海洋学   875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539篇
自然地理   854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384篇
  2021年   440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500篇
  2012年   497篇
  2011年   486篇
  2010年   472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459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5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0 毫秒
991.
本文以武汉市主城规划区地震动参数小区划(以下简称武汉市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工作为主线,研究了弱震区内潜在震源区划分和工程地质条件对峰值加速度的影响程度、软土地基反应谱特征与构造措施的选取,以及以小区划成果作为抗震设防标准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2.
对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地下水中六价铬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计算和合成,标准曲线的不确定度采用线性双误差拟合。地下水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因素主要来源于六价铬标准系列溶液配制和样品的重复测定,对地下水样品中六价铬测定的不确定度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993.
转换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TI裂缝各向异性介质中,转换波随方位角的变化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解析公式可以表达其变化特征,只能通过物理实验或数值模拟来分析其应用的可能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转换波在裂缝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其R分量和T分量的振幅属性都具有明显的方位各向异性特征,R分量振幅方位各向异性拟合椭圆的长轴方向指示裂缝方位,这与纵波方位各向异性特征相似;根据P波AVAZ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原理,对转换波R分量振幅方位各向异性曲线进行方位椭圆拟合,寻找椭圆的长轴方向,即裂缝主方位,再由P波AVAZ技术中振幅响应与炮检方向和裂缝走向之间的夹角关系式得到裂缝的发育密度,从而构建转换波方位各向异性AVAZ裂缝检测技术.该技术已用于川西新场气田某区块的裂缝储层预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4.
基于遗传算法和统计学的电阻率测深二维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遗传算法和统计学为基础的反演方法,该方法利用一维反演结果的统计学特征确定地层电性结构并设计初始模型,使用遗传算法修改模型,经过二维有限单元法正演达到拟合误差最小,从而完成电阻率测深数据的二维反演.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不需要解大型线性方程组,降低计算量,先判断地层电性结构,反演后给出用地电断面表示的直观的解释结果.理论模型试算和模型实验证明该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5.
入口是地震灾害的重要受灾体,准确的入口空问分布信息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将人口统计数据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相结合,应用基于居民地的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模拟人口空间分布.首先根据城市人口—面积异速生长模型的分形几何意义,推导出城乡人口一面积统一模型;进而以2007年宁洱地震灾区为例,在建立居民地分类体系和遥感解译标志的基础上,目视解译获得准确的居民地信息;最后应用城乡人口—面积统一模型获得网格人口密度矢量数据.经检验,本文的结果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同时在人口数据空间化完成的基础上,以地震受灾人口估算为例,探讨了人口数据空间化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网格人口矢量数据的受灾人口估算结果更能客观反映地震灾情,可以为防震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地震灾害符号的研究已经成为地震应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借助于符号学及传播学的方法论,在分析地震灾害符号的符号学内涵、使用人群和传播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地震灾害符号体系的特点及构建原则。地震本身的特殊性和破坏性决定了地震灾害符号体系的特殊性和时间性,本文在遵循实用性、主次性及概括性三个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了一套地震灾害符号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可为地震灾害符号体系的构建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Sea-ic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Arctic section of 143°-180°W during August and early September 2008. Ship-based observations show that both the sea-ice thickness and concentration recorded during southward navigation from 30 August to 6 September were remarkably less than those recorded during northward navigation from 3 to 30 August, especially at low latitudes. Accordingly, the marginal ice zone moved from about 74.0°N to about 79.5°N from mid-August to early September. Melt-pond coverag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 peaking at 84.4°N, where about 27% of ice was covered by melt ponds. Above this latitude, melt-pond coverage decreased evidently as the ice at high latitudes experienced a relatively short melt season and commenced its growth stage by the end of August. Regional mean ice thickness increased from 0.8 (±0.5) m at 75.0°N to 1.5 (±0.4) m at 85.0°N along the northward navigation while it decreased rapidly to 0.6 (±0.3) m at 78.0°N along the southward navigation. Because of relatively low ice concentration and thin ice in the investigated Arctic sector, both the short-term ice stations and ice camp could only be set up over multiyear sea ice. Observations of ice properties based on ice cores collected at the short-term ice stations and the ice camp show that all investigated floes were essentially isothermal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porosity, and low density and salinity. Most ices had salinity below 2 and mean density of 800-860 kg/m~3 . Significant ice loss in the investigated Arctic sector during the last 15 a can be identifi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previous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998.
7个海星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及基因变异位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美  申欣  孟学平  程汉良 《台湾海峡》2012,31(2):189-194
与单基因相比,线粒体基因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信息量丰富等优点,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被广泛地应用于后生动物关键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和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本论文综合分析了海星纲7个物种(多棘海盘车、赭色豆海星、多棘槭海星、砂海星、长棘海星、棘冠海星和海燕)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全面揭示了海星纲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海星线粒体基因组均编码后生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标准的37个基因.7个海星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完全一致;与海胆纲及海参纲楯手目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相比,海星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存在4.6 kb长片段的倒位.长棘海星属13个线粒体蛋白质编码基因的非同义替换率(Ka)与同义替换率(Ks)比值都低于1.000 0(为0.006 0~0.221 9),显示出较强的负(纯化)选择.对海星纲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变异位点分析结果表明,nad5、nad4基因可作为备选的分子标记,应用于海星纲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中.同时,在长棘海星属线粒体基因组变异位点分析中,nad5、nad4基因仍然可作为备选的分子标记,用于分析长棘海星不同群体及物种之间的生物多样性,为合理利用其生物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9.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由于受到盐岩的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此文系统分析了下刚果—刚果扇盆地的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该区平面上主要发育5个断裂带,纵向上主要发育上下两套断裂系统。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可分为三个期次,相对应可将断层分为三个级别的断层。断层的形成机制主要有盐活动及盐构造、重力滑脱作用以及古地貌格局。烃源岩的排烃时间与第三期断层活动时间相匹配,非常有利于油气沿断层进行垂向和斜侧向运移。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沿断阶带—碳酸盐岩运聚成藏模式、沿断层垂向运聚成藏模式以及沿盐下砂体—盐窗和Focus点运聚成藏模式共三种成藏模式。断层封堵较好,油源断层高度决定了油气运移高度和油气田规模,直接控制着油气的分布层系及规模。研究成果可指导研究区或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000.
南堡油田保持中深层泥页岩井壁稳定钻井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堡油田中深层钻井过程中,东二、东三、沙一段泥页岩的剥落掉块经常造成井壁坍塌掉块、钻具阻卡、电测遇阻等井下复杂情况。分析了中深层泥页岩的理化特性,研究探讨了泥页岩的坍塌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选用强封堵抑制型钻井液是有效抑制中深层泥页岩剥落掉块的根本措施。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在南堡油田中深层开发工程中提高钻速、减少井下复杂情况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