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6篇
  免费   1101篇
  国内免费   1757篇
测绘学   1070篇
大气科学   696篇
地球物理   952篇
地质学   3481篇
海洋学   833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432篇
自然地理   75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376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420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4年   5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剪切带型金矿中金沉淀的力化学过程与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床类型,有关该类型金矿的成因问题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于剪切带中金的沉淀析出机制和成矿过程仍存在较大争议,对于赋矿部位的构造属性与矿床关系的研究尚显薄弱。对此笔者整理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剪切带型金矿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胶东金矿的研究实例,运用断层阀和力化学理论分析发现,无论是脆性还是韧性剪切带,无论是脉型还是蚀变岩型金矿,其成矿的关键部位均与构造应力集中而导致的脆性破裂(特别是R、T、R’破裂的产生)和碎裂作用以及(多期)岩体侵位密切相关,并且脆性破裂所导致的压力骤降从而引发流体闪蒸的力化学过程可能是造成金沉淀析出成矿的有效机制,其中多期岩体侵位所提供的流体是成矿的物质基础。此外,从国内外实例可以看出,剪切带中的脆性破裂不仅发生于脆性或脆韧性构造域,也可以发生在较深层次的韧性构造域中,尽管韧性域中产生脆性破裂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但这可能是韧性剪切带成矿的关键机制之一。最后,综合岩体、流体、剪切带三者对成矿的耦合作用,文中提出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机理为:(多期)岩体侵位-热液活动-构造剪切-应力集中-脆性破裂(碎裂)产生-压力骤降-流体闪蒸-元素(金)析出,如此循环往复方可形成大型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82.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思路及建议   总被引:25,自引:17,他引:25  
区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区域评价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国家和所薪究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工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以异常元素的来源-成因-迁移转化-生态效应-预测预警为研究主线,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基本单元,查明异常元素分布、分配、成因及来源,研究它们在地球表层备大层圈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评价它们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应用地球化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的生态系统进行预测预警,井提出治理建议,为国家区域性经济战略调整和工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文章的目的是对格子玻尔兹曼方法进行系统的介绍,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的出现直接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思想,而这一方法用于解决流动现象时,又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分子运动论,求解的是Boltzmann提出的玻尔兹曼输运方程,因此将这一方法称为格子玻尔兹曼方法,之前也被称为格子气自动机(Lattice Gas Automaton)。该方法多用于研究复杂现象,如材料晶体凝聚时的生长过程、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化等方面。在20世纪70年代由Hardy、Pomeau和Pazzis建立了第一个用于研究流体运动的格子气自动机,此后,这一方法被广泛用来模拟各种流动问题,诸如二相流、孔隙介质中的渗流等,并根据这一方法开发了相应的商业软件PowerFlow。同时,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由于其在微观水平描述运动的特点,成为研究湍流的一个很好的数值计算工具,特别是用其进行直接数值模拟(DNS)计算,成为继传统的差分法、有限体积法和谱方法之后的又一有力的手段。而作为大气运动的一个主要现象的大气湍流,比普通湍流更加复杂,在这里着重介绍了大气湍流的特点和应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模拟湍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4.
东天山土屋-延东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田成矿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前人研究资料及进行针对性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成矿地质特征综合分析,对成矿构造背景、相关岩浆活动、围岩、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等进行探讨,获得初步认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主要形成于聚合板块活动时期陆缘构造岩浆活动带,与造山带汇聚阶段俯冲-碰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5.
选取123例乳腺病理性矿化样品,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对乳腺矿化进行了微形貌分类研究,并利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乳腺矿化集合体类型与患者年龄、乳腺病变类型和癌变阶段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根据乳腺矿化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可分辨形态,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粒状集合体与块状集合体;其中粒状集合体为小于200μm的规则粒状钙化,少部分有环带结构,和有机组织结合紧密;而块状集合体则为大于200μm的片状钙化,形状不规则。统计分析数据显示,随年龄增加,块状集合体出现病理比例增加,粒状集合体出现病理比例减少,敏感年龄分区界限为50岁;粒状集合体在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患者中单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24%和53%;块状集合体在乳腺原位癌(71. 4%)患者中占主导,粒状集合体在乳腺纤维腺瘤(64. 5%)患者中占主导。该研究可为未来乳腺癌的诊断提供基于乳腺矿化精细矿物学特征的辅助新方法。  相似文献   
86.
云南省安宁温泉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宁温泉为上升泉群,其热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和HCO3—Ca型。泉群地温场平面特征是在"天下第一汤"形成高温中心,垂向上则随深度变化井温曲线呈现增温型、恒温型、增降骤变型和增温变降温型四种类型。热储具多元结构,当前利用热水除温泉自流水量外都取自浅部热储。温泉流量与降雨补给关系密切,热储具有开放式特征,热水循环周期在21a以上。安宁温泉的热源来自区域高热流背景,螳螂川断裂起到导热导水作用,其成因模式为大气降水补给的断裂深循环型地热系统。  相似文献   
87.
"居住不稳定性"对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加速和人口“流动性”增强,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流动人口的居住具有典型不稳定特征,分析其对流动人口身心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采用北京、深圳、上海等9个大城市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层级回归和分组回归,探讨影响流动人口身心健康的因素,关注“居住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内部多次迁居和城市间频繁流动对流动人口健康具有显著负面影响;住房因素中,自有住房和选择居住在本地人居多的邻里对其健康具有显著正面影响。另外,“性别”因素具有调节效应;居住不稳定性对主观幸福感和自评生理健康的影响程度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男性健康对时空因素更为敏感和脆弱,女性健康不佳多归因于住房和邻里。  相似文献   
88.
庄慧敏  张朝  程飞  张亮亮  何邦科 《地理学报》2022,77(9):2308-2321
土壤湿度作为影响陆气水热交换的重要变量,指示了干旱的演变特征。为揭示中国旱作农田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及其气象驱动要素,本文利用站点数据研究了1992—2018年中国旱作农田土壤湿度变化趋势的时间和空间特征,采用相关性、敏感性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土壤湿度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1年中国旱作农田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发生转折,土壤湿度年际变化普遍由下降趋势变为上升趋势,主要由夏季和秋季土壤湿度主导。而且土壤湿度的变化存在空间异质性,2001年后东北地区的土壤湿度在显著增加,而西南地区在显著下降。降水量和蒸散发的时空变化是土壤湿度趋势发生时空变化的主要原因,二者存在协同作用,北方地区由降水主导,南方地区由蒸散发主导。  相似文献   
89.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已发现系列砂岩型铀矿,由东往西依次有东胜铀矿、杭锦旗(纳岭沟)铀矿、大营铀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成为我国目前砂岩型铀矿发现规模最大、最具远景的地区。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形成环境。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中,铀的存在形式及铀矿物特征对砂岩铀矿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认识对铀的地浸开采可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了解砂岩型铀矿形成机制或矿床形成环境及成因的重要信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营铀矿、纳岭沟铀矿等主要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电子探针测试,高分辨率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认为盆地北部铀矿的铀矿物类型主要为铀石,含少量的沥青铀矿、钛铀矿、水硅铀石、钍铀石等;铀矿物常与黄铁矿、有机质(煤屑)及方解石相伴生。采用逐级化学提取等方法定量地分析了铀矿物占矿石中铀配分的比例关系,认为其中铀矿物和吸附态约各占铀存在形式的50%。首次对砂岩型铀矿的铀矿物进行微区原位LA-ICP-MS稀土元素分析,认为ΣREE在铀矿物铀石中高度富集,是矿石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载体;稀土元素是铀矿石中可综合利用的有益组份,其标准化曲线表现为明显的右倾型,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强烈,δEu和δCe具较弱的负异常,说明总体上铀矿化形成于外生后成环境。从上述铀矿物特征,初步探讨了铀矿化形成的环境与成因,认为铀矿化形成经历了至少为低温流体作用的环境;铀矿化形成于浅部地壳即外生后成环境而与深源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90.
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源区大暖期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孢粉、有机碳和粘土矿物的分析,探讨了黄河源区全新世的气候变迁,重点论述了大暖期的气候特点。在全新世,黄河源区的气候总体凉干,属于高原的高寒气候。在大暖期,该区的气候较现今高2~3℃,显得湿润些,但波动较频繁,尤其是大暖期的后期波动剧烈,并在5.0kaBP前后发生一次剧烈的降温。记录表明,黄河源区的大暖期始于9.0kaBP,止于2.30kaBP,较我国其他地区开始得早,而结束得晚,其鼎盛时期为6.0kaBP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