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31篇 |
免费 | 7194篇 |
国内免费 | 1180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61篇 |
大气科学 | 4534篇 |
地球物理 | 5922篇 |
地质学 | 19906篇 |
海洋学 | 6226篇 |
天文学 | 349篇 |
综合类 | 2351篇 |
自然地理 | 43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8篇 |
2023年 | 1017篇 |
2022年 | 1867篇 |
2021年 | 2324篇 |
2020年 | 1848篇 |
2019年 | 2141篇 |
2018年 | 1884篇 |
2017年 | 1704篇 |
2016年 | 1893篇 |
2015年 | 2060篇 |
2014年 | 2004篇 |
2013年 | 2461篇 |
2012年 | 2621篇 |
2011年 | 2744篇 |
2010年 | 2742篇 |
2009年 | 2622篇 |
2008年 | 2637篇 |
2007年 | 2437篇 |
2006年 | 2481篇 |
2005年 | 2067篇 |
2004年 | 1393篇 |
2003年 | 1125篇 |
2002年 | 1030篇 |
2001年 | 947篇 |
2000年 | 815篇 |
1999年 | 441篇 |
1998年 | 174篇 |
1997年 | 145篇 |
1996年 | 110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80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4篇 |
1979年 | 21篇 |
1974年 | 15篇 |
1965年 | 14篇 |
1964年 | 15篇 |
1963年 | 14篇 |
1957年 | 14篇 |
1954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Summary The cut-off lows (COL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une to August 1998 leading to the record flood in Northeast Asia, especially
in Northeast China,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blocking highs benefited significantly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OLs over Northeast China; an obvious frontogenesis zone existe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t
implies that baroclinit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itiation of COLs, especially in middle and upper troposphere; the
maxima of the potential vorticity anomaly were located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then extended downwards to the middle and
the lower troposphere. The pronounced interaction between systems in upper-middle and low troposphere can be revealed; the
moisture supply was from South China, and even from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The strong southerly current transported
very rich moisture to Northeast China. The maximum of the convergence of moisture flux was below 850 hPa. Obviou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iddle and lower latitude systems was found in the study. Also, the summer monsoon showe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sustained heavy rainfalls related with the COLs over Northeast China; the upward motion could be caused by the lifting
of the large scale dynamic forcing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releasing of latent heating in the upper-middle troposphere. The
cold dome in the COLs was quite different both from the warm core in tropical cyclone and from the weaker warm core in Meiyu
(Baiu) front low. The calculation of vorticity budget shows that both the horizontal advection term and horizontal divergence
term contributed importantly to the maintenance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positive relative vorticity. Finally, the complex
dynamical characteristics regarding the COLs are discussed and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92.
黑河出山径流量年际变化特征和趋势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5,他引:27
根据有关水文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利用定级分类,滑动平均和波谱分析等方法,对黑河出山径流(莺落峡水文站)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黑河出出径流的多年变化具有持续性,周期性和丰枯水变化较平稳,波幅不大等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变化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93.
2020年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第二大洪水,大通站洪峰流量达到84 500 m3/s。本文基于2020年7月长江口特大洪水期间最大浑浊带多站位的水沙观测数据,重点分析了悬沙粒度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常态水文条件下的粒度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最大浑浊带悬沙垂向平均中值粒径为10.4μm,变化范围为6~27μm,以黏性细颗粒泥沙为主;其中核心区南槽、北槽及北港的中值粒径分别为8.4μm、7.6μm和8.5μm,过渡区分别为7.2μm、16.4μm和14.5μm。(2)悬沙中值粒径垂向分布受不同组分影响,核心区底层中值粒径为8.8~9.6μm;底层黏土含量在28%~31%之间,粉砂含量在61%~64%之间,中值粒径主要受黏土及粉砂组分影响;过渡区北港和北槽垂向平均砂组分高达19%,南槽砂组分平均仅占5%,中值粒径主要受砂组分影响。(3)对比2013年洪季浑浊带数据,2020年粒径整体增大5.4μm,核心区黏土含量相较2013年减少12.7%,砂增加6.3%;过渡区北槽与北港平均粒径增大10μm。 相似文献
95.
96.
97.
声发射技术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地震预报研究的开展,岩石力学与地震预报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声发射技术是岩石力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工具之一。本文对声发射技术作了简单的介绍,评述了它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用声发射技术研究地震序列和破裂机制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98.
99.
Halin图G=T∪C,其中T为每一非悬挂点(内点)度数至少为3的平面树,C为连接T的所有悬挂点的圈.文章分别讨论了Halin图的星色数、面色数及分数色数. 相似文献
100.
深入理解泛北极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的演变, 对于全球碳通量模拟、气候变化预测及泛北极地区冻融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开展的泛北极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模拟与分析, 大多无法全覆盖或空间分辨率过低(25 km或是更大), 在景观尺度(公里级)上的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特征仍有待解析, 尤其是关键基础设施区的活动层厚度变化仍不清楚。本研究基于站点监测数据、MOD11B3地表温度数据、MCD12C1土地覆盖数据, 采用Stefan模型, 在公里级空间分辨率上模拟泛北极地区2001年—2017年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 并解析泛北极地区及主要油气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时空变化格局及主要原因。研究发现: 2001年—2017年泛北极地区约有78.4%的冻土区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呈现增长趋势, 尽管全区多年平均的增长速率为0.22 cm/a (p<0.05), 但具有较强的时空差异性。显著增长区主要集中在加拿大西北部的落基山脉及劳伦琴高原一带以及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中部地区, 增加速率主要在0.5—1 cm/a;而减少区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的哈得孙湾沿岸平原、拉布拉多高原一带, 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山地北部、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北部、贝加尔湖以东区域和泰拉尔半岛一带。泛北极地区主要油气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也以增加为主, 80%以上的油气区呈现增加趋势, 增长速率在0.1—0.7 cm/a。泛北极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与气温变化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积雪厚度与活动层厚度关系复杂;不同植被类型的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有所差异(林地>草地>稀树草原>灌丛), 且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与植被转化方向一致。该成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北半球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冻融格局, 尤其可为冻土区的油气设施冻融风险识别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