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3篇
  免费   679篇
  国内免费   850篇
测绘学   461篇
大气科学   364篇
地球物理   604篇
地质学   1554篇
海洋学   429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256篇
自然地理   36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3年   3篇
  1926年   2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51.
Silvetia babingtonii is a potentially economic brown alga for sources of food and high-value added utilization. So far, sporeling nursery and field cultivation has not been successful. The lack of knowledge on development and life cycle of this alga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s for the sporeings and cultivation. In this study, internal structure of oogonium and antherium of S. babingtonii was observed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and through microscope. Meanwhile, early development from zygotes to juvenile sporelings was studied at 20℃ under 60–100 μmol photons m-2 s-1. Zygotes germinated and divided into thallus and rhizoid cells. The larger thallus cells further divided and developed into juvenile sporelings; while the smaller rhizoid cells divided and elongated into rhizoid hairs. These findings documented the life cycle of S. babingtonii and provided fundamental knowledge for sporeling nursery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252.
河南省西部的熊耳山地区是重要的金成矿集中区,区内环形-线性构造与成矿存在耦合关系。本研究中对最新高分SPOT-5图像和Aster的遥感地质解译发现,熊耳山北部上观周围区域存在多个环形构造,主要发育于太华群古老变质岩和熊耳群火山岩中,南部附近为中生代花山岩体。环形构造集中分布,大环套小环、线性和环形构造交切。影像蚀变信息提取研究发现,环形构造周围及其内部发育较好的铁染异常和羟基异常,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附近和周围已知的金矿床和金矿点零星分布,但其遥感图像与熊耳山其他类似环形构造发育地区相比,影像特征更为典型,且成矿条件似更为优越,有可能成为熊耳山地区又一个金银成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253.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AMD) have become more frequent with climate warming. In this stud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in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maj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n wheat production were firstly explored by analyzing the observed records at national agro-meteorological stations(AMS) of China from 1991 to 2009. Furthermor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AMD was discussed by comparing the warmer decade(2000–2009) with another decade(1991–2000). It was found that drought was the most frequent disaster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with a highest proportion of 79%. And the frequency of AM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climate change. Specifically, the main disasters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the reproductive period than in the vegetative period. Besides, the spatial changes in the AMD frequency were characterized by region-specific. For example, the wheat cultivation areas located on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suffered mainly from drought. All these results were strongly linked to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Therefore, sound adaptation options should be taken based on the latest changes of AMD under global warming to reduce agricultural damages.  相似文献   
254.
本研究分析1981—2010年间台湾地区生物气象不适指数(Discomfort Index,DI)在空间上的分布及时间上变化的趋势,结果显示不适指数的区域差异及时间上变化和趋势均相当明显。以月平均来看,台湾主要都市有将近半年的不舒适时间(DI≥24),而夏季7—8月份主要都市地区更达到极度不舒适的程度(DI≥27)。海拔〉600 m的山区全年的生物气象环境皆属于舒适的范围。1981—2010年全年DI≥24及DI≥27日数的分析结果显示,30年间台湾中南部都市不舒适和极端不舒适日数皆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北部的都市则没有明显的变化,东部地区几个都市则没有一致的结果。夏季7—8月份每日主要都市气候极端不舒适(DI≥27)的状况由8:00开始一直持续至晚上18:00,而12:00—13:00甚至接近热逆压(DI≥29)的等级,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危害。此外30年间大多数测站从夜间至清晨,不适指数皆呈现上升的趋势,使得夏季的不舒适的时间延长同时不舒适的程度加剧。气候变迁可能导致人类生物气象环境的变化,对处于热带及副热带气候交界,且有剧烈地形变化的台湾,持续观察环境舒适程度的变动,以及在数据可获得条件下再深入比较不同指数的应用性,是极具潜力而值得努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55.
利用东亚地区1961~2005年高分辨率(0.5°×0.5°)降水格点数据和参加CMIP5的42个全球气候模式数值模拟结果,通过对简单降水强度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的计算,对比分析了观测和多模式集合的中国地区干旱面积、干旱频率的时空分布以及干旱分布型的变化,评估了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多个全球气候模式的集合结果对中国区域的干旱变化特征有一定的模拟能力,能较好地模拟出中国年平均干旱指数的时间变化趋势,但模拟的干旱强度偏弱;多模式集合模拟的严重干旱面积与观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观测相比,模拟的长江以南干旱强度偏强,西北干旱强度偏弱;通过EOF的分析表明,多模式集合可以较好地模拟出西北与长江以南呈反位相及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旱”或“涝-旱-涝”的分布型。  相似文献   
256.
初步探讨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estriction site amplified polymorphism,RSAP)分子标记技术在龙须菜遗传多样性检测和种质鉴定上的应用。利用所优化的适合于龙须菜RSAP分析的PCR反应体系,对青岛湛山湾野生群体和栽培品系981、07-2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比较。试验采用15对引物组合在3个群体14个龙须菜个体中共扩增出66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146个,多态性比例22%,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0条多态性条带,片段大小在100~1 000 bp之间。湛山湾野生群体的Na(1.007 5)、Ne(1.007 1)、H(0.003 6)、I(0.005 1)与栽培品系981的Na(1.003 0)、Ne(1.002 1)、H(0.001 2)、I(0.001 8),以及栽培品系07-2的Na(1.009 0)、Ne(1.006 3)、H(0.003 7)、I(0.005 4)相比较可知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是有差异的。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在所有检测的样品中,遗传多样性多来自不同群体间的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2个栽培品系981、07-2间遗传距离不大,但栽培品系与湛山湾野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大,而UPGMA聚类分析也明显的将湛山湾野生群体与栽培品系981、07-2区分开来,表明野生群体与栽培品系间已产生一定的遗传隔离。通过分析湛山湾野生群体及栽培品系981、07-2的RSAP指纹图谱,从中筛选栽培品系981的特异条带,并将其转化为稳定性好、特异性高的序列特征化扩增区(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SCAR)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57.
为解决瞬变电磁检测技术遇到地底干扰物时在探测精度方面的不足,从载流直导线出发,利用磁场矢量叠加原理,计算单个正三角形空间磁场分布,设计了一种正三角形发射线圈阵列。为得到更好的磁聚焦特性,利用遗传算法对线圈阵列的具体参数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87.5%及以上的磁场能量集中在半径0.113m的特定区域内。说明该线圈阵列在较小目标区域实现了聚焦,具有良好的聚焦性,可以应用在瞬变电磁检测技术发射回线中。  相似文献   
258.
???????·?????CRUST1.0???????????1D?????????????????????????????????????????????????????й???????????????????й???????????????????????????????????????????????????????????????????????????????????????????????????£????ж????????????????????????????????????????????????????????????????????????????о???????й??????????????????????????????????????й????????????????????????????????????????  相似文献   
259.
运用气象影视节目强化气象科普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电视气象节目气象科普宣传的优势,提出强化电视气象节目气象科普宣传的建议,为我们搞好气象科技服务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60.
研究中国降雨格局变化对理解东亚夏季风演化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柱状样ZJK03-Z中浅水底栖有孔虫常见种Rotalidium annectens的平均初房大小、微球型/显球型比值和壳体δ18O值,以及底栖有孔虫组合中瓷质壳的百分含量,探讨它们对由夏季风降雨引起的河口水体盐度变化的响应,得到了珠江三角洲3114—1260a BP季风降雨的强度变化,识别出了这期间14次季风降雨减少的偏干期。与南美洲Cariaco海盆的钛含量记录对比,二者一致的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晚全新世的东亚夏季风降雨与热带辐合带(ITCZ)的南北移动密切相关:夏季风降雨减少,对应于ITCZ纬度位置的南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