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41篇 |
免费 | 2069篇 |
国内免费 | 10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13篇 |
大气科学 | 722篇 |
地球物理 | 1118篇 |
地质学 | 2995篇 |
海洋学 | 827篇 |
天文学 | 150篇 |
综合类 | 407篇 |
自然地理 | 69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165篇 |
2023年 | 211篇 |
2022年 | 372篇 |
2021年 | 430篇 |
2020年 | 370篇 |
2019年 | 374篇 |
2018年 | 344篇 |
2017年 | 319篇 |
2016年 | 332篇 |
2015年 | 354篇 |
2014年 | 365篇 |
2013年 | 435篇 |
2012年 | 431篇 |
2011年 | 399篇 |
2010年 | 375篇 |
2009年 | 393篇 |
2008年 | 379篇 |
2007年 | 307篇 |
2006年 | 273篇 |
2005年 | 187篇 |
2004年 | 144篇 |
2003年 | 109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68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武汉市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14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了武汉市1996—2009年碳排放量。发现自1996年以来武汉市碳排放呈现"平稳—上升—平稳"的三阶段特征。进一步基于LMDI模型分解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够显著且波动性较强,1997—2009年与基期相比,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因素分别累计实现了0.95%,11.30%的碳减排;而经济因素与人口规模因素则对碳排放具有较强推动作用,分别累计产生了64.65%,19.65%的碳增量。最后,据此提出推进武汉市碳减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3.
地震作用下冰水域桥墩受到动水压力与动冰荷载的的双重影响。基于Morison动水理论和Croteau动冰力模型,提出一种适用于冰水域桥墩动力时程反应分析的简便计算模型,通过振动台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并分析了海冰质量和水深对冰海域桥墩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震作用下有冰时墩底最大曲率比无冰时最大增加8.93倍,桥墩被自由冰包围时,墩底截面出现最大曲率时对应的海冰质量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变大;随着冰质量的持续增大,墩身最大位移易超越极限位移,造成桥梁垮塌,在桥梁设计中应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24.
对h型自适应自然单元法的自适应细化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在ZZ误差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节点的自动加密,使得随着自适应细化的进行,求解误差减小,而且误差分布趋于均匀。在数值分析中,主要有两种误差来源--插值误差和积分误差。随着节点的加密,Delaunay三角形的尺寸随之减小,三角形内的应力场趋于线性分布,那么插值误差和积分误差也都会随之减小。因而,h型自适应分析可以同时减小上述两种误差而达到不断提高求解精度的目的。由于自然单元法求解依赖于求解域内离散节点的Voronoi结构,建议的细化方案中新节点的引入只需局部调整Delaunay结构,算法的实现极为容易,程序实现简单、高效。研究表明,建议的自适应方案是可行的,自然单元法特别适合进行h型自适应分析。 相似文献
25.
26.
27.
在浅层工程折射地震测量中 ,通常采用相遇观测系统采集数据和相应的解释方法进行解释 ;对于单边观测采集方法由于与其相应的解释方法较少而少被采用。本文提出 1种方法简单、精度可靠、可直接利用同一点相邻 2排列 2次观测的初至折射时间并适合于海洋走航式单边连续观测系统的折射初至资料解释方法。其精度基本与同观测段的采用相遇观测的差异时距方法解释的精度十分接近。该方法即适合于人工解释又适合于计算机自动解释。 相似文献
28.
Boška J. Šauli P. Altadill D. German Solé J. Alberca L.F. 《Studia Geophysica et Geodaetica》2003,47(3):579-586
We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fluctuations in the period range from 15 to 180 minutes in the electron density variations of the F region ionosphere. Electron density profiles obtained at the ionospheric stations of Pruhonice (49.9° N, 14.5° E) and Ebro (40.8° N, 0.5° E) at five minute time sampling have been used for this analysis. The diurnal changes of the activity of the acoustic gravity wave fluctuations (AGW) show a clear enhancement during and several hours after sunrise. The periods of such AGW's are about 60 to 75 minutes and these waves propagates vertically through the ionosphere from a source located at an altitude of 180-220 km. The most likely source for these events seems to be passage of the Solar terminator. 相似文献
29.
30.
位于云南省会昆明盆地内的滇池流域是滇中岩溶和石漠化较为发育的地区,石漠化总面积225.56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7.71%,占岩溶总面积32.69%。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望海山、大板桥—呈贡、黑林铺、海口、梁王山、上蒜片区,其中又以北东部的大板桥片区石漠化最为严重。石漠化已造成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可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危害。通过地面调查和ETM遥感解译,查清了流域内石漠化的发育分布与碳酸盐岩的岩性及其组合、岩溶作用、地形地貌、气象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工业污染关系密切。针对石漠化的形成原因,提出了生态修复、农田基本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农村能源建设、小集镇建设、土地合理利用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