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349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524篇
海洋学   22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利用船测资料分析一次冷空气过程中东海海域海气通量特征及海洋表面热收支变化特征。2017年5月5日20时—6日14时冷空气过境期间,动量通量平均值为0.22 N·m-2。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7.17 W·m-2和90.25 W·m-2,是春季整个观测期间(2017年4月20日—5月26日)平均值的2.8倍和1.1倍。冷空气爆发当天,净热通量为-12.73 W·m-2,海洋失热。白天海表面热收入58.36 W·m-2,影响海面热收支变化的主要是净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夜间海表面热支出156.89 W·m-2,海洋作为热源向大气释放潜热99.79 W·m-2,占海洋释放能量过程的63.61%,向大气释放感热27.11 W·m-2,占海表释放热量的17.28%,海表面损失的热量主要以潜热的形式向大气传输。  相似文献   
102.
毕大超  冯杰 《安徽地质》2021,31(3):201-206
通过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2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安徽上金山地区圈定出多个强度大、峰值高、组合好的W、Mo组合异常,经工程验证,在AP-4、AP-5、AP-8异常范围内发现了钨钼矿体,经过勘查工作最终探获一大型层控矽卡岩型钨钼矿床,实现了江南隆起带东段找矿的重大突破.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及工程验证成果对比研究认为,矿区内AP-3、AP-7化探异常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若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钨钼资源量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3.
电法勘探在铝土矿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炳坤 《物探与化探》2009,33(4):400-402
根据铝土矿层与围岩的电性差异,在豫西地区运用电法勘探中的中间梯度法、激电测深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寻找隐伏型铝土矿.通过物探加钻探的勘探模式,降低了勘探成本,加快了矿区勘探进度.  相似文献   
104.
黄海、东海二类水体漫衰减系数与透明度反演模式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黄海、东海是典型的二类水体区域,总悬浮物含量高,水体光学特性复杂.利用2003年春秋季黄海、东海水色联合试验中获取的高质量现场实测数据,建立了由遥感反射比反演水体在490nm波段的漫衰减系数和海水透明度的统计反演模式.这两种模式皆采用490,555,670nm三个波段的组合,漫衰减系数的反演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6,平均相对误差为17.2%;透明度的反演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5,平均相对误差为16.8%.对两种反演模式对遥感反射比输入误差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反演模式对±5%的遥感反射比输入误差导致490nm波段的漫衰减系数反演误差最大为27.3%,透明度最大误差为22.7%,并利用2003年春秋季同一海区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漫衰减系数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0%,透明度的为16.5%.给出了412,443,510,520,555,565nm各波段的漫衰减系数同波段490nm的漫衰减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00~600nm波段中的每一个波段的漫衰减系数与490nm波段的漫衰减系数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98.这样利用建立的各波段漫衰减系数关系模型可以从一个已知波段的漫衰减系数反演出其他任何波段的漫衰减系数,这就在水色反演和应用中大大减少了未知因子的个数.  相似文献   
105.
针对云贵高原地区在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s)如何变化问题,本文基于当量因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云贵高原地区ESVs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是农田转为建设用地与水体。(2)在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后,生态系统得到了改善,ESVs在38年间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累计增加94.91亿元,森林的生态调节能力及产生的价值总量在2180亿元以上,最少的为荒漠,约为0.1亿元。(3)ESVs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西南地区较高、中部较低。(4)1980—2018年ESVs表现为显著空间正相关,莫兰指数大于0.46,有明显的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106.
南海永乐龙洞发育于永乐珊瑚礁台地,龙洞深度达300m,为世界之最。沉积物堆积在龙洞的洞壁斜坡、龙洞中部的转折平台以及洞底等部位。使用激光粒度仪、X射线粉晶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对采自不同深度的沉积物进行了粒级、矿物物相、元素含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洞沉积物绝大部分为钙质生物碎屑,以砂粒级碎屑为主,含砾石碎屑、粉砂碎屑,分选和磨圆差;沉积物矿物组成以文石、高镁方解石为主,含少量低镁方解石,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9%、28%、3%;化学组成以Ca、Mg、Sr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35.5%、0.9%、0.5%,含少量Si、Al、Ti、P、S等元素。该区沉积物来源包括礁坪生物碎屑和东亚季风风尘陆源物质两个方面,以礁坪来源的生物碎屑为主;龙洞沉积作用包括机械捕获作用和垂直沉降作用两种方式,而以机械捕获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7.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尤其引起普遍关注。随着遥感平台的多样化和图像分辨率的提高,遥感技术已成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手段。遥感技术以其宏观性、实时性、周期性及综合性等特点,为快速、客观、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提供了可能。通过采用2007年大安市SPOT 5遥感影像,对大安市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解译,最终得到各类土地的分类数据,以此为基础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08.
建立了微波辅助提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无机砷的分析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结合单因素试验优化了样品粒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固液比等微波提取条件,研究了共存离子对无机砷测定的干扰情况。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5~40.0μg/g,无机砷的检出限为0.05μg/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9%~105.0%。方法的精密度(RSD,n=11)为0.3%。与水浴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法具有快速、高效的优势。方法已用于分析3个不同产地有代表性土壤中无机砷含量。  相似文献   
109.
白秧坪Pb-Zn-Cu-Ag多金属矿集区夹持于金沙江和澜沧江断裂之间,隶属兰坪盆地北部,分为东、西2个矿带。文章采用闪锌矿、方铅矿的Rb-Sr法和成矿阶段方解石的Sm-Nd法,对白秧坪Pb-Zn-Cu-Ag多金属矿床东矿带华昌山和下区五矿段进行了成矿年代厘定,获得方铅矿以及闪锌矿和方铅矿的矿物组合Rb-Sr等时线年龄为(32.8±1.5)Ma,方解石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33.32±0.43)Ma。研究表明,通过对特定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采用Rb-Sr法和Sm-Nd法获得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从而起到了相互验证的作用,并对矿床的成矿背景具有一定的指示性。通过成矿年龄的探讨,认为东矿带铅锌为主的矿化期主要产生于青藏高原东缘晚碰撞阶段(40~26)Ma,伴随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和赋矿地层,控制了Pb-Zn矿床的形成和发育。该期Pb-Zn矿床与兰坪盆地金顶和西矿带Pb-Zn矿床、囊谦盆地Pb-Zn矿床和沱沱河盆地Pb-Zn矿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丁家山矿区外围土壤剖面、土壤汞气和岩石剖面的测量,结合重新编制的丁家山矿区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对丁家山矿区深部和外围进行成矿预测。结果表明,丁家山矿区外围土壤中Hg、Ag、Au等元素异常和土壤壤中汞气、热释汞异常明显。异常与下伏侵入的燕山期岩脉密切相关,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侵入及其成矿(矿化)作用是元素成晕的主导机制。将丁家山矿区与城门山矿区对比,认为丁家山矿区及其外围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应注意在丁家山矿区外围志留系砂岩中寻找银金矿化,在其深部(-500~-1000m)寻找以钼(铜)矿化为主的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