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76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01.
西秦岭印支早期美武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西秦岭合作地区的美武岩体进行了锆石U-Pb 定年、地球化学和 Sr-Nd 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美武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45~242 Ma,属于印支早期。美武岩体为一个复式岩基,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其中,花岗闪长岩中含有丰富的暗色微粒包体。美武岩体不同岩性单元的化学组成表现出不同的演化趋势。美武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和Sr-Nd 同位素的组成指示美武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以壳源物质为主,其中,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的Mg#(50~58)、Cr((46~93)×10-6)和Ni((12~50)×10-6)含量,表明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石英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具有高的Mg# (63和62)、Cr (217×10-6和318×10-6)和Ni (61×10-6和110×10-6)的含量,表明其主要来自于幔源岩浆。结合区域地质背景, 认为西秦岭中部的美武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早期的构造背景之下,可能与俯冲的阿尼玛卿洋壳断离作用有关。板片断离模型能较好地解释西秦岭印支早期侵入岩线性分布的特征和西秦岭造山带内中三叠世地壳的快速抬升。  相似文献   
402.
黄河流域河型转化现象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河以其高含沙水流以及下游河道的高沉积速率而著称于世。迄今的研究, 主要针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的 侵蚀、水文泥沙和河床演变方面的研究, 而对黄河流域主支流发生河型转化的现象关注不够。在黄河的不同河段, 河型的变化频繁, 类型多样, 现象复杂, 是研究者不可回避的科学问题。本文选取黄河上游第一弯的玛曲河段、黄河 上游末段托克托附近河段及黄河下游高村上下河段来研究河型转化的形式及影响因素。玛曲河段沿流向发生网状 河型→弯曲河型→辫状河型的转化现象, 该系列转化呈现出由极稳定河型向极不稳定河型的转化, 这与世界上通 常可以观察到的沿流向不稳定河型向稳定河型转化的情况完全相反。这主要受到地壳的抬升、上下峡谷卡口、水动 力特征、边界沉积物特征及植被的区域分布等因素的控制。托克托附近沿流向发生了弯曲河型→顺直河型转化的 现象, 这是较稳定河型向极稳定河型的转化, 主要受到边界沉积物、水动力等因素的控制。高村上下河段沿流向发 生的辫状河型→弯曲河型转化的现象, 是由极不稳定河型向较稳定河型转化的现象, 河道边界沉积物及水动力是 其主要控制因素, 人工大堤只是限制了河道摆动的最大幅度, 对河型的性质影响不大, 但其上游河段修筑的水库导 致下泻的水流在辫状河段的侵蚀能力增强而使其边界沉积物粗化, 并将泥质物大量沉积在弯曲河段, 客观上促进 了河型的转化。  相似文献   
403.
404.
405.
利用MODIS图像反演海岸与海岛的地物光谱反射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利用MODIS图像,用查找表反演海岸与海岛地物光谱反射率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借助AHMAD辐射传输模型,由MODIS图像的水体像元反演出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在所选影像为晴空无云条件下,假设一定范围内的海岛与海岸上空的大气和水体上空的大气一样,借助6S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基于地物光谱反射率的查找表,然后由MODIS图像的陆地像元的反射率和几何条件加上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用插值法可求得地物光谱反射率。还给出了厦门地区实际卫星图像的反演结果,并就反演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06.
衡水市地裂缝穿越民房,致使建筑物破损,穿过农田使农田毁坏,影响人民生活和安全。分析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机制将有助于对地裂缝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7.
从1999年以来,我省各地累计拖欠农民征地补偿费5.62亿元,经过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的努力,截止到2004年10月,所有欠款已全部发放到失地农民手中。  相似文献   
408.
三维真实感地形生成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黎华  肖伟  黄海峰  夏斌 《测绘科学》2006,31(4):57-59
三维真实感地形的绘制是一个复杂且技术含量高的过程,主要包括的关键技术有:三维地形建模、三维图形变换、光照模型、纹理映射,OpenGL图形标准中包含了这些关键技术的一些算法,简化了真实感地形绘制的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真实感地形绘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并且说明了在OpenGL程序中如何来实现它们。  相似文献   
409.
天山冰达坂—后峡一带二叠纪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对北天山冰达坂-后峡一带古生代地层的划分归属争论较大.通过1∶5万区调填图,在原划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内发现一套火山岩系.对岩石组合、同位素测年、底砾岩、沉积环境的详细研究表明,这套火山岩属中二叠统阿尔巴萨依组,为一套陆相紫红色中基性-酸性火山岩组合,以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为主,多见角砾岩、角砾熔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等.与下伏后峡组和上覆三叠系小泉沟群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测年值为272Ma±4Ma,时代厘定为中二叠世.构造环境为早中二叠世造山后期深部热力塌陷火山喷发环境.此研究成果为东、西天山地层单元的对比和构造区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10.
我们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坚决拥护这一决定,将按照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方案的统一部署,切实履行国家土地督察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