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2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4篇 |
大气科学 | 26篇 |
地球物理 | 22篇 |
地质学 | 183篇 |
海洋学 | 13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35篇 |
自然地理 | 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内蒙古迪彦庙蛇绿混杂岩带中的孬来可图侵入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以及Sr-Nd-Hf同位素特征分析,探讨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322.2±1.3 Ma,表明该岩体属晚石炭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较高(62.29%~77.17%);Al2O3含量较低(11.45%~14.11%),属准铝质岩浆系列;富钠贫钾(Na2O=2.91%~3.84%,K2O=0.54%~1.79%),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TTG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稀土元素含量较低,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具中等强度的负Eu异常(δEu=0.64~0.76).岩石的εHf(t)值均为正,介于+8.1~+13.3之间,模式年龄相对年轻,同时(87Sr/86Sr)i较低(0.703 457~0.703 789),εNd(t)均为正值(+8.4~+9.3),具有MORB源区的特征,推测岩浆起源于古亚洲洋俯冲洋壳.结合西乌旗岩浆弧中不同源区的TTG岩类分析,石炭纪,古亚洲洋在西乌旗地区尚未关闭,而是处于热壳-热幔的壳幔构造背景中,洋壳俯冲消减,岩浆侵位,陆壳增生. 相似文献
92.
93.
94.
95.
以山东鼎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GPS接收机为例,重点介绍了GPRS网络RTK作业仪器配置和应用RTK技术进行油田地面工程数字化测绘生产作业的过程。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GPS RTK具有工作效率高、定位精度高、全天候作业、数据处理能力强和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等特点,增强了使用GPS RTK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承担更多的测量工作奠... 相似文献
96.
利用环境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高低空环流形势数据和卫星遥感图像资料,对2004年4月19日造成乌鲁木齐地区强沙尘天气的天气背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在北疆沿天山88°E一带产生了严重风沙灾害。乌鲁木齐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从沙尘天气前的0.79mg/m3猛增到沙尘天气发生时的10.0mg/m3,API指数为500,属于重度污染。沙尘天气发生前后,乌鲁木齐市温度、气压、风速以及能见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风速>17m/s的大风持续时间较长,能见度降到了很低的水平,乌鲁木齐以外的地区能见度甚至降到了强沙尘暴能见度级别;由卫星云图、高低空环流形势分析和物理量分析可以得出,造成2004年4月19日强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冷锋过境。锋前的抬升作用和高低空散度场的配置是沙尘天气的启发因素,而持续时间较强的锋后西北风是产生此次强沙尘天气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7.
罗布泊盐湖晚更新世末期芒硝岩沉积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端,可能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干)盐湖.罗布泊从中更新世开始进入盐湖演化阶段,直到晚更新世末以钙芒硝沉积为主,进入全新世出现石盐沉积.一些钻孔揭示在上更新统顶部出现一些芒硝岩薄层,对比研究,确认这些钻孔中的芒硝层属同一时期沉积产物.14C测年显示,芒硝层段年代从13.72~16.92 ka,光释光测年结果为19.34~19.83 ka,这些与末次冰期最盛期的年代(14~22 ka)基本吻合,推断当时罗布泊年均气温在-2~-3℃.至全新世早期,随着短期干冷气候结束,罗布泊转为咸水湖环境,自全新世中期以来,转变为盐湖环境. 相似文献
98.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胶体能够吸附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是反映土壤缓冲能力和保肥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土壤环境评价等工作中必须分析的指标。传统的乙酸铵交换法(林业标准(LY/T 1243—1999))因其稳定性好、缓冲性强、重复性好而在我国土壤和农化实验室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大批量土壤分析时仍然存在步骤繁琐、耗时长、效率低等不足。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分别从离心、蒸馏、滴定3大步骤对标准方法进行优化,利用CEC前处理系统对样品进行EDTA-乙酸铵溶液置换、乙醇清洗,通过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对置换的铵根离子进行测定,从而计算CEC值;详细探讨了测定过程中乙酸铵搅拌时间、乙醇用量、凯氏定氮仪蒸馏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综合建立并优化了CEC前处理系统—凯氏定氮仪测定土壤中的阳离子交换量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的置换时间、乙醇用量及蒸馏时间等条件下,一批样品(100件)的测定时间仅需8 h,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与传统方法相比时间缩短了近85%。方法经国家一级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2%。该方法分析效率高、操作简单,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适用于大批量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
黑河干流高崖断面径流变化及其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张掖市甘州区与临泽县之间的黑河干流的控制断面,高崖断面径流量变化反映了甘州区地表水、地下水、灌溉用水之间的转化特征。在定性分析黑河干流高崖断面径流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河道渗漏和地下水溢出的简化模型,利用月引水比例刻画灌溉引水量的年内变化,以莺落峡径流量和典型观测孔水位为输入,对高崖断面的月径流量进行了模拟。模型重建的1989—2006年高崖断面月径流量NSE(Nash-Sutcliffe coefficient of efficiency)系数达到0.88。所提出的方法充分考虑了河道水量适时变化条件下的河道渗漏行为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对高崖断面径流变化研究的一次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