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2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4篇 |
大气科学 | 26篇 |
地球物理 | 22篇 |
地质学 | 183篇 |
海洋学 | 13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35篇 |
自然地理 | 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导言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在气候学、地貌学和水文学方面已经有很大进展。但是,地理学家对于城市生物区系的研究尚未给予应有的注意。极其丰富多彩的城市植物区系,它与同样是变化多端的生境的联系,以及——更重要地——城市植物区系显著的空间变化,为地理探索提供了有价值的、富于创造性的课题。世界许多地区日益城市化的人类种群以及随之而来的与自然界的隔离,要求在城市区域加强生物学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地理学的基本课题,在城市植被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2.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服务经济的发展及由此引起的从工业经济向工业后经济的过渡。我们从国际观点出发进行这项研究工作,对三大洲7个工业化大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西德、意大利和日本)的服务经济进行了研究和比较。什么是服务业?服务业发展演化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最早是由克拉克[clark]和费希尔[Fisher]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53.
土地利用方式及其转移对区域氮素迁移和水体氮负荷产生重要影响,但量化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等多情景下土地利用方式氮排放时空变化特征,揭示流域水体氮负荷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仍面临挑战。本研究以巢湖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多时相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借助PLUS和InVEST模型探索不同情景下氮排放对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期间,巢湖流域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626.14 km2)主要占据的是耕地(减少了775.64 km2),城市化建设成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2)PLUS模型多情景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2000—2020年基本保持一致,但各用地间的转换频率降低;(3)经InVEST模拟,耕地面积缩减而导致氮排放的减少量(340.17 t)大于建设用地等面积增加带来的氮排放增加量(170.11 t),使2000—2020年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所排放的总氮量呈降低趋势,由2000年的4768.04 t降至2020年的4597.98 t;(4)不同情景下,2030年各土地利用方式的氮排放量较2020年均呈降低趋势。其中,生态保护情景既有效地保障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又展现出较好的氮减排效果(113.36 t);鉴于此,建议流域管理部门应通过合理规划各用地类型的发展,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对林草地、水域等生态用地的侵占,以期削减流域水体氮负荷、缓解氮素治理压力。 相似文献
54.
以无锡西部地区为研究区,利用虚拟GIS技术建立仿真地裂缝的虚拟平台,在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锡西地区地裂缝的分布特征以及野外采集的数据,对延伸地面和房屋的地裂缝分别采用几何建模法和动态纹理建模法,从而实现小尺度范围内动态仿真研究区地裂缝及其对房屋产生的影响作用。此外,在大尺度范围内对比产生裂缝的房屋、基岩起伏以及地面累计沉降量的三维空间分布,对比地裂缝与引发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选择开发环境良好的VC++作为虚拟开发平台,利用OpenGL(open graphic library)作为可视化开发工具包。研究成果能够为研究者清晰直观地探究地裂缝灾害的发生过程、引发因素以及产生的后果,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55.
选择2014年"十一"黄金周及其前后为案例时段,运用移动通信运营商获取的旅游流大数据,使用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客源吸引半径、距离衰减曲线和引力模型,对天津盘山景区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短期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工作日、周末、黄金周三类时段闲暇时间的增加,盘山景区远程客流比例明显增加,客源吸引半径增大,客源地集中指数降低,距离累计曲线变缓,但盘山景区黄金周前后时段的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并没有显著的变化;距离因素在各时段对客流量的影响都是最大,而人口因素对天津以外的客源市场客流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6.
不同激素对沙冬青组织培养生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沙冬青无菌苗茎段为材料,采用MS基本培养基,对6-BA、KT、IBA、GA进行不同浓度和不同配比试验,结果表明:6-BA(1.0mg/L)对芽的分化有利,但不利于芽的伸长生长;KT(0.1mg/L)配合IBA(0.1mg/L)既有利于芽的分化,又可增加芽的伸长生长;GA(1.0mg/L)对芽的伸长生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7.
利用前60阶GRACE重力卫星时变重力场资料和"去相关"、高斯滤波方法解算了中国区域内72个月(2005年1月-2010年12月)的地表负荷形变。为验证GRACE解算结果的可靠性,将解算结果与区域内27个GPS台站实际观测的形变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精度验证表明:1)利用GRACE反演地表负荷形变量是可行的,52%的GPS台站与GRACE估计的相关系数r30%,55%的GRACE解算结果RMSE6mm;2)在中国区域内南部地区的形变反演效果优于北部地区,这可能是由于降水充沛的南部区域的水储量变化比北部大。 相似文献
58.
59.
北京市采暖期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分布特征及源追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吸入颗粒物是北京市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春秋两季的沙尘天气除部分是由于受到区域气流的影响外,多数情况下是原地污染造成,尤其是冬季采暖期。本文通过遥感技术和地面监测结合的方法,研究采暖期北京市近地面不同粒径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下垫面的变化,应用地面观测仪器收集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含量,并分析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研究颗粒物的分布与下垫面的关系。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分布和下垫面介质、人为污染源、人口密度、气象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