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8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329篇
测绘学   413篇
大气科学   259篇
地球物理   346篇
地质学   838篇
海洋学   20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34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81.
为了明确二连盆地洪浩尔舒特凹陷中生界火山岩的分布规律,本文通过对火山岩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洪浩尔舒特凹陷中生界火山岩主要发育于阿尔善组下段、阿尔善组上段和腾格尔组一段,以安山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为主;发育爆发相、喷溢相和喷发沉积相,以喷溢相发育程度高、喷发沉积相分布广为特点;洪浩尔舒特凹陷中生代火山岩主要沿断裂分布,在垂向上表现为多期次喷发序列的叠置,共经历了3个火山喷发旋回、14个火山喷发期次。储层孔隙类型多样,以气孔和构造缝最发育。储层储集性受到火山岩岩性岩相类型、成岩后期的构造活动和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制约,以岩相因素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982.
本刊讯报道为促进城市与建筑的良性发展,促使建筑师们不断去思考如何从建筑进化的过程中反思现状问题并回应其所处时代,近日,由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共同主办的"演变中的建筑与城市"——2012世界华人建筑师建筑设计暨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天津举办。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王素卿,两院院士、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  相似文献   
983.
对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石榴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成因探讨。野外调查及镜下观察发现,冬瓜山铜矿石榴石分为两期形成,第Ⅰ期石榴石环带发育,颜色较深,呈褐-棕黄色;第Ⅱ期石榴石呈他形-半自形穿切Ⅰ期,颜色较浅,呈浅黄-蜡白色,具非均质性。石榴石主量、稀土元素的等离子光谱(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这两期石榴石有较大差别:第Ⅰ期石榴石钙铁榴石组分含量较高,可达94.14%,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Eu正异常的右倾曲线;第Ⅱ期石榴石则相对富铝,钙铝榴石组分含量达44.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重稀土元素略微富集、Eu负异常的平缓曲线。这些特征表明,第Ⅰ期石榴石为岩浆成因,形成于较氧化环境;第Ⅱ期石榴石为热液交代成因,形成于较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984.
合川地区须二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实验分析手段,对合川地区须家河组二段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须二段砂岩储层主要由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成岩演化阶段已达到中成岩B期。早成岩A期—B期,压实作用强烈,原生孔隙迅速减少;中成岩A期,压实作用及硅质胶结作用是原生孔隙继续降低,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及无机酸,使长石及富长石的岩屑颗粒发生强烈溶蚀,形成大量次生孔隙;中成岩B期,含铁方解石及铁白云石交代充填,使储层致密。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是原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而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受成岩作用及成岩演化阶段的控制,研究区须二段储集空间类型多样,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及残余粒间孔发育,特别是长石及富长石岩屑颗粒的溶蚀,使须二段储层出现孔隙度、渗透率异常发育带。  相似文献   
985.
散体云母片岩粒度分形特征及其与抗剪强度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维  李克钢  侯克鹏  杜後 《岩土力学》2012,33(3):767-772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分形几何理论研究某露天矿排土场散体云母片岩的粒度分形特征,探讨了分维数与散体云母片岩物料中粗颗粒含量及其抗剪强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分维数与散体物料中粗颗粒含量呈反方向变化关系,即分维数会随着粗颗粒含量的增大而减小;(2)当分维数值在1.887~2.631范围内时散体云母片岩粒度组成级配良好,说明分维数可以代替Cu、Cc用来表征散体岩石物料的粒度组成及其级配优良性;(3)在优良级配下分维数与散体剪切强度参数中的内摩擦角之间具有比较好的相关性,并呈负指数函数关系,而黏聚力与分维数规律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86.
冬瓜山铜矿床是安徽铜陵地区代表性的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之一,磁黄铁矿是冬瓜山铜矿床中广泛分布的矿石矿物。野外调研与矿相学观察显示,该矿床中的磁黄铁矿矿石具有沉积、热变质和热液交代结构构造。矿物学研究表明,不同矿石中的磁黄铁矿成分差异较大,其Fe含量变化于57.78%~60.67%之间,分属高温六方相和低温单斜相,主要由黄铁矿变质脱硫而成。冬瓜山铜矿的形成可能经历了早期沉积作用、中期热变质作用和晚期岩浆热液交代作用等复杂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987.
邢晓彬  段芳  邢晓东 《地下水》2012,(1):162-164
城市道路景观展示城市风貌,同时作为认识城市的重要视觉、感觉场所,是城市综合实力直接体现,反映城市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水平以及城市的特色。针对包头市钢铁大街道路景观的现状,从景观设计与城市生态环境的视角,分析道路景观的要素,探讨钢铁大街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找出设计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物质建设及文化建设两方面改进的措施,以期为市民提供更人性化和生态化的公共交通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988.
从普光气田及邻近地区二叠系和下三叠统15个含沥青碳酸盐储集岩样品分步提取了自由态油气组分和油气包裹体组分,并且应用限定体系(金管)热解实验获取了固体沥青热解组分.各组分进一步做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获取了生物标志物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从油气包裹体组分、自由态油气组分至固体沥青热解组分,伽马蜡烷/C31升藿烷比值依次增高.同时油气包裹体组分 C23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C30藿烷)、C21/(C21+ΣC29)甾烷、C27重排甾烷/(C27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20S/(20R+20S) C29甾烷和αββ/(ααα+αββ) C29甾烷等成熟度指标与自由态组分相近,而明显高于固体沥青热解组分.根据分子指标,可以推断古油藏的原油来源于不同的烃源岩,早期充注的原油来源于下志留统烃源岩,具有较低的伽马蜡烷含量和较高的成熟度;晚期充注的原油来源于上二叠统烃源岩,具有较高的伽马蜡烷含量和较低的成熟度.固体沥青主要为晚期充注、来源于上二叠统烃源岩的原油裂解生气的产物  相似文献   
989.
颜代蓉  邓晓东  胡浩  李建威 《岩石学报》2012,28(10):3373-3388
阮家湾花岗闪长岩和犀牛山花岗闪长斑岩位于鄂东南矿集区东南缘,前者产有鄂东南地区最大的矽卡岩型钨-铜-钼矿床,而后者迄今仅发现有斑岩型铜矿化点.本文对阮家湾花岗闪长岩和犀牛山花岗闪长斑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的研究,以深入讨论这些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成矿和找矿意义.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阮家湾花岗闪长岩和犀牛山花岗闪长斑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43±1Ma和147±1Ma( 1σ),是鄂东南地区最老的含钨-铜-钼矿化侵入岩.阮家湾花岗闪长岩和犀牛山花岗闪长斑岩均为高钾钙碱性岩体,富集Rb、Ba、Th和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和Zr等高场强元素.岩石具有Sr含量高(分别为681 × 10-6 ~874×10-6和575×10-6 ~687×10-6)、Y含量低(分别为12.0×10-6 ~ 17.4×10-6和9.7×10-6~14.0×10-6)、Sr/Y比值大(分别为39 ~ 61和47 ~ 62)、轻重稀土分馏强烈(Yb含量分别为0.90×10-6~1.49×10-6和0.62 × 10-6 ~1.01×10-6;La/Yb比值分别为42 ~ 54和48 ~ 60)等特点.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阮家湾花岗闪长岩的(87Sr/86Sr)i为0.7062 ~0.7063,εNd(t)为-5.8 ~-6.2,εHf(t)为-12.0~ -6.8;犀牛山花岗闪长斑岩的(87Sr/86 Sr)i为~0.7065,εNd(t)为-5.6~ -6.5.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阮家湾花岗闪长岩和犀牛山花岗闪长斑岩是由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同化混染下地壳物质并发生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矿物组合及矿物化学组成表明,阮家湾钨铜钼矿床的含矿岩体具有更低的氧逸度和更多的地壳物质混染,而犀牛山花岗闪长斑岩则具有较高的氧逸度(以出现岩浆硬石膏为标志).另外,犀牛山岩体中挥发份的含量与鄂东南地区最大的斑岩-矽卡岩型铜矿——铜山口矿床的含矿岩体类似,表明有利于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犀牛山岩体内部斑岩型铜矿点和铁帽发育,进一步说明犀牛山岩体具有较大的斑岩型铜矿床找矿潜力,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990.
皖南绩溪县靠背尖高Ba-Sr花岗闪长斑岩年代学及其成因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皖南绩溪县靠背尖花岗闪长斑岩侵位于新元古代南华系、震旦系和下古生界海相沉积盖层中,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Ⅰ型斑岩体,稀土、微量元素及Sm-Nd、Rd-Sr同位素数据指示其主要来自地壳重熔,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异常高的Ba-Sr含量源于对区域早期富Ba-Sr岩浆岩物质的继承,幔源物质的加入使岩浆由S型转为Ⅰ型.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指示其形成于岛孤环境.三件样品锆石SHRIMP U-Pb测年得出的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51.9±1.1Ma、147.7±1.3Ma和152.7±1.1Ma,表明岩体侵位于晚侏罗世.靠背尖岩体受后期热液影响广泛发育钾化、硅化等高温蚀变,并可能有高温条件的韧性变形,因此前人报道的黑云母40Ar/39 Ar年龄134.3±1.4Ma可能代表构造热事件的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