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黄和  李刚 《南方国土资源》2010,(3):F0002-F0002
<正>2010年2月23日,广西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肖建刚在桂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俊华的陪同下,先后到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桂林市国土资源局视察指导工作,并亲切看望慰问了总站和市国土资源局全体干部职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保活运输中低氧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诱导体质量为(498.2±27.3)g的杂交石斑鱼进入休眠状态,并放置在溶解氧为(1.74±0.21)mg·L?1的低氧环境下,低氧胁迫0、6、12、24、48、72 h后,取样测定血清应激指标,肌肉、肝脏、鳃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及肌肉、肝脏能量利用指标。【结果】低氧胁迫过程中,杂交石斑鱼血糖含量在胁迫6 h时最大,72 h时恢复胁迫前水平;皮质醇含量在胁迫过程均显著高于胁迫前;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肝脏、鳃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肌肉、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鳃CAT活性在胁迫12、72 h显著低于胁迫前;肌肉、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过程中均增加,鳃MDA含量先降后升;肌肉谷胱甘肽还原酶(GSH)含量在胁迫12 h达到最大值,肝脏GSH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鳃中GSH含量在12 h时显著高于胁迫前,之后逐渐升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肌肉、肝脏、鳃中均呈上升的趋势;肌肉和肝脏中糖原的含量显著减少,肌肉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增加,肝脏LDH先降后升。显著性水平均为0.05。【结论】低氧胁迫会刺激珍珠龙胆石斑鱼产生应激反应,影响体内正常的氧化应激系统,并对不同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中丁香酚的残留和消除规律,保障水产品丁香酚麻醉运输安全。【方法】通过低浓度长时(50 mg/L 10 h)麻醉和高浓度短时麻醉(180 mg/L 8 min)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凡纳滨对虾进行药浴麻醉实验,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丁香酚的残留量。【结果】残留实验中,肌肉中丁香酚的残留量最高,虾头其次,肝胰腺中最低。采用低浓度长时麻醉凡纳滨对虾后,肌肉、虾头、肝胰腺中丁香酚残留量分别在1 h、8 h、1 h时达到最高峰,而高浓度短时麻醉的残留量始终低于低浓度长时间麻醉。消除实验中,肝胰腺中丁香酚的消除速率最快,肌肉其次,虾头中最慢。采用低浓度长时麻醉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丁香酚残留量在4 h内从药峰值Cmax 11.420μg/kg迅速消除,而虾头和肌肉在8 h内消除,最高峰Cmax分别为1.853μg/kg和11.610μg/kg。采用高浓度短时麻醉凡纳滨对虾并重复麻醉,肌肉和肝胰腺中的丁香酚含量从药峰值消除至0.800μg/kg需要4h,而虾头需要12h。【结论】残留实验中,低浓度长时麻醉凡纳滨对虾,残留量出现双峰现象,而后随着时间增加逐渐减少;高浓度短时麻醉凡纳滨对虾,丁香酚的残留在各组织中从最高残留量急剧下降。消除实验中,残留量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在相应条件下建议丁香酚的休药期不少于48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