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选取博阿断裂西段周围30 km范围内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9个台站记录到的1272次地震事件的波形记录,利用波形互相关技术从中识别出65组(231次)重复地震,并且基于这些重复地震事件估算该断层的滑移速率.结果显示:该区域重复地震比例为18.2%;博阿断裂阿拉山口—精河段、精河—新源段的平均滑移速率分别约为0.99 mm/a和1.35 mm/a,乌苏—石场段、巴仑台—乌什城段的平均滑移速率分别为1.36 mm/a和2.03 mm/a,这与GPS观测结果基本一致;深部滑移速率的极大值分布在2—10 km深度范围内,其中巴仑台—乌什城段在8 km深度处达到了极大值8.6 mm/a.   相似文献   
12.
针对2005年以来南天山西段8次MS≥5.0地震,计算静态库仑应力和主要断层的加卸载效应,结合余震空间展布,分析应力触发及对周边主要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乌恰MS6.9地震与2016年阿克陶MS6.7地震的发生,对伽师MS6.4地震的发生起到延缓作用;伽师MS6.4地震震中NNE方向、SSW方向和NWW方向处于库仑应力加载区,随着应力持续积累,上述区域未来一段时间地震危险性增强;柯坪断裂绝大部分区域、迈丹—沙依拉姆断裂中段、喀拉铁克断裂西南段发生地震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山中段数字化地震观测报告,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了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异常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该次地震前,波速比在空间上形成一个的低值异常区,其值在1.6左右,地震发生在该异常区的东北缘;地震发生后,震区周围波速比在1.8左右,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单台数字波形记录,利用Matlab语言编写了计算程序,以人机交互方式计算S波振幅衰减系数K值.分析S波振幅衰减系数K值与震中距的关系,发现新疆柯坪块体西侧地区,震中距在51~230 km时,K值与震中距相关性较小,表明震中距在此范围地震的K值可以作为地震预测预报的参数之一.以2009年4月22日阿图什5.0级地震为例,计算了柯坪块体以西地区地震的S波振幅衰减系数K值,发现震前出现2个月的低值过程,地震发生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天山地区的波速比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琳  高朝军 《中国地震》2016,32(1):118-126
收集整理了新疆地震台网2009~2014年的地震观测数据,利用多台和达法计算了新疆天山地区中小地震的波速比及其背景值。为了突出异常变化,分析了研究区内的波速比扰动值变化,同时回溯了天山地区7次中强地震。结果表明:①天山地区波速比的背景值为1.70左右,自2013年开始,波速比的低值异常主要集中在天山中东段及普昌断裂附近;②2011~2013年研究区内4次M_S5.0以上地震前,震中位置波速比扰动值多数处于低值状态;③7次中强地震前,震中及其附近区域波速比低值的地震事件占相应时段内总事件的比率大于60%,研究区内中强地震前波速比呈低值状态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针对2013年1月29日发生在中哈交界Ms6.1地震,基于新疆数字台网中心宽频带波形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了其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该次地震震源深度为27km,其中一个节面走向161°,倾角76°,滑动角-164°,与哈佛大学计算结果一致;结合余震空间分布和GPS观测结果,判定该节面为破裂面,同时推断该处有一发震断层,其走向NWW、倾角较大、断错性质为右旋走滑型。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月8日14时20分,在新疆和硕县发生了5.0级地震,乌鲁木齐、库尔勒、吐鲁番、和静、焉耆、博湖等地均有震感。极震区地震烈度为Ⅵ度。此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灾区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破坏,对生命线工程、农业、牧业等造成了一定损失。按照地震现场工作标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得出灾区直接经济损失为4208.11万元。5.0级地震属一般破坏性地震。  相似文献   
18.
近期天山地震带地震活动固体潮调制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  蒋海昆  黄瑜  曲均浩  高朝军 《地震》2014,34(2):35-44
利用Schuster检验方法, 以潮汐体应力为计算量, 采用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天山中东段ML≥2.0的地震数据, 对天山地震带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从时、 空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Schuster检验p值时间窗平滑结果与天山地震带较强地震的发生对应较好, 尤其是2011年11月1日尼勒克6.0级地震之前很长一段时间, Schuster检验p值时间窗平滑结果一直低于潮汐触发地震的阈值0.05, 而尼勒克6.0级地震发生后, 该值迅速恢复到较高水平, 反应了此次地震的发生与固体潮的密切关系; 从Schuster检验p值空间窗平滑结果看, 尼勒克6.0级地震也处于或接近潮汐调制触发地区。 因而, 从时、 空两方面的检验结果看, 尼勒克6.0级地震的发生受固体潮调制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分别选取2011-11-01精河Ms6.0地震和2012-06-30新源-和静Ms6.6地震自2009-01以来100 km范围内ML3.0以上地震, 使用CAP和P波初动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并对主震前震源机制解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震中附近震前半年左右,震区周围地震断层性质逐渐由紊乱变为统一;最大主压应力P轴方位由随机逐步呈现相对突出方向,且逐步与主震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