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14篇 |
地质学 | 34篇 |
海洋学 | 5篇 |
综合类 | 6篇 |
自然地理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09年 | 7篇 |
2007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1940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193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遥感影像分类专家系统是遥感分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然而,传统的统计模式识别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法除了能完成具体的影像分类外,不能提供易于被人类理解的分类知识,文中介绍一种基于扩张矩阵的示例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遥感影像分类知识的自动获取。 相似文献
52.
53.
济阳坳陷潜山油藏形成机理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分布和油藏类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几个地区典型油气藏的解剖,研究了潜山油藏的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潜山的成藏条件与所处的区域应力场环境、油气源条件、油气运移通道、反向断层的封堵及储集空间密切相关。依据潜山位置与烃源岩系接触关系及运移通道特征,把济阳坳陷潜山油藏成藏模式可归纳为它源(自源)-断块式潜山成藏模式、它源(自源)-褶皱式潜山成藏模式和它源-残丘式潜山成藏模式3种基本类型,分别论述了其基本特征、油气藏类型及典型实例,这对类似地区潜山的勘探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55.
56.
根据大地电磁测深结果,东秦岭河南叶县—湖北南漳地区的岩石层由4个电性单元组成,其中华北地块南缘为相对高温的低阻区;秦岭北部为低温的高阻异常区;南秦岭为高温的低阻区,岩石层平均厚度仅80km,南秦岭的南部推覆到扬子地块之上达40—50km;扬子地块为相对低温的中等电阻率区,岩石层厚度150—200km.利用秦岭地区地壳上地幔岩石样品高温高压条件下电阻率的测定结果推断了各单元岩石层内电性层可能的岩石组成类型,并建立了剖面通过地区岩石层的地电模型. 相似文献
57.
为准确的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提出在波动分析法约束下,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的新思路。即通过波动分析法界定剥蚀的区域和厚度范围,再精确计算原型盆地剥蚀量。并以惠民凹陷新生代为例,首先运用波动分析原理,得出反映凹陷形成与发展的主周期波为57,27和7.5Ma,根据7.5Ma的周期波反映凹陷内不同沉积期间断面的剥蚀情况,来确定区域的剥蚀范围。然后根据惠民凹陷的地质特点及资料情况,采用沉积速率法、镜质体反射率差值法、地层对比法等来恢复局部地层的剥蚀量。在波动分析法的约束下,参考地质沉积史和构造演化分析的结果,综合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地层剥蚀厚度,以确保计算结果精确。研究结果表明:受波动旋回的影响,沙四段和孔店组地层普遍存在剥蚀,剥蚀厚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凹陷边缘或靠近隆起区,剥蚀量最小的区域是阳信洼陷,说明该区沙四上亚段和孔二段烃源岩没有遭受破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8.
依据延怀盆地深部的地温地压条件,用模拟实验方法测定了该区代表性岩石的纵波和横波速度以及石英、角闪石在一定深度相变引起的波速变化,提出在中地壳同时具备低速高导的物质可能不是含石英多的岩石而可能是含水矿物多的岩石;讨论了研究区域的地壳组成,认为上地壳的上部可能是由泥质灰岩一类的岩石组成,下部可能是由花岗闪长岩一类的岩石组成,没有低速高导层的地区可能是由花岗闪长岩和石英岩等组成,有低速高导层的地区可能由 相似文献
59.
60.
对华北地区韧性剪切带几种代表上、中、下地壳深度的糜棱岩及其围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纵波速度测定及各向异性研究.对实验样品的纵波速度测定得到以下结果:1.沿糜棱岩面理方向的纵波速度大于与面理垂直方向的纵波速度,差值为0.15—0.30km/s,各向异性为3%—5%;2.糜棱岩的纵波速度低于其围岩的纵波速度,差值为0.10—0.45km/s;3.中地壳角闪岩相糜棱岩的纵波速度各向异性高于上地壳绿片岩相糜棱岩和下地壳麻粒岩相糜棱岩的各向异性;4.地震波速各向异性与糜棱岩矿物优选定向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