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2篇 |
免费 | 476篇 |
国内免费 | 4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6篇 |
大气科学 | 352篇 |
地球物理 | 430篇 |
地质学 | 1146篇 |
海洋学 | 148篇 |
天文学 | 49篇 |
综合类 | 131篇 |
自然地理 | 3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120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94篇 |
1997年 | 83篇 |
1996年 | 100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冻土蠕变的渐进屈服准则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基于冻土蠕变的现象分析表明,冻土蠕变的破坏是由于冻土中非弹性变形积累的结果,在冻土的任何变形阶段都存在着非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的积累在一定条件下导致了冻土渐进屈服的出现,渐进屈服反过来又促进了冻土蠕变的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82.
斜坡病害与隧道变形问题雏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篇笔者通过几种隧道变形与斜坡变形的典型实例,初步总结了这种斜坡病在的产生与隧道开挖的相互关系。以及隧道开挖后斜坡内应力调整与病害大规模复活三者之间关系,并在本文中提出有传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
84.
华北克拉通北缘孔兹岩带大青山地区和集宁—凉城地区石榴花岗岩与深熔源岩(泥质片麻岩)在野外空间上渐变过渡、密切共生。石榴花岗岩中含有大量的源岩包体、残留体、残留矿物相/转熔矿物相,深熔源岩中也存在大量的石榴花岗岩团块,这些混合岩的岩性在宏观上具有不均一性。岩相学研究表明,石榴花岗岩与泥质片麻岩矿物组成相近,二者具有特征十分相似的石榴石,主要为残留矿物相/转熔矿物相。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榴花岗岩与泥质片麻岩拟合程度较好,均具有高TFeO/MgO值和Al2O3质量分数,K2O/Na2O值和CaO质量分数存在较大变化,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Ta、Nb、Ti和P等元素。与世界上典型的S型花岗岩成分偏离,大青山地区和集宁—凉城地区石榴花岗岩具有低SiO2质量分数(50.30%~73.10%)和高MgO+TFeO质量分数(1.6%~14.8%)。研究认为偏离正常S型花岗岩的成分范围与石榴石残留体带入和幔源物质添加有关。结合前人资料,认为大青山地区和集宁—凉城地区石榴花岗... 相似文献
85.
陷落柱中“止水塞”的快速建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通过注浆在特大型垂向导水通道——陷落柱中建立人工\ 相似文献
86.
桩长及水泥掺入量对柔性桩承载力等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弹性无限半空间体内的Mindlin应力解和分层总和法,计算分析了柔性桩的荷载传递规律,较详细地讨论了桩长、固化剂(水泥)掺入量对柔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形的影响。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87.
人工神经网络与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了神经网络模型与算法,对分析测试技术和相关学科中的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及在流程控制、错误诊断、参数估计、传感器模型、模式识别与分类、环境监测与治理及光谱与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等作了评述。引用参考文献113篇。 相似文献
88.
综合利用卡姆斯特煤田钻孔测井、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等资料,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卡姆斯特煤田八道湾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共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6个体系域。通过沉积基础图件、沉积环境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八道湾组沉积演化主要受古地形起伏、古气候条件等古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确定研究区内目的层段主要在高位和低位时期聚煤,湖侵时期不利于聚煤。通过详细研究卡姆斯特煤田八道湾组的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为今后寻找和开发卡姆斯特地区煤炭资源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9.
90.
早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作用:来自新疆哈尔里克侵入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新疆哈尔里克造山带的形成时间(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及其构造属性(岛弧/弧后盆地)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选择位于哈尔里克带内的奥尔达乌台克侵入体,对其成因及所揭示的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奥尔达乌台克岩体由一套成份连续的岩石组合构成,包括辉长岩、辉长闪长岩、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对闪长岩及其内部暗色包体进行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两者同时形成于~450Ma,为晚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反映奥尔达乌台克岩体普遍具有富H2O、高fO2的湿岩浆性质,富集LREE、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与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类似。高放射成因Nd(εNd(t)=+4.4~+5.9)和低初始Sr(0.7032~0.7044)同位素组成表明偏基性的岩浆很可能起源于年轻的俯冲带岩石圈地幔,生成的镁铁质岩浆一部分与壳源长英质熔体发生混合形成各类岩浆,另一部分则是经历演化后(分离结晶)直接添加到地壳中。因此,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和幔源物质的直接加入是古亚洲洋俯冲阶段陆壳增生的两种主要方式。Sr-Nd同位素模拟排除了区内存在古老前寒武纪陆壳的可能,陆壳主体应该是年轻的古生代大洋岛弧和洋壳。哈尔里克早古生代岛弧的确立改变了该带是泥盆纪岛弧或弧后盆地的原有认识,将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的时间追溯至奥陶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