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87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在讨论和明确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含义、分析层次和描述角度的基础上,以京津唐地区和2000年为例,构建了一个由25个指标组成的描述该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以主成分分析作为定量分析方法中的主线,对该地区该类脆弱性空间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初步的定量概括和综合。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空间变化主要表现为6种脆弱性模式,各模式反映的脆弱性空间差异在形式、幅度和主要驱动因素上各异;北京、天津、唐山和秦皇岛等大中城市的市区是研究区脆弱性最大的部位,大大高于全区脆弱性的平均状况,而较全区脆弱性平均状况明显小的地区则集中在京、津两地诸郊县,研究区其他地区的脆弱性状况大体围绕全区平均水平小幅波动  相似文献   
132.
今年是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曾有幸作为攻读地质力学的研究生,几次求教于先生,并聆听过多次先生的学术报告。他拳拳爱国之心、坚贞的民族气节,孜孜不懈于地质科学的探索,致力于中华的崛起,实为我辈之楷模。  相似文献   
133.
中国的巨灾风险与巨灾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灾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特别巨大损失,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事件。我国巨灾主要为特大洪水、大地震以及特大风暴潮、持续性大面积干旱。新中国建立以来,共有18个年份发生巨灾。巨灾频发的根本原因是,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多种异常动力活动强烈;减灾基础薄弱,巨灾防范能力不足。未来时期,巨灾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威胁依然严重,预测有11个高风险区,分布在东部沿海和部分中部地区。巨灾防范对策包括:提高认识、加强研究、建立管理系统及预警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等。   相似文献   
134.
青藏高原东北部小峡背斜是一个新生代发展起来的基底卷入型背斜.研究表明背斜的形成经历了三次重要变形,新生代早期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约49~29Ma),造成了西宁盆地顺时针旋转,在此变形中,背斜基底早期发育的北西向断层以及新生断层开始右行斜滑,造成了小峡地区盖层轴向北西向褶皱的形成,基底与盖层的变形类似Trish...  相似文献   
135.
雪峰山西麓中生代盆地属性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雪峰山西侧发育一系列的中生代盆地,它们的形成与后期变形是华南地区晚三叠世以来板内变形的响应。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雪峰山地区由于桃江-安化-溆浦断裂的左行压剪作用,在雪峰山西北侧形成早期沅麻前陆盆地,而在雪峰山中南段由于走滑作用形成拉分盆地,雪峰山西侧印支期并不存在统一的前陆盆地,其印支期造山规模很有限,为陆内造山。从白垩纪开始,雪峰山西麓盆地进入不同的构造体制环境,总体上经历了三期主要的盆地形成和改造事件。白垩纪早期沅麻盆地进入区域伸展阶段,该期的盆地并不是前人认为的前陆盆地,古水流表明物源为东西两侧的雪峰山和武陵山,而中期沅麻盆地继承早期的伸展体制,生长地层、地堑、地垒结构发育,古水流指示物源依旧是两侧山地,该期伸展可能与整个华南同期的伸展一样受控于同样的机制。进入新生代,雪峰山西麓盆地经历了两期重要的变形改造阶段,早期由于桃江-安化-溆浦的右行走滑,产生了北东向的主压应力,在沅麻盆地中产生了北东走向的张节理,这些节理在后期往往发育成正断层,造成这期变形的原因是由于55~25Ma之间,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在整个东亚地区产生的一系列右行走滑断裂所致。新生代后期变形体现在北西—南东向挤压,在沅麻盆地以及天柱盆地东缘形成了一系列的逆冲构造,古生界以及元古界逆冲于中生界之上,这期挤压在盆地中形成了稳定分布的一组共轭节理。这期变形与整个东部中新世变形可能有同一的构造背景,其原因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无关,而与菲律宾海板块于中新世左右由南向北运移并与华南大陆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136.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总被引:77,自引:31,他引:46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MONOC)是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观测技术为主,辅之以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VLBI)和人卫激光测距(SLR)等空间技术,结合精密重力和精密水准测量构成的大范围、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它是一个综合性、多用途、开放型、数据资源共享、全国统一的观测网络,具有连续动态监测功能。网络的科学目标以地震预测预报为主,兼顾大地测量等其他需要。该工程1997年开始建设,2000年12月全面完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7.
地理信息系统在综合减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8.
地球韵律的时空表现及动力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文章介绍了大洋底1566Ma以来六个时段增生构造的划分,前五个时段平均30Ma,具一定韵律性,以此与中国大陆175Ma以来岩浆 构造活动的分段进行了比较,它们共同的韵律时段是(30±8)Ma。文中还介绍了一组全球地震活动的分幕性及其空间展布的有趣现象,包括低、中纬度与高纬度地震20年左右的交替活动,南、北极区地震的交替活动,Ms≥8级大震呈现正交型与斜交型全球图像的分幕性交替活动,还有地球转速加速期和减速期地震发生地区的韵律性分布等。就上述中期和短期的地球韵律表现,进行了地球韵律判定的复杂性和动力学背景的讨论,强调了地球韵律的应用和地球本体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9.
现今地球动力学的某些问题和研究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历史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范畴和特点进行了简要说明,提出了地球动力学研究层次的划分,对现今地球动力学的三个重要问题,即地球的分层问题和地幔涌流模式的构想;全球构造格局的反对称性;经向构造两侧构造运动的差异和纬向的地幔流等进行了一般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0.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成藏模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油气藏形成的四个重要时期,即加里东、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油气聚集期,和两个主要的油气藏破坏期,即中燕山运动期和晚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期,依据生烃期的早晚和油气在完成初次聚集后至最终成藏定型是否突破了原始封闭体系,提出了新的成藏模式划分方案,将中国南方海相油气成藏模式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成藏模式3种类型,并分析了各类成藏模式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