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太湖流域水文设计成果修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荷娟  刘敏 《水文》2019,39(4):84-89
延长降雨系列至2010年,在2010年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条件下,对太湖流域防洪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水文设计成果进行了复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不同时段设计暴雨和设计洪量与防洪规划成果基本一致,个别水利分区受土地利用变化大等因素影响,设计洪量变化相对较大;太湖流域不同降水保证率年雨量与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基本一致,设计年径流量及多年平均径流量同样受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影响略有增加。总体而言,本次复核修订的水文设计成果不会对原规划成果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12.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草地类型, 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巨大。然而在外界干扰下, 使得本身就很脆弱的高寒草甸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为探究翻耕补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以疏勒河上游不同季节(4月、 6月、 9月)原生高寒草甸、 退化草甸和翻耕补播草甸土壤为对象, 研究了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可培养细菌数量介于4.3×106 ~ 4.5×107 CFU·g-1之间, 不同季节退化草甸与翻耕补播草甸土壤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原生高寒草甸, 且不同类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下可培养细菌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原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下土壤细菌在6月生物量最高, 4月最低; 而退化草甸与翻耕补播草甸土壤细菌生物量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 相关分析表明, 可培养细菌数量与土壤全氮、 植被盖度及土壤含水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 翻耕补播措施并没有恢复该区域微生物数量, 研究结果对于认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退化成因, 判断恢复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13.
将CNKI数据库1992~2017年中CSSCI、核心期刊、CSCD作为数据基础,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在期刊发文量方面,建筑学和规划学期刊暂时领先,地理期刊紧随其后,地理核心期刊中《经济地理》发文量最多;(2)发文作者方面,团队相互之间合作紧密度不强,团队影响力也有待提升;(3)核心关键词方面,以传统村落为基础上向保护、发展、影响因素等方面继续拓展延伸;(4)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是主要研究内容,3者之间呈现不断递进又相互交融的关系;(5)传统村落研究方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评价为辅。传统村落在地理学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基础,今后需要更多的理论借鉴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14.
长江河口及其上海岸带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讨论了磷的 5种存在形态及其分布规律。河口及岸带水体沉积物中磷主要是以有机磷 (OP)和无机磷 (IP)形式存在的 ,有机磷是有机质的组成部分 ,无机磷又可分为可溶性磷(DP)、铁结合磷 (Fe P)、铝结合磷 (Al P)、钙结合磷 (Ca P)。研究发现 ,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水平在 6 92 79~ 1570 99μg/g之间 ,无机磷含量在 2 2 0 0 2~ 92 8 33μg/g之间 ,占总磷含量的31 8%~ 6 0 5% ,而有机磷含量在 394 89~ 6 4 2 6 6 μg/g之间 ,为总磷含量的 39 5%~ 6 8 2 %。在分析水体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和变化的基础上 ,对磷在时空上的变化、与有机碳、总氮的关系以及污水输入影响等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并提出沉积物中铁结合磷 (Fe P)和铝结合磷 (Al P)可作为判断污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15.
长江河田及其上海岸带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敏  陆敏 《地学前缘》2000,7(B08):94-98
讨论了磷的5种存在形态及其分布规律。河口及岸带水体沉积物中磷主要是以有机磷(OP)和无机磷(IP)形式存在的,有机磷是有机质的组成部分,无机磷又可分为可溶性磷(DP)、铁结合磷(Fe-P)、铝结合磷(Al-P)、铝结合磷(Al-P)、钙结合磷(Ca-P)。研究发现,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水平在692.79~1570.99μg/g之间,无机磷含量在220.02~928.33μg/g之间,占总磷含量的31.8%~60.5~,而有机磷含量在394.89~642.66μg/g之间,为总磷含量的39.5%~68.2%。在分析水体喾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和变化的基础上,对磷在时空上的变化,与有机碳、总氮的关系以及污水输入影响等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并提出沉积物中铁结合磷(Fe-P)和铝结合磷(Al-P)可作为判断污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16.
对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部中条山地区古元古代中条群和担山石群岩石组合及地层详细调查研究,认为中条群为一套由粗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组成的多旋回沉积岩,变质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中条群经历了早期相对稳定到后期较活跃的转变。结合前人碎屑锆石年龄、源区特征和火山岩夹层年龄得出,中条群形成于2.1 Ga左右的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担山石群为一套砾岩-砂岩组成的磨拉石建造,碎屑锆石年龄显示,担山石群形成于1.85 Ga左右的碰撞造山阶段的前陆盆地内。结合前人研究,认为中条山地区古元古代盆地演化模式为,约2.1 Ga开始,西部陆块的前导洋向东部陆块活动大陆边缘之下持续俯冲,东部陆块西缘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沉积了中条群,约1.85 Ga开始,东部陆块与西部陆块之间的大洋闭合,陆陆碰撞开始,中条群发生挤压褶皱变形,陆壳加厚及随后的快速抬升和剥蚀形成前陆盆地的担山石群磨拉石。中条山地区古元古代弧后盆地向前陆盆地的转化支持华北克拉通最初西部陆块向东俯冲,经历了约1.85 Ga的东、西陆块碰撞并最终克拉通化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417.
评价时段为1997年间月至1998年11月3专项气候影响评价3.1气候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评价3.1.1冬小麦1998年冬小麦种植面积1211.2千公顷,总产409.53万吨,单产3380公斤/公顷,与1993~1997年五年平均相比,总产持平偏丰,单产持平。冬小麦播种前期降水偏少,后期降水增多,播种出苗前差后好。由于冬前降水偏多,气温偏高,部分地区小麦旺长,提前进入分荣期;越冬期气温继续偏高,降水偏多,无强冷空气影响,冬小麦基本苗和单株分美数比1997年多,小麦长势较好,二类以上苗比例达84.2%。初春气温变化剧烈,前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气…  相似文献   
418.
湖北省雨涝灾情评估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揭示湖北省雨涝主要致灾原因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根据199l~1998年湖北省30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气象资料及196l~1998年逐年雨涝灾情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湖北省雨涝灾情评估模式(湖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和雨涝年度灾情评估模型),并应用该模式对1999~2000年的雨涝灾情进行了评估。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19.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现代化水平 ,使其更好地适应整个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中国气象局于 1 998年底下达了“九五”期间湖北省级农气业务现代化二期建设任务。武汉中心气象台按照设计书要求和实施方案 ,综合运用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了湖北省农业气象业务系统 (HBAOS)的研究 ,使农气业务软件平台和产品分发方式得到了不断改善 ,提高了农气决策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自动化、系统化程度 ,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1 HBAOS结构设计1 .1 HBAOS总体结构HBAOS包括数据库管理、农业气象情报、农业气…  相似文献   
420.
刘敏 《湖北气象》1997,(3):39-41
随着我国灾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从风险角度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已成为灾害分析的一种新视角。本文基于灾害发生发展整个过程与作物全生育期可能遭受的各种气象灾害及其损失的关系,阐述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同时对其定性及定量风险分析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