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在分析现有居民地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将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比值居民地指数(RRI)相结合进行居民地信息提取的方法。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通过光谱采样及各类地物在4种指数上的取值分析,建立模型进行居民地信息提取及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可以实现居民地信息的自动提取,能提高居民地与裸地的可分性,减少背景地物的影响,总体精度为91.08%。  相似文献   
32.
浙江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浙江省1950年以来的地质灾害个例,分类统计滑体性质、微地貌、原始坡高、原始坡度和滑体结构,计算灾害数量和灾害规模,并结合2008年实地考察获得的不稳定斜坡资料,通过归一化来划定浙江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又将灾害发生时间划分成梅汛期和台汛期两大类型。对每一个类型,结合浙江省常规气象站点和中尺度雨量站资料,分别计算与地质灾害最近的气象观测点的当日雨量、前一日雨量以及连续雨日,利用拟合方法计算每日降水对灾害的贡献程度从而获得有效降雨量,根据地域气候特征计算每个气象站的各级预警临界值,从而划分地质灾害的预警级别,建立预报模型。最后对2010年梅汛期和台汛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报检验,TS评分分别达到89.5%和75.7%。   相似文献   
33.
小秦岭金矿区人为泥石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94-07-11小秦岭金矿区西峪内发生重大人为泥石流,造成51人死亡,数百人失踪,经济损失巨大.西峪内集体和个体矿点乱弃废石,堵塞沟道,在暴雨激发下,形成泥石流.目前矿区滥采、乱堆仍十分严重,部分沟段又被废石所堵塞,可能会再发生人为泥石流.  相似文献   
34.
泥石流最重度危险区内泥石流危害最严重或危害能力最强.论述了长江上游泥石流最重度危险区的泥石流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区内泥石流的防治现状,并提出了区内泥石流防治的原则和意见.  相似文献   
35.
区内共有21个小区,面积23.08万km ̄2,分布在8省区内.泥石流自然危险度指标级别以B级和C级为主,泥石流活动强度属强烈一中等.本区泥石流活动强度和危害程度不一,区域泥石流危害程度《部分单沟泥石流危害程度,区内有13个县市所在地受泥石流威胁或危害.本区泥石流防治已有一定基础,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泥石流灾害成因的分析研究,确定了预报模型中的各类参数,阐述了激发泥石流的静态和动态影响因子中各类数据及其获取方法,详细探讨了中小尺度的区域泥石流短临预报模型和方法.选择泥石流危害严重的四川省凉山州作为研究区,利用可拓学原理,在直接获取气象局降水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泥石流短临可拓预报模型.在 GIS 技术支持下,开发了凉山州泥石流短临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37.
我国登陆台风影响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环境脆弱的地区,台风的特大暴雨可以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本文分析了我国登陆台风影响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利用信息量方法,通过灾害的易发性区划来分析登陆台风影响区地质灾害特征,进而比较台风和非台风影响条件下地质灾害产生的地理条件和信息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强降雨条件下,地质灾害的触发地质环境条件较非台风降雨触发地质灾害明显降低,地质灾害脆弱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8.
泥石流预报中前期有效降水量的确定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韦方强  胡凯衡  陈杰 《山地学报》2005,23(4):453-457
前期有效降水量是泥石流预报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不同类型泥石流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形式,对土力类泥石流的形成主要是影响泥石流形成区土体的土壤含水量.在每次前期降水增加的土壤含水量和其有效降水量遵循相同衰减规律,以及每次前期降水的有效降水量和其增加的土壤含水量衰减过程都是相互独立的假设条件下,通过分析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到前期有效降水量与前期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可以确定前期有效降水量.通过对云南蒋家沟降水和土壤含水量的实际观测,对这个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出了前期有效降水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9.
基于WRF模式的云贵川渝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齐丹  田华  徐晶  韦方强  江玉红 《气象》2010,36(3):101-106
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基于ArcGis9.1的云贵川渝地区地质灾害预报系统。该系统是在可拓模型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其优点在于能将气象要素和地面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雨—地耦合的区域泥石流预报模型。系统采用区域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提供的高时空分辨率的精细降雨预报作为模型的动态输入,实现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的预报。目前,系统已经在中央气象台进行业务运行,每日在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提供的1小时间隔的数值降水预报支持下,定时启动预报系统。该预报产品目前已成为区域精细化地质灾害预报的重要参考。为了进行地质灾害预报效果的检验和评估,首先利用2007年6—7月份实况降水对WRF模型的预报降水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对区域性、持续时间长的暴雨过程预报能力较高,对于地质灾害预报服务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此外,对2007年7月2—5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部的部分地区的群发地质灾害个例分析及对2007年7月份该地质灾害预报系统的整体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系统囊括了该次灾情大部分灾情点,总体预报准确率较高,业务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8.13"四川清平群发性泥石流灾害成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汶川地震触发的大量崩塌滑坡改变了泥石流流域的物源条件,地震灾区震后泥石流活动呈现出愈加明显的高频率、群发性、大规模的特征.地处四川省绵竹市西北部的绵远河上游震后已多次暴发了泥石流.2010-08-13和08-18,在局地暴雨诱发作用下,绵远河上游的清平乡和天池乡境内的24条沟谷同时暴发了泥石流,冲出的固体物质高达1.08×107m3,其中仅清平乡附近,泥石流堆积扇规模就达到7.62×106m3,泥石流淤满河道形成了1.5 km2的堰塞体,致使14人死亡和失踪,清平乡境内大量震后重建的民房遭淤埋,泥石流多次中断九环线的重要支线--绵(竹)茂(县)公路汉旺-清平段,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3亿元.此次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剧烈的改变着震后局部的河流微地貌形态,对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规划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从汶川地震对绵远河上游泥石流流域物源条件的影响分析入手,着眼于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分析了2010-08-13(简称"8.13")特大群发性泥石流的成因:汶川地震后绵远河上游两侧支沟内积聚的巨最固体松散物源是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前提条件;1 h雨强达37 mm、累计达203.5mm的高强度暴雨是泥石流最直接的激发因素.泥石流物源区和堆积区的堆积物颗粒分析结果表明,泥石流以粘性泥石流活动为主.作为汶川地震后典型的次生山地灾害链过程,泥石流活动是自然地貌演化的必然结果,但此类远远超越常规规模和频率的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建议对危害居民点的重点沟谷提高泥石流治理标准,调整汛期的防洪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