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77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250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利用1958年1月-2019年2月广西凤山县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及复Morlet小波分析了凤山县近61a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凤山县逐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呈"单峰型"特征,降水主要集中在5-8月,其中最大月降水量值出现在6月份。(2)1958-2018年凤山县年冬春季降水量显著增多。年降水量和季节降量存在2-8a准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612.
李成玉    王义龙  吴东平   《世界地震工程》2022,38(4):120-131
柱脚节点是钢结构体系中的关键部位,其损伤将直接影响到结构体系的性能。基于损伤控制理念,提出了一种装配式L形连接件滑移摩擦柱脚节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柱脚节点模型,考虑摩擦界面是否设置填充板和外连接件是否设置加劲肋,以及改变轴压比、连接件竖肢和水平肢厚度等因素,分析不同参数对节点受力模式、滞回曲线、耗能能力和损伤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柱脚节点主要承受摩擦力和轴压荷载的作用,柱端在受力过程中发生滑移,通过摩擦机制耗能,避免主体结构发生塑性损伤。填充板的设置增强了结构的摩擦性能,且在不同轴压荷载下均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转动性能。在设置填充板的结构中,合理设置连接件竖肢厚度、水平肢厚度和加劲肋,在保证了节点摩擦耗能性能实现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保护主体结构优势,达到了损伤控制的预期。  相似文献   
613.
西沙群岛西科1井致密白云岩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前人证实其是由填隙物与围岩2个相互独立的岩石矿物学端元组成,同时西沙群岛远离陆架,其内碳酸盐岩中的地球化学指标尤其稀土元素可以很好地指示古海洋和沉积环境。作者以致密白云岩围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观察、SEM-ED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激光原位剥蚀技术分析其矿物及稀土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围岩中白云石以细晶白云石为主,包括自形、半自形及他形,孔隙细小,发育典型雾心亮边构造。稀土配分表现为LREE亏损、La正异常、Ce负异常、高Y/Ho值等典型海相碳酸盐岩稀土元素特征。此外Eu具有正异常,认为与来自海底的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14.
本文围绕原位热修复技术所存在的有效性和能耗难以评估的问题,基于原位热修复技术机制、影响因素、能效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原位热修复技术热量传递和污染物驱动机制,探讨热导率和电导率等原位热修复能效的影响因素;基于电阻加热(ERH)修复技术原位中试研究,分析了ERH系统的加热性能和该场地加热0100 d的温度场时空分布,解析温度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ERH存在电阻发热和电极井热传导两种机制,加热效率受电极井距离和地层环境影响,热量散失是未来原位热修复技术能效评估应关注和研究的因素。  相似文献   
615.
The Loess Plateau, located in northern China,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limate and ecosystem evolvement over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 In this paper, the preliminary autumn daily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surface energy and water exchange over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mesa region are evaluated by using data collected during the Loess Plateau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 pilot experiment (LOPEX04), which was conducted from 25 August to 12 September 2004 near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 of China.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a region with a typical landscape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known as "loess mesa". The experiment's field land utilizations were cornfield and fallow farmland, with the fallow field later used for rotating winter wheat. The autumn daily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and water exchange evidently differed between the mesa cornfield and fallow, and the imbalance term of the surface energy was large. This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sampling errors in the flux observations-footprint; energy storage terms of soil and vegetation layers; contribution from air advections; and low and high frequency loss of turbulent fluxes and instruments bias. Comparison of energy components between the mesa cornfield and the lowland cornfield did not reveal any obvious difference. Inadequacies of the field observation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emerged during the study, and some new research topics have emerged from this pilot experiment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616.
河西地区地表感热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西地区13个测站的资料和金塔试验资料,通过聚类分析和小波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河西地区地表感热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西地区13个站感热输送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5月或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3~4月份普遍急剧增大,在10~11月急剧减少。近50年间,河西地区大部分台站春季感热输送呈上升趋势,夏季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春季感热通量的主要显著性周期为3年。河西地区中部春季感热变化与风速、地气温差变化的相关关系都比较好,在河西西部春季感热变化与风速的相关关系较好,而在河西东部春季感热变化与地气温差的相关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617.
广泛分布于城乡各地的社会视频监控是震后获取地震灾情的重要数据源。基于地震视频灾情判读系统,对基于视频运动估计方法的主要技术原理和分析处理过程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于2017年浙江临安4.2级地震影响场快速评估中。结果表明:利用该改进方法在震后4h内得到了基于社会监控的烈度分布,计算得到的最高烈度与现场实际调查相同,等震线优势方向与现场工作结果一致,V度面积和现场工作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618.
谢家沟金矿是胶东地区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矿床类型为“焦家式”与“玲珑式”的过渡类型。对矿床3种主要矿石类型、不同中段的22个矿石样品进行了黄铁矿热电性测试,结果表明黄铁矿以N型导电为主,早期形成的黄铁绢英岩中黄铁矿热电系数最大,主成矿阶段形成的黄铁矿—黄铜矿绢英岩次之,晚期的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最小;从+130m中段到+242m中段,N型黄铁矿的出现率逐渐变小,热电系数也随之下降,认为矿体的浅部已被剥蚀,N型黄铁矿出现率表现较好的连续性说明深部资源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619.
西南盆地边缘红层地区用水困难,通过研究重庆綦江地区岩性、地貌、构造、地下水流量等,总结了綦江红层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富集规律。研究区地层岩性以砂泥岩为主,地下水分为红层风化带裂隙水、红层承压水和红层基岩裂隙水三类,其中红层承压水富水性相对较好。研究区地下水根据不同的供水目标划分为水量丰富、水量中等、水量贫乏、水量较贫乏和水量极贫乏5区。总结了不同富水区的水文地质特点。  相似文献   
620.
Rb作为一个具有中度挥发性、流体活动性、在岩浆过程中呈不相容性的碱金属元素,能为各种地质过程和物质源区提供制约;同时,87Rb是放射性母体,Rb-Sr定年体系在确定长时间尺度的地质体年龄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传统研究认为特定地质年代下Rb同位素比值(87Rb/85Rb)是一个定值,但随着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和质谱分析精度的提高,高精度Rb同位素组成得以测定,其结果显示,不同地质样品存在明显的Rb同位素组成的差异,意味着地质过程中存在Rb同位素的分馏。Rb同位素分馏能否为示踪Rb的地质过程提供更多有用信息,是否会对传统Rb-Sr定年体系产生影响,这些基础性的问题目前仍然没有答案。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不同地质储库的Rb同位素组成,发现不同地质过程中的Rb同位素分馏,探讨其发生的控制机制。然而,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非常欠缺。文章回顾了近20年来国际上地球科学领域中的Rb同位素已有的研究,包括技术方法、分馏机理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主要包括:(1)总结了Rb同位素组成测定的化学纯化及仪器测量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点评,同时指出谨慎的化学前处理方法及质谱测定流程是获得高精度Rb同位素组成结果的基本前提;(2)收集了现有的地外样品Rb同位素组成数据,简述了Rb同位素在宇宙化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指出Rb作为一个中度挥发性元素,对太阳系行星的吸积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3)对Rb同位素在地质过程中潜在广阔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例如完善经典的Rb-Sr定年体系,限定壳幔及地壳内部的分异过程,制约大陆硅酸盐岩风化,以及揭示超大型Rb矿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