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7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用测井曲线求原煤炭分含量,是当前煤田地质勘探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开展无岩心钻进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在邵明及邢北勘探区,开展了应用人工放射性曲线,求原煤灰分含量的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92.
基于西藏定日气象站1980~2019年逐月平均气温、0~20cm浅层地温资料,应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近40a定日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0年来,定日各层(除5cm外)年平均地温均呈升温趋势,升温幅度为0.03~0.187℃/10a,0cm升温率最大,15cm升温率最小,5cm地温呈不明显的下降趋势,春、冬季各...  相似文献   
93.
西藏衣珠兴拉地区位于班公湖-怒江带东段,属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系构造带向南转折的藏东三江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具有良好的多金属矿成矿条件,是寻找铬铁、铅锌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依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研究表明:1)通过分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相关性分析,认为Ag、Au、Cu、Pb、Zn、Sb等为本地区主要成矿元素;2)利用因子分析研究了元素组合特征及异常分布规律,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和已知矿床(点)信息,认为该区多金属矿化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有关,具有明显的高中低温分带性;(3)划分出4处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即拉桑卡-尼尼拉卡铬铁矿Ⅰ级成矿远景区、母拉同Ⅰ级成矿远景区、根达卡-曲功马Ⅱ级成矿远景区、摘龙-瓦昌达铅锌钨锡多金属成矿远景区Ⅱ级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4.
杜军  牛晓俊  袁雷  次旺顿珠 《冰川冻土》2020,42(3):1017-1026
利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5个气象站1971 - 2017年逐月平均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降水量和逐年最大冻土深度等气象资料, 以及卫星遥感资料, 采用线性回归、 相关系数等方法, 分析了自然保护区气候(气温、 降水等)、 水体(湖泊、 冰川)和植被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 近47年自然保护区年平均气温以0.46 ℃·(10a)-1的速率显著升高, 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和亚洲地表温度的升温率。四季平均气温升温率为0.37 ~ 0.55 ℃·(10a)-1, 升幅在冬季最大、 夏季最小。年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 增幅为11.0 mm·(10a)-1, 主要表现在春、 夏两季。近43年(1975 - 2017年)色林错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 平均增长率为38.48 km2·a-1。1973 - 2017年, 普若岗日冰川面积整体上趋于减少, 平均每年减少2.11 km2; 自然保护区年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率为-35.7 cm·(10a)-1。1999 - 2013年保护区NDVI增幅达25.3%, 平均每10年增加0.0184, 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总之, 近47年自然保护区表现为气候暖湿化、 冰川退缩、 湖泊扩涨、 冻土退化、 植被覆盖增加的变化特征, 而冰川变化引发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循环过程的变化, 无疑将给高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5.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国土资源部在推进建立节约集约用地8项制度、制定《节约集约用地规定》基础上,最近又印发了《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目标和严格用地规模管控等7项重点任务,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如何加强和改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建设用地的全程监管工作,并将其作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6.
城市景观湖泊对温室气体的收支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南京市莫愁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温室气体分析仪法实时监测湖泊水—气界面CH4通量,分析湖泊主要温室气体CH4在日尺度和季节尺度上因冒泡和扩散排放方式不同对其通量的影响,探究影响湖泊CH4通量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日尺度上,四季24 h内CH4均呈排放状态,受白天冒泡影响,四季CH4总通量均存在白天高于夜间的日变化特征。(2)在季节尺度上,莫愁湖CH4排放通量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受冒泡通量的影响夏季CH4通量明显高于春、秋、冬三季;B区的CH4总通量(6.04 nmol/(m2·s))显著高于A区(3.82 nmol/(m2·s)),水体的营养化程度和离岸距离是空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A、B两区CH4排放夏季以冒泡排放为主,春、秋、冬以扩散排放为主。(3)在日尺度上,CH4  相似文献   
97.
对1970年以来西藏地区139组5级以上地震序列类型进行统计及特征分析,发现西藏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序列以主—余型和孤立型为主,约占79.1%。随主震震级的增加,主—余型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孤立型和多震型所占比例减少。绝大多数地震的最大震级余震在主震后3个月内发生。西藏地区多震型地震主要发生西藏中强以上地震活跃时段,因此在西藏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频度较高时需注意多震型地震的发生。从地震序列类型空间分布来看,孤立型地震和主—余型地震大多发生在构造相对单一的地区,而多震型地震则大多发生在构造复杂且存在多组构造交汇的区域。  相似文献   
98.
99.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全省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十分关注,2002年底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2]27号),率先在全国推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城镇规划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