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矿区自然分布的树木从环境中吸收重金属元素,并在形成层发育过程中将重金属元素储存在年轮中,通过分析年轮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可以半定量判定不同污染途径对年轮中重金属元素的贡献率,进而重现矿区环境变迁历史.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年轮化学在环境污染分析中的应用案例,针对影响年轮化学分析精度的各种环境因素,结合矿区污染特征,探...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重金属中低污染农田的生态、安全利用难题,在广西环江典型的砷、铅复合污染农田上开展了低积累高耐性甘蔗品种的筛选。研究发现:不同甘蔗品种的产量差别较大,桂引9号的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在所有7个参试品种中表现最好的,分别达到了每公顷187.5 t 和27 t,比桂糖00-122高出127.0%和86.0%。同时该甘蔗品种蔗汁中的砷、铅含量均低于国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所规定的限值。因此,在重金属中低污染农田上种植桂引9号能获得较大的蔗茎产量和安全的农产品。这一研究结果将促进华南地区大面积的重金属中低污染农田的生态、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13.
广西环江流域硫污染农田的土壤酸化与酸性土壤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矿业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将矿石中伴生的还原态硫带入土壤而导致周边土壤酸化, 是目前矿山周边普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本文以广西环江为例, 探寻大面积农田酸化的原因和 酸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矿物组成分析(X-ray)、硫形态分析(EXAFS) 和同位素分析 结果表明: 环江农田土壤酸化的原因是洪水携带含硫尾砂进入农田, 还原态硫氧化产酸导致 土壤酸化。由于矿渣中还原态硫的污染, 受污染土壤的酸度、铁和硫的浓度显著高于未受矿渣污染的土壤。大环江沿岸出现不同的污染特征: 上游土壤的Fe, SO42- (SS)和St 含量较高, 但土壤尚未发生明显酸化; 中下游农田土壤H+ 和SO4 2- 含量较高, 土壤发生明显的酸化现象, 还存在继续酸化的风险。土壤受还原态硫污染后, 如果将旱地改为水田, 则可以降低土壤还原态硫的氧化速度和减缓酸化速度。  相似文献   
14.
遥感技术为监测煤矿粗放式开发利用导致的资源环境破坏提供了便利,而绿色发展理念视角下对煤矿资源及周边生态环境的监测对遥感技术进一步提出了识别内部精细类型、开展长时序格局演变的新要求。为此,本研究基于高分六号(GF-6)影像、Landsat系列影像和谷歌地球历史高分影像,在内蒙古典型煤矿区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提取了2007—2019年包含露天采矿场、覆煤区、排土场和复垦区4种类型的煤矿区空间范围数据,从煤矿开采与治理趋势和煤矿开采与治理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2个方面对该煤矿区的时空格局演变展开分析。结果显示煤矿区在2010年以前处于集中开采阶段,对周围土地利用侵占的主要用地类型为草地,在2010年后逐渐开始开展治理工作,且2015年后治理趋势超过开采趋势,实现了从“先开采后治理”到“边开采边治理”的转变。研究表明结合多源遥感影像可以实现绿色发展理念视角下煤矿区含内部精细类型的长时序动态监测,开采与治理相关结论可以为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评估和政策演进的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土地污染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为交流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和矿山土地复垦的研究进展,“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暨863重点项目进展研讨会”于2008年5月9~10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会议由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环境修复中心、地表环境化学过程与健康  相似文献   
16.
土壤重金属元素迁移模拟方法在矿集区适用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鹏炜  周小勇  杨军  陈同斌  雷梅 《地质通报》2014,33(8):1121-1131
选择合适的模拟方法预测重金属的迁移对于防治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介绍土壤重金属的垂向迁移和水平迁移2种方式,比较了垂向迁移中的经验模型、分相模型和整体模型,以及水平迁移中的SWAT模型、随风迁移模型的优缺点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这些模型在矿集区重金属迁移模拟中的适用性,为矿集区选择合适的土壤重金属迁移模拟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个旧锡矿区大屯盆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乔鹏炜  周小勇  杨军  雷梅  陈同斌 《地质通报》2014,33(8):1253-1259
土壤中的重金属直接影响农业安全生产,掌握不同耕地和土壤类型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可为削减生态风险提供依据。通过实地调查,对云南个旧锡矿区松树脚矿大屯盆地不同耕地和土壤类型的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基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Cd、Cu、Cr、Ni、Pb和Zn七种元素中,As和Cd是大屯盆地农田土壤的主要污染因子,两者对污染程度的贡献率为97%,其中Cd的贡献率为68%;两者对生态风险的贡献率为87%。旱地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大于水田,红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大于红色石灰土。从空间来看,个旧大屯盆地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呈现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