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北半球的许多天气现象与南半球的大气环流有关[1],尤其是南半球的气旋发展及其路径的变化[2-6],真实地反映了南半球大气环流的特征.对南半球气旋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对南半球的大气环流研究有重要意义,对热带地区乃至北半球的气候研究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拟在分析南半球气旋发生频数特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其与赤道太平洋水温和南方涛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2.
El Nio events with an eastern Pacific pattern(EP) and central Pacific pattern(CP) were first separated using 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REOF).Lead/lag regression and rota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RSVD) analyses were then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zonal wind(SZW) anomalies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anomalies in the tropical Pacific.A possible physical process for the CP El Ni o was proposed.For the EP El Ni o,strong westerly anomalies that spread eastward continuously produce an anomalous ocean zonal convergence zone(ZCZ) centered on about 165°W.This SZW anomaly pattern favors poleward and eastward Sverdrup transport at the equator.For the CP El Nio,westerly anomalies and the ZCZ are mainly confined to the western Pacific,and easterly anomalies blow in the eastern Pacific.This SZW anomaly pattern restrains poleward and eastward Sverdrup transport at the equator;however,there is an eastward Sverdrup transport at about 5°N,which favors the warming of the north-eastern tropical Pacific.It is found that the slowness of eastward propagation of subsurface warm water(partly from the downwelling caused by Ekman convergence and the ZCZ) is due to the slowdown of the undercurrent in the central basin,and vertical advection in the central Pacific may be important in the formation and disappearance of the CP El Nio.  相似文献   
53.
EINino与南方涛动及其对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锦年 《热带海洋》1990,9(2):71-77
  相似文献   
54.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化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场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迪  陈锦年  左涛 《海洋学报》2013,35(6):21-30
通过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化的多年统计分析,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副高面积和强度均存在3~4 a和11~14 a显著周期,副高西伸脊点存在3~5 a和准13 a显著周期。副高面积和强度变化基本一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SST)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西伸脊点与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则存在负的相关关系。赤道太平洋不同经度的SST与副高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赤道中太平洋SST异常与副高变化的关系最为密切,东太平洋相对偏弱,而西太平洋呈现相反的相关关系。由此可以认为,赤道中太平洋异常SST变化是影响副高变化的关键区域。根据它们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它们二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对2013年春夏季副高的强度和西伸脊点位置变化进行了预测,为2013年我国汛期降水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5.
本文对青岛地区多年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相关分析发现青岛地区汛期降水与前期黑潮区域海气热通量变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前期(超前20个月)黑潮区域海气热通量出现较常年偏多(少)时,后期青岛地区汛期降水将会出现偏多(少)的趋势,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对青岛地区2012年汛期降水进行的预测结果表明,青岛汛期降水为正常略偏少。  相似文献   
56.
陈锦年  左涛  汪洋  王宏娜 《海洋通报》2013,32(5):514-520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标志着中国雨季的开始。准确预测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时间对中国的降水预报具有 重要参考意义。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南海低层850 hPa 高度区域动力学和热力学方法来判断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这种判断 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在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受台风(或热带低压系统) 和副热带高压异常位置的影响,利用低层区域 动力学和热力学方法来确定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似乎略显不足。综合大气环流方法和副热带高压异常变化特征分析等方法, 客观确定了201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为2012 年我国汛期降水特点提供参考依据。最后简单回顾了采用印度洋海气热通 量预测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可行性,为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深入研究及其机理探讨提供了又一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7.
本文选用1951—1986年赤道太平洋(10°S—10°N,180—85°W)海表面温度(SST)与南方涛动指数及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重点探讨了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得出了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认为与选取代表赤道太平洋平均海面温度的海区范围和选用代表南方涛动的两个气压站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8.
1 IntroductionManymeteorologistsandoceanographerspaidmuchattentiontothestudyofthemechanismofENSOformanyyears,suchasBjerknes(1 966) ,Wyrtki(1 975) ,McCreary(1 983 ) ,Philander(1 984) ,ZhangandChao(1 993 )andMcCPhaden(1 998)havemadegreatdevelopmentinthestudyofENSO .Especiallyinthe 1 990’s,withtheincreasingofthedatainthedeepocean ,thesomeonearguedthattheENSOepisodehadcloserelation shipwiththeeasterntransportationoftheanomalousseasurfacetemperatureinthewestPacific(LiandMu 1 999;Huang 2…  相似文献   
59.
应用欧洲中心(ECMWF)N日08时客观分析资料、中国测站降水资料、OLR资料和NCEP2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1976~2006年的逐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利用合成分析、小波分析和带通滤波等方法,初步分析了2005年东亚夏季风的活动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发现2005年6月东亚夏季风活动出现明显异常,其中31~32候季风前沿异常停留在南海-菲律宾一带以及华南西部,33~35候季风前沿停滞在华南地区,较常年明显偏南,造成了我国华南洪涝;36候季风前沿跳至黄淮地区,导致长江空梅、黄淮地区多雨。进一步研究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槽脊活动异常及热带和中高纬度低频振荡是导致2005年6月东亚夏季风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出的海洋大气参数,应用目前世界较为先进的通量算法(CORAER 3.0),计算了西太平洋区域海-气热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首先分析了海-气热通量的多年平均场和气候场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而对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海-气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感热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黑潮区域,潜热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北赤道流区和黑潮区域。在气候平均场中,黑潮区域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暖池区域感热通量除了春季较小外,冬、夏和秋季基本相同,而潜热通量最大值出现在秋、冬季,最小值出现在春、夏季。另外,海-气热通量还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存在16 a周期,与南海夏季风爆发存在相同的周期。由相关分析可知,4月份暖池区域的海-气热通量与滞后3 a的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这种时滞相关性,可以用于进行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预测,为我国汛期降水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以上结论,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2012年的南海夏季风爆发进行了预测,预测201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将偏晚1~2候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