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篇 |
大气科学 | 42篇 |
地球物理 | 1篇 |
地质学 | 46篇 |
海洋学 | 10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1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吉林省城市住宅采暖气候耗能距平序列的建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中均缺乏历年采暖能源消费数据,在分析气候变化对采暖能耗的影响时,始终存在着一个瓶颈。为此,提出了一种城市住宅采暖气候耗能距平序列的建立方法,这种方法把气候变化因素与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如人口、人均居住面积等)结合在一起,较直观地反映了气候变化对城市住宅采暖耗能的影响。以地处高纬的吉林省为例,利用吉林省历年城镇人口、城镇人均居住面积、采暖度日数以及单位面积采暖耗煤量指标,建立了吉林省历年采暖气候耗能距平序列。结果表明:相对于1971-2000年30 a平均气候状况,吉林省2001/2002年的采暖期理论上因气候偏暖可以节约35.98万t标准煤,而2000/2001年采暖期因气候偏冷需要增加15.5万t标准煤。 相似文献
92.
经过20多年的实践,煤炭系统已能较好地实现落差≥5m断层、煤层5m起伏的二、三维地震勘探.受大道距(10~20m)、多组合、高频(60Hz、100Hz)检波器的幅频响应、狭长的束状观测系统、炮检方位角变化引起频率降低等因素的影响,极大地约束了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SI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以小道距、不组合、单点宽频数字检波器接收,无采集站的宽频带、高密度、高保真度、高精度的数据采集方法等独有特点,可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垂向、横向分辨率,探测落差≤5m的断层、控制直径≤15m陷落柱等微小地质构造,适应煤矿回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3.
95.
96.
基于镉对6种渤海本地种的急性致死效应实验和收集的毒性数据,参考美国双值基准法制定框架,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推导镉的海水水质基准最大浓度值和基准连续浓度值.实验结果表明,镉对6种渤海本地种的LC50/EC50值为4.46~50.0 mg/L,各物种对镉的敏感性排序为青岛大扁藻>褐牙鲆>许氏平鲉>日本虎斑猛水蚤>褶皱臂尾轮... 相似文献
97.
文中使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臭氧柱总量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大气臭氧柱总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低纬度地区是臭氧柱总量最低的地区,纬向分布明显,臭氧柱总量随着纬度向北极的增加而增大;夏季臭氧柱总量最大值出现在北半球高纬度约80°N的地区,最低值出现在热带地区;秋季臭氧柱总量最大值出现在55°N左右的地区;最小值出现在赤道地区。冬春季,臭氧柱总量的最低值均出现在热带地区,最高值出现在北半球约50°~60°N的高纬度地区。 相似文献
98.
渝南申基坪铝土矿矿区钪的分布规律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渝南申基坪矿区四个典型钻孔中铝土矿(岩)和稀散元素钪的研究,发现A12O3主要分布在含矿层位的中上部和中部,其矿石类型主要为土豆状、砾屑状和致密块状,Sc主要分布在含矿层位的中下部和下部,主要赋存的岩石类型为黏土岩和铝土岩。Sc和A12O3的相关系数平均值r=-0.62,即负的中等相关;Sc和A/S比值(Al2O3/SiO2)的相关系数平均值r=-0.44,即负的弱相关;四个钻孔Sc和∑REE平均值r=0.285,为正的弱相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明,申基坪矿区绝大多数铝土岩具有富集LREE、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的特征。铝土矿及其伴生元素Sc可能来自下伏地层的碎屑岩和铝硅酸盐岩类,铝土矿 相似文献
99.
100.
通过对太古宙和古元古代花岗岩成分判别分析,提出了鲁东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可能分为3期,第一期为中太古代TTG组合,发育不完全;第二期为新太古代T1T2G1组合,具有贫K2O的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第三期为古元古代早期G2组合,仅具富K2O的钙碱性演化趋势。探讨了不同组合花岗岩的形成环境,新太古代T1T2G1组合为岛弧环境,古元古代早期为大陆碰撞环境;不同的花岗岩类岩石组合分别对应的陆壳成熟度为:T1T2G1组合为新生的初始不成熟陆壳,G2组合则为最终的成熟陆壳。鲁东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随时间从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早期的演化,记录了鲁东大陆地壳形成的完整的地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