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防治心绞痛(A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获取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并通过文献检索进行补充。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模型。采用DrugBank、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筛选AP的关键靶点,与药物成分靶点取交集获取潜在基因作用靶点。使用软件的拓扑分析插件筛选核心成分与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对成分-疾病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Autodock软件将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到300个活性成分靶点,获取疾病靶点1216个,取交集获得潜在基因作用靶点124个,筛选出核心靶点30个,对应100个核心药物成分,发挥作用的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等,核心靶点为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等。富集分析推测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主要经过癌症调节、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等20条相关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中槲皮素、山柰酚与TNF、Akt1结合性较好。结论: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可能通过核心成分槲皮素与山柰酚、核心靶点TNF、Akt1,经由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发挥防治AP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2019长宁发生M_S 6.0地震,利用CODE全球电离层格网数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数据、震中区域GPS数据,分别计算全球、中国区域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异常分布及震中区域站点VTEC时间序列,揭示此次地震发生前后不同空间尺度电离层异常扰动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发生前3天(6月14日),长宁震区上空出现连续电离层异常扰动现象,异常空间分布呈现向磁赤道偏移趋势。VTEC结果的时、空尺度变化反映,本次电离层扰动可能与长宁地震孕震过程有关,可为川滇区域临震电离层异常扰动监测及地震分析预报提供震例依据。  相似文献   
83.
刘江  王明  陈聪  饶太国 《华南地震》2021,41(2):61-70
基于C/S架构,采用C#、MySQL、ArcGIS等技术设计开发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产出系统,通过手动和自动模式快速产出全球VTEC、中国区域VTEC异常分布、空间环境参数及中国区域格网点VTEC时序曲线.系统实时监测全球VTEC、中国区域VTEC异常扰动变化,可测试地震—电离层监测在中国区域的应用效能,尝试为地震监...  相似文献   
84.
辽东地区翁泉沟硼矿区露天采场产出一条切穿硼矿体的二长花岗岩脉.本研究采集了该二长花岗岩脉的薄片、化学分析样品,并进行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测试分析.该二长花岗岩脉具有高SiO2含量,为71.82%~75.68%,较高的Na2O+K2O含量,为8.41%~10.57%,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岩脉中锆石颗粒呈自形柱状,CL图中较黑,因铀含量较高引起.U-Pb上交点年龄为1842±29Ma,其中9个测点得出1842±30Ma的加权平均年龄,反映了该花岗岩脉侵位于古元古代晚期,同时翁泉沟硼镁铁矿成矿应早于该时代.此年龄与前人研究古元古代胶辽吉造山过程中变质作用峰后时间相吻合,反映了古元古代造山作用过程中伴随了硼矿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85.
【研究目的】锰矿作为一种金属矿产,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黔阳成锰盆地是中国重要的锰矿基地,其锰矿床类型为赋存于南华系大塘坡组地层中的一套海相碳酸锰矿床,资源储量大,开采历史长,但其成矿模式尚不清楚。【研究方法】本文以锰矿集中分布的湖南靖州地区为例,在野外剖面实测、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Co/Zn-(Cu+CO+Ni)图解、Fe-Mn-(Cu+CO+Ni)×10三端元判别图解、(Zr+Ce+Y)×100-(Cu+Ni)×15-(Fe+Mn)/4三角图解以及Al/(Fe+Mn+Al)比值、(Fe+Mn)/Ti比值和Fe/Ti比值等一系列判别指标分析了锰矿中锰元素的来源。利用锰矿石的V/Cr、Th/U、Ce/La以及Ce标志分析了锰矿石沉积时的古环境。【研究结果】黔阳成锰盆地靖州地区锰矿石中锰元素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系统,沉积时水体处于贫氧—缺氧环境,前期形成的断裂带为锰元素的运移提供了通道。【结论】黔阳成锰盆地靖州地区锰矿石是冰期由地壳深部经众多断裂带上升到海盆中的锰元素,在间冰期与海水中的CO23-相结合富集而成。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08口钻井的地温数据(BHT、MDT、DST)进行校正、分析,以点到面重构白云凹陷的现今地温场,再结合地质与地球化学资料,正演恢复白云凹陷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研究结果显示:(1)白云凹陷具有变地温场,地温梯度分布在35~60℃/km之间,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2)受控于白云凹陷变地...  相似文献   
87.
对南海某海域深度100~400 m的海底浅层(约2 m埋深范围)沉积物柱状样在接近海底水压力下进行三轴应变-声学同步测量,结果表明沉积物纵波声速有两个特征:(1)从应变过程开始到结束,沉积物纵波声速不断变化;(2)平均声速随着平均静弹性模量的增加,由大变小又由小变大,存在声速最小值。这些结果与海底浅表层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围压、颗粒的结合状态改变有关。此外,沉积物动弹性模量和孔隙度呈良好的负相关性,这与孔隙度增大含水量增大有关;动弹性模量是静弹性模量的10~100倍,这主要与三轴应变试验的应变数量级与声波振动产生的应变数量级的差异大有关。采用本论文实验测量的数据分别建立了双复合参数-声速和孔隙度-声速经验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双复合参数-声速公式声速预报误差约是孔隙度-声速公式的1/4,表明双复合参数-声速公式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88.
为建设符合新发展需求的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提高气象服务效率和集约化、现代化水平,设计了广东省公共气象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有集约发布、产品库、产品制作等模块,能够为值班员提供产品制作、发布、存储、查询服务等功能。  相似文献   
89.
陈慧  赖亚胜  陈聪 《广东气象》2022,44(1):74-76,80
通过对电源系统SPD几种常见的组合方式用8/20μs电流进行冲击试验,测出每种组合的残压和通流以及冲击前后的静态参数,通过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常见的电源系统SPD组合方式中两压敏电阻并联时的通流最大、残压最小,而压敏电阻串联时的残压最大、通流最小;采用多个压敏电阻并联适用于暂态过电流较大的保护场合;压敏电阻与气体放电管串联时,残压稍高,通流量增大,无漏电流,但反应时间变长,适用对SPD响应时间要求不太高的电路中;压敏电阻漏电流随着冲击电压的增大不断升高,所以应定期检测,及时更换。  相似文献   
90.
二连盆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产铀盆地,近年来盆地中部相继发现一批古河道型砂岩铀矿床,预示该区域具有明显的找铀前景.结合该区铀成矿与地层结构、断裂、砂体、氧化还原过渡带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地质认识,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对成矿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探测试验研究,分析研究成矿有利区平面上的重力异常、磁异常、放射性异常特征,以及剖面上的地震响应特征,半定量地建立了成矿有利区的综合地球物理预测模型:平面上,矿(化)体主要位于剩余重力异常的梯度带及附近,异常范围主要于-1×10-5~1×10-5m/s2,位于"两高夹一低""U"型和"高、低"半"U"型土壤氡浓度异常带上,位于"高、低"半"U"型剩余磁异常的过渡带部位.剖面上,矿区主要位于宽缓"U"型充填状河道地震相体内,"U"型河道的两侧及内部多出现弯曲、间断、陡立等类似断层的同相轴特征,"U"型河道内部矿(化)体多呈中弱振幅、中低频率、低连续性的杂乱状地震反射特征.利用该模型在二连盆地中部预测了1片铀成矿有利区,后期通过调研分析预测区内钻孔资料,验证了该预测结果是有效的.表明本文建立的"重力+地震+测氡+磁测"组合找矿方法和预测模型,可提升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预测效果,可为类似地区铀矿勘查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