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济阳坳陷南部横向变换带构造演化及其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海港  陈清华 《地质论评》2012,58(5):893-900
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分析了济阳坳陷南部中、新生代不同构造运动期与多位态主断裂(系)相伴生的横向变换带特征。研究表明,印支运动期横向变换带为NNE向展布,由侧向挤压褶皱和侧断坡组成;燕山运动期横向变换带走向为NEE向,由传递断层和横向凸起构成;而喜马拉雅运动期横向变换带则表现为NW向,由走向斜坡和传递断层组成。横向变换带构造演化使其不同构造部位具有叠加与迁移演化的差异性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构造背景,造成了油气的差异聚集,其中变换带叠加可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带,变换带迁移则造成"满洼含油"的油气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基于瓦斯涌出异常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报软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瓦斯突出孕育过程中瓦斯涌出异常特征,结合计算机软件进行瓦斯突出预报。利用软件实现了对瓦斯浓度数据中异常信息的提取,并通过图形形式实时显示突出前夕瓦斯浓度变化趋势、幅度等异常征兆,可直观、明了地反映突出早期信号,对防治突出,减少事故,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清华  刘振 《地质论评》1994,40(7):19-25
中一高开发区复杂断块油田精细层序地层学研究工作艰巨而复杂,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较为有效而实用的工作方法与程序是:地震反射标准层宏观控制,标准化石、古生物组合标定,小型不整合面的识别,资料井分类,小区划分与标准井组合,层序地层模式归纳,与精细地层层序的建立及验证,共包括7个步骤。.  相似文献   
14.
河南西峡恐龙蛋壳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恐龙蛋壳化石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特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了恐龙蛋壳化石的组织结构。对恐龙蛋壳化石做了碳、氧同位素分析,经研究发现,恐龙蛋壳化石碳、氧同位素异常主要与成岩次生变化有关。要从恐龙蛋壳化石的碳、氧同位素上去追索恐龙的食物类型、生态环境及其绝灭原因等,必须对恐龙蛋壳化石的原生碳酸盐矿物和次生碳酸盐矿物加以分离。  相似文献   
15.
方法简介地表地球化学勘探主要是通过对地表样品的含量分析,查明各项地化指标的平面分布规律和迭合情况,再根据区域背景和指标异常下限,确定出指标数值异常区。因为化探指标异常本身包含着地下含油气情况的信息,所以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就可以为油气勘探和评价提供依据,进而指出地下油气分布的有利区。西藏措勤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刚刚开始,油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将成为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地表取样条件的研究是大规模油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中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我们结合野外施工作了初步研究,取得一些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下扬子下寒武统幕府山组泥、页岩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地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孢粉相方法,在明确有机质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及烃源岩形成环境.幕府山组有机质组成单一,无定形含量普遍在90%以上,低等水生生物是其主要来源,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烃源岩分布较为集中,TOC高,类型好,是较深水、闭塞、准厌氧到厌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东部油田中高程度的油气勘探而兴起的强调油气运移通道的勘探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对于油气运移通道研究中各要素的相互配置及其联合起来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所起的关键作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综合应用地质、钻井、测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在系统研究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移通道的类型、组合样式、运移方向、运移动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湖相条件下,常发育沉积水体单一向上变浅的高频旋回,旋回底部为水下间断面,间断面之上的古水深迅速增大。在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常将这类间断面直接归为古气候变化引起湖泛和物源后退形成的水下无沉积作用面。但这种认识目前还难以得到圆满的解释,而如果将其归为盆地短周期的间歇性构造沉降成因似乎显得更为合理。针对湖相高频旋回水下间断面的成因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探讨盆地短周期的构造活动方式及其对湖相高频旋回沉积过程的影响,也为在湖相条件下更好地应用米兰柯维奇旋回理论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构造背景稳定的海相地层中,基于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下的高频旋回逐渐成为进行地层精细划分、定年和探讨盆地演化的重要手段,并被逐渐尝试着应用到陆相断陷盆地中。但陆相断陷盆地为构造盆地,断裂构造理论以及大量地表、地下的构造、沉积现象都表明,在高频旋回沉积过程中可能存在着短周期幕式构造沉降的影响,这就使得在陆相断陷盆地中应用米兰科维奇旋回理论必须要考虑和去除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冀中坳陷调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Morley等的调节构造理论和构造几何学分析, 借助地质构造图、断层垂直位移分析等, 在冀中坳陷识别出5种调节带类型和7种调节带构造形式, 进而探讨了它们各自出现的特定构造部位、调节作用、主要构造特点和典型实例。同向趋近型调节带呈现鼻状、地垒状和转换断层3种构造形式, 在断层段连接处以鼻状构造形式出现, 而在控凹断层连接处则以转换断层与横向凸起并存的形式出现; 同向叠覆型调节带以走向斜坡形式调节应变; 同向平行型调节带以翘曲的形式改造河西务潜山带。对向平行型调节带以低凸起的形式发育于雁翎地区; 对向趋近型调节带以鄚州枢纽带为典型, 受两期应变的调节形成了底部以断层分叉斜滑与上部呈宽阔翘弯带的双层变形系统。产生调节作用的断层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活动强度均呈现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的构造特征。受调节带的影响与改造, 在潜山断坡上可形成以古构造脊为优势运移通道的油气运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