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59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合成了1-(4-硝基苯基)-3-(3,5-二溴吡啶)三氮烯(NPDBPDT),并研究了NPD-BPDT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 10.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介质中,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镍与试剂生成摩尔比为1∶4的络合物在470 nm处有最大正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2×105L.mol-1.cm-1;在540 nm处有最大负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5×105L.mol-1.cm-1;以540 nm为参比波长、470 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7×105L.mol-1.cm-1。镍含量在0~480μg/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合金样品中镍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加标回收率为98.0%~102.0%;精密度小于5%(RSD,n=6)。  相似文献   
43.
基于多源卫星图像融合的水坝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邱丹丹  马洪超  杨耘  贾鹏 《遥感学报》2006,10(4):449-455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卫星图像融合的水坝检测方法,该方法在特征级融合的模式下,利用多源卫星图像特征信息互补的优势,先后提取多个卫星图像中目标的特征信息,再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中的逻辑模板法对特征进行融合,得到系统的目标结果输出。试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在大幅复杂背景下有效地对水坝进行检测并定位,并减少了单源卫星图像进行目标检测的错判、误判率。整个算法能完全实现自动检测,可达到预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我们通过监测位于亚平宁地区的一个粘土斜坡内正孔隙水压力来分析降水如何影响沿土体剖面的孔隙压力分布,从而影响斜坡稳定性。监测数据在监测滑坡活动的第一个季节(2001年8月-2002年6月)获得。研究地点位于一个复杂滑坡后缘,该处斜坡即将发生浅层滑坡,斜坡变形特征非常明显。 孔隙水压力数据的初步分析显示,过去11个月其变化呈现稳定的趋势。在寒冷潮湿的季节里,饱和带通常延伸到接近地表(小于1m)。孔隙水压力测量显示,任何条件下,整个斜坡内存存明显的垂直向下水流,但其在很大程度上受顺坡水流控制。与降雨对应,浅层地表(1—3m)存在压力脉冲,与低渗透性土体相比,其滞后过程很短,并且水流有瞬时水流的特征。斜坡在观察期问破坏,孔隙水压力的瞬时反应说明其为孔隙水压力型滑坡。 地下水流存在优势路径,这种现象可以解释在同样深度内一些传感器的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45.
推导出了在云降水粒子群为小旋转椭球水滴群、椭球旋转轴呈正态分布、云降水粒子谱为M-P分布情况下的雷达气象方程,并且重新定义了相应的雷达反射率因子,确定了在用雷达测定非球形雨滴降水时的订正系数。为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的雨滴形状和分布特征订正、提高降水测量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介绍的是我所采用的一种生产金刚石微粉的新装置。它的特点是爆炸能量获得了两次利用。因此,产量高,成本低。比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单飞片装置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47.
根据鞍本地区包裹体研究试论弓长岭磁铁富矿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ongchangling high-grade magnetite ores,which constitute one of the major rich from deposits in China,occur in the BIF .of the Anshan-Group in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rocks.But its origin has long been a controversial problem,although most researchers are in favour of the eoncept that it is genetically related to hydrothermal process connected with migmatite.On the basis of field observation,this problem has been dealt with in this paper in the light of fluid inclusion stud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hydrothermal activity,was widespread in this region,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The late stage hydrothermal activity was intensively developed around rich iron dposits.The form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late stage hydrbthermal fluids is in the range of 487- 505℃,and they are slightly alkaline with a salinity of 13.2-28.1 wt%,consisting mainly of Na^ ,Ca^ ,Cl^-,So4^-,etc.As revetled b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the formation temperatures of fluid inclusions are quite uniform from,place to place within the vast areas in this region,and the comparason of these temperatures between rich ores and migmatite and wall rocks indieates that the late hydrothermal fluids are of metamorphie origin.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 rich magnetite ores in the Gongchangling Range seem to be the result of the reworking process(alteration)by metamorphie hydrothermal fluids in response to regional metamorphism on some sedimentary ore deposits that were originally relatively rich in iron.  相似文献   
48.
张德二 《气象》1978,4(4):13-14
自然界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大气层里壮观的风雨雷电、绚丽斑烂的奇光异彩,无不引起古人的注意和探询。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们对这些自然现象的性质、规律的认识也逐步深入,精到之处或载入典笈,或传扬于民间,成为我国古代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9.
本文用流体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夏季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环流的三维结构和成因,主要结果为: 无转动因素时,高原加热作用能引起流体在低层径向地朝高原辐合,在高原上层放射状向周围辐散.高层辐散流体的一部分在高原内部开始下沉,形成高原上空的对流环,在有转动的实验中也观察到.辐散流体中还出现波动. 高原内部经常出现两个对流上升中心,中心附近的温度有较大脉动,两个对流上升区之间有时为下沉运动,构成高原内部独特的对流环. 通过高原中部的南北垂直剖面上,可观察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对流环,流体在高原中部上升,在南北高原范围内下沉.在高原外部为高原加热引起的下沉运动. 实验表明,包括基本东西风和高原以外热源的环境背景条件,对高原流场有重要作用. 实验结果为解决夏季青藏高原环流的三维结构提供了依据,文中列举了一些说明的现象。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国土资源局按照省厅关于开展政务公开的部署和要求,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有力地促进了国土资源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