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2篇 |
免费 | 253篇 |
国内免费 | 4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3篇 |
大气科学 | 310篇 |
地球物理 | 238篇 |
地质学 | 903篇 |
海洋学 | 126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114篇 |
自然地理 | 1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5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6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遥感云服务平台技术研究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云服务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整合各种遥感信息和技术资源,通过互联网以按需共享的方式提供的遥感应用服务.本文在分析遥感云服务的基本模式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遥感云服务的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包括遥感数据云存储、遥感数据云处理、遥感应用云服务以及遥感数据云安全技术等,设计了遥感云服务平台总体架构和功能模块,并介绍了作者团队基于云计算技术研发的遥感云服务平台原型系统.该系统支持用户根据业务选择遥感数据和应用软件,在云服务平台自动部署的虚拟机上进行在线使用.实验表明,遥感云服务平台可以汇聚来自不同服务商的遥感信息、应用软件和计算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按需应用服务,对于遥感技术的普及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超前于对流层环流异常,是延长冬季寒潮低温预报时效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强SSW事件前后地面温度响应的区域和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其中涉及的平流层—对流层耦合过程和机理也不十分清楚。本文采用1979~2021年ERA5再分析数据集,研究了2020/2021年冬季“偏心型”强SSW事件前后中高纬度地区地面温度异常的演变特征,并分析了其与等熵大气经向质量环流平流层—对流层分支的耦合演变模态的动力联系。结果表明,伴随此次强SSW事件,亚洲和北美中纬度地区的寒潮低温事件分别在绕极西风反转为东风之前和再次恢复为西风之后发生。SSW前后大气经向质量环流的平流层向极地暖支与对流层高层向极暖支、低层向赤道冷支之间呈现出三个阶段的耦合演变模态: 同位相“加强—加强”、反位相“加强—减弱”以及反位相“减弱—加强”。加强的质量环流对流层向赤道冷支是SSW前后寒潮低温事件的主要原因,而加强的向极地平流层暖支是SSW发生及其伴随的北极涛动负位相持续加强的主要原因。大气经向质量环流不同的垂直耦合模态取决于行星波槽脊在对流层顶和对流层中低层两个关键等熵面上的西倾角异常。西倾角异常表征大气波动的斜压性,主要通过影响关键等熵面以上向极地的净质量输送和其下向赤道的净质量输送进行调控。尤其在SSW发生后的极涡恢复期,对流层顶处异常偏弱的斜压性会加强对流层向极地暖支,进而加强向赤道冷支,有利于寒潮低温的发生。本次SSW事件前后大气经向质量环流三支的耦合演变模态,与历年平流层北半球环状模(NAM)负事件中极区平流层温度异常信号下传滞后的平流层—对流层耦合演变类型相一致,其在波动尺度方面也存在共同特征,即SSW事件或NAM负事件前期对流层一波加强且上传,后期对流层二波加强但较难上传。 相似文献
993.
非洲G盆地是受中非剪切带影响而发育形成的典型被动裂谷盆地,其南部凹陷带为盆地主要油源区。为进一步明确G盆地油气勘探方向,需开展盆地南部凹陷热演化史及油气成藏方面的研究。油层测温表明,南部凹陷现今平均地温梯度为3.9 ℃/100 m,属于中温型地温场。根据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测温恢复了G盆地凹陷带古地温演化史,研究表明G盆地凹陷白垩纪古地温梯度为2.4~3.77 ℃/100 m,古地温梯度低于现今地温梯度。古地温恢复及热史模拟表明最高地温是在现今达到的,下白垩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现今地温场控制。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表明G盆地南部凹陷存在两次流体作用事件,分别发生在晚白垩世早期(96.0~87.0 Ma)及第四纪(3.0~0 Ma)。下白垩统油气的主要成藏期在晚白垩世早期。 相似文献
994.
利用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铸体薄片、物性等分析测试手段及试油资料,对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同时分析不同流动单元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影响,进而研究其生产动态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四类流动单元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明显,是造成其可动流体饱和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喉道半径分布形态及主流喉道半径大小起了决定性作用。在油气田开发阶段中,应该根据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性特征,实施合理有效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995.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勘查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通过先后开展五期详查,获得了找矿重大突破,金矿规模达到超大型,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型—特大型规模。文章在近十年的勘查工作实践及综合研究矿床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勘查模型、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和地质找矿标志。研究表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是矿床形成最关键的控矿因素,马鞍山断裂控制了区内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的产出,北衙向斜控制了矽卡岩矿体和其他矿体的产出,矿床定位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与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碳酸盐岩接触的矽卡岩带以及内、外接触带,属于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二型五类"。矿区1∶10 000岩石地球化学勘查模型显示,矿区分布有强金元素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并有与Ag、Pb、Zn、As、Hg等元素相伴产出的综合异常。1∶10 000地球物理勘查模型显示,磁异常面积大、强度高,极大值2000多n T,异常形态规则,总体形态呈椭圆形,梯度变化较大,正负异常相伴,南正北负。斑岩显示为低磁异常,接触带为高磁异常,环状的高磁异常带构成了斑岩与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化体,围岩碳酸盐岩为低磁异常。激电在斑岩、矽卡岩型矿体上形成低阻高极化异常,矽卡岩型矿体分布区视极化率5%~8%,视电阻率50~120Ω·m。大功率激电、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斑岩体及斑岩与围岩接触带(蚀变带)可进行较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996.
多源遥感信息在喀喇昆仑火烧云一带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多源遥感数据,开展新疆喀喇昆仑萨岔口-火烧云一带铅锌矿找矿预测工作。在对研究区典型矿床不同岩、矿石光谱特征测量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其光谱特征。赋矿灰岩具有强CO_3~(2-)吸收峰、弱Al-OH吸收峰,铅锌矿化体具有CO_3~(2-)吸收峰、Fe~(3+)吸收峰和Al-OH吸收峰。利用比值分析、密度分割和多特征匹配滤波等方法对ASTER数据有针对性地提取方解石、铁染、Al-OH遥感异常信息,异常呈北西向带状展布与区域地质体展布相吻合。本文以火烧云铅锌矿区为例,建立了区域铅锌矿床以"强方解石、弱Al-OH异常,伴有铁染异常"为特征的遥感找矿标志。结合Worldview-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特征及构造解译,以及成矿信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遥感异常信息进行筛选。利用相似类比理论,圈定五处找矿有利部位。结合异常查证,显示萨岔口、马鞍山、牛郎山、歪头山、金鱼山具有较好的铅锌矿找矿前景。利用多源遥感信息有助于推动喀喇昆仑这类高寒景观区的铅锌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97.
东秦岭地区宽坪群的时代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宽坪群分布于华北地台南缘,是北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宽坪群的时代及其形成时的构造背景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将为华北地台南缘和北秦岭元古代的构造格架、岩浆活动提供重要的依据和信息,无疑对秦岭造山带的研究也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宽坪群的地质特征、同位素年代的综合研究,认为宽坪群不是一般的地层单元,而是一套中元古代俯冲杂岩,其形成时代为1850—1000Ma;宽坪 相似文献
998.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热资源埋藏深、温度高、储量大、开发潜力大, 合理地选择物探方法可以很好地确定靶区, 圈定热储构造, 更精准地为钻探提供依据. 由于MT法探测深度的优势, 其反演电阻率特征能很清晰地反映出地热田导水导热构造的分布、产状等特征. 本研究利用前期ER01、ER02地热井测井成果, 重新标定ER03地热井物探解释参数, 划分出4 000 m深度范围内的热储层在水平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 圈定地热异常范围和空间分布特点, 确定地下热水的富水部位及有利的勘探井位, 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相山两种不同成因角闪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细研究相山两种不同成因角闪石的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发现:江西相山铀矿田北部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成因的角闪石:正变质成因的角闪石,寄主岩石为斜长角闪(片)岩,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Th,Ta,U)、稍为富集Ti,Se和相对贫高场强元素(HFSE)(Zr,Hf,Y,Yb,Cr,HREE)为特征,稀土总量低,稀土分布型式为近水平型,δ^18O为7.95~8.58,显示变质火成岩的氧同位素特征;副变质成因的角闪石,寄主岩石为含石榴角闪石英片岩.微量元素以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Th,U)、稍为富集Ta,Nb,Ce,Zr,Hf,Sm和相对贫高场强元素(HFSE)(Ti,Y,Yb,Cr)、强烈亏损Sc为特征,稀土总量高.轻重稀土相互分离程度高,轻稀土富集,O同位素组成(δ^18O)较高,为9.95~10.02,显示碎屑沉积变质岩的氧同位素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