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在地球演化动力机制问题尚未解决之前,特提斯海始终令人困惑:为什么会出现特提斯海?特提斯的形成、消亡的动力学过程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22.
陈智梁 《地球》2009,(2):68-69
2008年5月12日,汶川映秀8级特大地震发生于龙门山地震带,是该区带有史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也是四川省境内222年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此前的最强地震为1786年6月1日泸定磨西地震)。  相似文献   
23.
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现时地壳运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991-2001年期间在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地区的GPS测量,获得该地区不同参考框架下的地壳运动速度场,其测量的速度精度高于2mm/yr。印度板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地壳形变分为喜马拉雅及高原南部、高原中部(拉萨-格尔木)和高原北部(格尔木-金塔)三部分,它们分别吸收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速率的43%、24%和32%。在欧亚框架下和相对于成都,印度板块和华南地块之间存在着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为轴心的顺时针巨型涡旋构造——滇藏涡旋构造,运动速度分别为26~6mm/yr和24~7mm/yr,总体上从北东方向转变为南东和南西方向,有别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北东方向。滇藏涡旋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形成与南迦巴瓦阿萨姆"犄角"的楔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4.
云南小江断裂中南段现今活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江断裂为川滇地块、华南地块的边界断裂,是一条重要活动断裂。本文利用GPS监测结果,综合处理得到了欧亚框架下的运动速度场,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刚性假设下最小二乘法,对小江断裂中南各段的运动速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断裂中段东支断裂运动速度为3.37±3.20mm/a,西支断裂为3.29±2.73mm/a;断裂南段为3.63±1.76mm/a。整个断裂表现为左行走滑为主兼有挤压活动的特征。这一结果与大的构造环境一致,表明在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的挤压碰撞下,高原东部川滇地块受华南地块、印支地块的阻挡作用,小江断裂产生逆时针移动,呈左行走滑特征。  相似文献   
25.
龙门山断裂构造带GPS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龙门山断裂构造带作为川青地块与扬子地块的碰撞边界,具有特殊的构造性质及明显的分段性。根据1991年以来GPS观测结果,对其分段活动性的研究表明:断裂带运动速率北段为1.54ram/a,中段为2.77mm/a,南段为5.23mm/a。现代构造活动性质总体表现为挤压走滑;同时,由北向南逐渐由挤压走滑转变为伸展走滑,其原因为在青藏高原总体运动条件下的相邻活动断裂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6.
黄河源区哈江盐池的成因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智梁 《第四纪研究》2007,27(4):607-612
黄河源区哈江盐池被认为是古羌人从青藏高原东北部草原地带向成都平原迁徙和扩张的起点,而且得益于盐的开发和行运。地质-地貌和气候变迁资料表明,黄河在7000aB.P.前后的溯源侵蚀切开了多石峡,开始拓展了黄河源区。在这个过程中,黄河袭夺了北侧来自布青山区给予其南侧湖泊补给的河流,使哈江古湖失去了原先的主要补给,成为半封闭的小湖。5500aB.P.的全新世中期气候转变,特别是约4500aB.P.的重大干-冷事件不仅驱使古羌人由草原向河谷、平原的迁徙,而且促成了哈江盐池的形成。从而,才有了昆仑以南青藏高原东北部草原地带的古代制盐业基地,也才有可能推动古代先民的向东迁徙。  相似文献   
27.
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会区具有特殊的构造性质。通过对交会区GPS观测,得到欧亚框架下运动速度场。利用所得的运动速度结果,采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方法,得到川滇、川青、扬子地块运动速度分别为(19.2±2.8)mm/a、(10.7±3.2)mm/a、(9.7±1.6)mm/a,地块运动方向由SE逐渐变成SEE,呈现出顺时针旋卷特征;鲜水河断裂运动速度为(9.3±2.8)mm/a,断裂性质为左旋走滑;龙门山断裂运动速度为(1.2±2.2)mm/a,断裂性质为右旋挤压。  相似文献   
28.
29.
青藏高原东部地壳运动的GPS测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走滑断裂,这些断裂是否驱使地壳块体向东作长距离的滑移或逃逸,并成为东亚大陆及相邻海域地质构造的主要动力因素,是当前地学界关注的重大科学命题。对此,出现了众说纷  相似文献   
30.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与青藏高原东部流变构造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991~1997年期间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建立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的现代地壳运动速度场。相对成都,鲜水河-小江断裂以西的藏东-滇中地区的运动速度变动在1.57~17.49mm/a之间,总体为8mm/a以上。该断裂以东地区的运动速度小,约为0~7mm/a。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围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涡旋和川西地区的涡旋的认定,以及它们在地壳变形中的作用的分析,阐述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深部物质流变的主要形式和地壳流变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