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31.
徐闻珊瑚礁区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8月-2007年4月对广东省徐闻珊瑚礁区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周年的季节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262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春季82种、夏季117种、秋季119种、冬季141种,其中硅藻门67属252种,甲藻门5属8种,蓝藻门1属2种.优势种共有37种:春季8种、夏季7种、秋季9种、冬季13种,几乎全为广温广盐性沿岸种类,群落结构具有亚热带和沿岸性特征,主要优势种为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ric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奇异菱形藻Nitxschiaparadoxa,f rhombus和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等,没有全年广布优势种;四季均出现的种类共有24种,全为硅藻,各季节间共有种类数在42-61种,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范围在0.256-0.310,季节更替明显.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平均值分别为4.02和0.59,物种非常丰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5.35-12.87)×104cells/L之间,冬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属双峰型变化,但与一般亚热带春、秋季出现密度高峰不一致.叶绿素α含量与浮游植物密度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细胞密度、叶绿素口含量与各营养盐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从浮游植物吸收N、P的配比分析.N为春、夏、秋3季的营养限制因子,P为冬季的营养限制因子,但从N、P的绝对值看,N和P都是全年的营养限制因子,因此其水质营养类型属于亚热带贫营养型.在南北方向上,4个季节活性磷酸盐在各断面的含量依次均为B>D>A>E>C,这可能与该海区的流场特征及海底沉积物有关.  相似文献   
32.
徐闻珊瑚礁保护区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8月(夏季)、2006年11月(秋季)、2007年2月(冬季)和2007年4月(春季)在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灯楼角至流沙湾近岸海域调查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的营养盐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徐闻珊瑚礁保护区水域溶解态无机氮以NO3--N为主,其含量超过总溶解无机氮的50%;各站点NO2--N含量相对较低,冬季NO3--N和NH4+-N含量均高于其它季节;无机磷含量在0mg/L~0.030mg/L之间变化;活性硅含量表现为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表层水体硝酸盐氮/无机磷原子比值(N/P)夏季较低,不存在无机磷受限情况,而冬季N/P整体较高,此时水体主要受无机磷限制。  相似文献   
33.
于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湛江港海水中的铜(Cu)、锌(Zn)、铅(Pb)、镉(Cd)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湛江港湾海水中Cu、Zn、Pb、Cd含量较低,年平均含量分别为4.46×10-3mg/L、14.2×10-3mg/L、0.795×10-3mg/L、0.588×10-3mg/L,总体上表层海水中Cu、Zn、Pb、Cd的含量均略低于底层海水。各季度海水中重金属含量的比较结果为:Cu的含量秋季>春季>夏季>冬季,Zn的含量夏季>春季>秋季>冬季,Pb的含量秋季>夏季>春季>冬季,Cd的含量冬季>夏季>秋季>春季。湛江港湾的Cu、Zn、Pb、Cd的含量均在中部水域湛江港码头核心作业区最高,港湾外较低;Zn、Cd在港湾内的含量较高。按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湛江港湾海水中的Cu、Zn、Pb、Cd含量均低于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规定的限值,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34.
于2005年8月对湛江港附近海域潮间带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和贝类体内的重金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水中的砷优于海水水质Ⅰ类标准,而汞、铜、锌、铅、镉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铜、铅、镉污染较为严重,均劣于海水水质Ⅳ类标准;表层沉积物中砷的含量低于全国海岸带背景值,而汞、铜、锌、铅、镉均高于全国海岸带背景值,其标准指数分别为1.35、1.66、1.50、2.08、3.10,汞、铜略高于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一类标准,有轻微污染,砷、锌、铅均低于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一类标准,未受污染,而镉略高于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二类标准,环境受镉污染。各元素在各站点的分布没有规律性。牡蛎和蛤仔体内各重金属含量均优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和人体消费卫生标准,其卫生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35.
汞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地幔岩石和岩浆,具有溶解度小、蒸气压低、穿透能力强等特点.地震前,汞在高温和强压力梯度下穿过不同的介质到达地表,导致汞震前异常.汞的前兆异常特征通常被用作地震前预测的重要指标.本文综合国内应用汞的地震观测案例,得出以下结论:(1)与气态汞相比,水溶性汞具有收集方便、不易受传输介质干扰、前兆异常幅度大等特征,易震前观测;(2)水溶性汞观测异常结束到发震时间间隔较长,而气态汞异常一般持续到地震发生;(3)震前汞的异常幅度通常是本底值的数倍至几十倍,这往往与震中距离、震级大小及地质构造有关;(4)对于5级及以下地震,水溶性汞异常范围通常在200 km以内,5~6级地震映震范围在500 km以内.此外,汞震前观测异常与孕震应力场作用下的地下流体活动有关,汞的同位素分馏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来解决断裂带汞的来源以及汞与地壳深部流体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徐闻珊瑚礁礁栖无脊椎动物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均匀定点潜水观察和采集标本调查表明,徐闻珊瑚自然保护区除分布有40多种珊瑚 外,尚分布有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腔肠动物门和海绵动物门 的55科115种礁栖无脊椎动物,分布的方式主要有穴居、附着和固着等3种方式,部分种类在礁丛 中索饵而隐蔽或躲避在礁缝隙中。  相似文献   
37.
2013年2月至11月对雷州湾海域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并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州半岛海域浮游植物共有142种,其中硅藻门42属116种,占总种类数的81.3%;甲藻门10属19种,占总种类数的13.8%;蓝藻门5属5种,占总种类数的3.5%;其他门类2属2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1.4%.群落结构以低盐沿岸性种类为主,并夹杂有少数外海种类,具有亚热带和沿岸性特征,各季节优势种的优势度并不十分明显,没有全年广布优势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变化范围为0.26×104~60.35×104cells/dm~3,平均丰度为12.92×104cells/dm~3,呈现秋季冬季夏季春季,以及海湾中部大于湾顶和湾口的时空分布格局.细胞丰度与温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15(p0.05,n=36,双尾),与其他主要生态因子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浮游植物群落的演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种类数较1987年增加了61.4%,优势种类数增加了1倍,丰度增加了约30倍,但群落结构复杂而稳定,是健康的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烟气脱硫酸性海水排放对天然海水中重金属的影响,设置初始pH(pH0)分别为5.0、6.5、7.0、7.5、8.0等6个实验组,研究各组海水的pH、盐度、悬浮物以及Cr、Cu、Zn、Cd和Pb等重金属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实验的进行,各实验组水体的pH呈现开始升高、中期略降、后期趋稳的变化规律,且pH0越低,pH增加幅度越大;各实验组的悬浮物含量随pH的升高而增大,重金属含量和盐度均随pH的升高而降低。分析表明,藻类的光合作用是控制水体pH变化的主要过程,pH则是影响水体重金属含量的关键环境因子,符合pH越低、各重金属含量越高的普遍规律。因此,借助耐酸性藻类的光合作用提升水体pH,是减少烟气脱硫海水排放对天然海水中重金属的溶出、减轻重金属污染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39.
2007年7月对茂名市小东江的浮游生物及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122种,其中蓝藻门15属34种,占(总种类数,下同)27.9%,硅藻门16属26种,占21.3%,绿藻门29属52种,占42.6%,裸藻门3属6种,占4.9%,金藻门1属1种,占0.8%,黄藻门3属3种,占2.5%;浮游动物78种,其中原生动物门26属36种,占46.2%,轮虫动物门9属16种,占20.5%,节肢动物门枝角类8属14种,占17.9%,桡足类10属11种,占14.1%,水生昆虫1属1种,占1.3%。各调查断面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平均为37种,细胞密度在11.3×104~19.5×104/L,Ⅴ断面最高,Ⅰ断面最低,平均为14.4×104/L;浮游动物种类数平均为27种,密度平均为2 895/L。相邻断面间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范围为0.13~0.23,各断面环境异质性相差较大,该季节河水流动性小。叶绿素a含量为19.9~45.3μg/L,它与细胞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无机氮、无机磷和COD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各断面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为3.1~4.5,均匀度为0.62~0.85;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为2.7~3.9,均匀度我0.59~0.80。对βm-αm指示种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分析,Ⅱ、Ⅲ、Ⅳ、Ⅴ断面水质属生态中污类型,而Ⅰ断面属生态寡污类型。以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评判,各断面COD含量为Ⅰ类水;无机氮含量除Ⅰ断面外,其他断面均为Ⅲ类水;无机磷含量均优于Ⅱ类水;石油类除Ⅰ、Ⅱ断面为Ⅳ类水外,其他断面均为Ⅴ类水。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表明,小东江流域水质为中污染至重污染之间。  相似文献   
40.
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深圳湾4测站两周日海流观测获得的表、中、底层海流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了4测站O_1、K_1、M_2、S_2、M_4、MS_4 6个主要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结果表明:深圳湾主要为不规则半日潮流海区,浅水分潮流在总海流中的影响较大;站位1、2和4主要分潮流的北分量大于东分量,而站位3主要分潮流的北分量小于东分量。观测期间余流的流向主要呈北和东北向;最小余流速度出现在站位3;余流流速表层最大,中层次之,底层最小。整个海区潮流的可能最大流速表层在76~102cm/s之间;中层在80~106cm/s之间;底层在56~88cm/s之间。整个海区潮流表现出往复流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