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从生物地层学到大地构造学——以华南奥陶系和志留系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旭  戎嘉余 《现代地质》1999,13(4):385-389
生物地层学是地层学中最基本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多年来对华南扬子区、江南过渡带到珠江区奥陶纪和志留纪生物地层学的研究 ,不但完善了地层的精确对比 ,而且结合岩相、生物相的研究 ,还对广西运动的始末提供了准确的时限 ,从而延伸到大地构造学的研究领域中 ,把区域性的构造问题和全球构造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2.
长江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地貌格局的形成与东亚现代地貌格局的建立。文中简述了百余年间长江演化研究的主要争论,梳理了近20年来将物源示踪方法应用于长江演化研究的进展及得到的启示。通过对长江流域的典型沉积体系:包括上游昔格达组、剑川盆地、中下游砾石层、江汉盆地、长江三角洲钻孔沉积及边缘海盆地(莺歌海盆地、台湾岛)的物源示踪结果进行归纳梳理,笔者认为:1)长江演化争论的焦点问题依旧是三峡贯通和石鼓第一弯的形成,但争论的问题已拓宽至古水系模式、侵蚀-沉积过程、夷平面形成等诸多问题。2)三峡贯通和石鼓第一弯形成的时代尚未取得共识,即长江的形成时代和过程还存在争论。长江中下游砾石层和江汉盆地沉积物具有复杂的源区供应,仅依靠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无法有效区分长江上游的物源信号;江汉盆地和长江三角洲钻孔沉积记录对于三峡贯通的初始信号仍未达成一致;剑川盆地和昔格达组沉积物的年代及其物源意义对于金沙江南流(东流)的指示意义存在广泛争论;海洋沉积约束长江和红河水系演化模式的物源信号也存在争议。3)在长江流域各沉积盆地进行物源研究时,建议加强海陆沉积对比。从地貌-构造演化-沉积古地理-气候变迁的角度,将能更加全面地...  相似文献   
73.
土地违法的治理难点在于地方政府违法,2006年5月,国土资源部向社会公布我国的土地违法问题特别严重,2005年全国15个城市70多个县区违法用地宗数和面积分别占新增建设用地宗数和面积的63.8%和52.8%,有的地方甚至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4.
中国第一个“金钉子”剖面的建立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陈旭  王志浩 《地层学杂志》1998,22(1):1-9,T002
中国浙江常山黄泥塘发育了穿越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底界的连续地层剖面,笔石和牙形刺的连续演化序列使之得以成为全球对比的标准。经国际地层委员会奥陶系分会、国际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科联邮投和批准,已成为达瑞威尔阶的全球层型剖面点。  相似文献   
75.
江西玉山祝宅晚奥陶世地层、沉积特征及环境初探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正> 江西玉山县城东南约15km处的祝宅,出露着富含壳相化石、以碳酸盐岩相为主的奥陶纪地层。这一地层最早为张利民等于1977年发现,1980年韩乃仁、李罗照等测制剖面,写了“江西玉山祝宅奥陶系剖面”初稿。1985年,陈旭、戎嘉余、李守军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野外调查,室内研究后草成本文。 本文珊瑚、藻类和层孔虫由邓占球、穆西南和董得源鉴定。刘云做了红外曲线分析,杨荣庆清绘插图,毛继良摄制沉积岩薄片,李懋摄制高岭石的扫描电镜照片,均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76.
三九地区位于诸广山岩体中南部,包括九曲岭、九龙径、九龙江三个地段及其周边地区。近年来,三九地区铀矿地质工作不断取得找矿突破,已成为一个新铀矿田。本文在简要介绍九龙江矿区铀成矿地质特征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铀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等地质要素的空间展布特征,总结了其空间分布规律,通过类比分析,最终提出该地区铀矿地质工作在空间上需要注意的找矿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77.
奥陶系研究百余年:从英国标准到国际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旭 《地层学杂志》2008,32(1):1-14
英国学者Sedgwick、Murchison和Lapworth等早在19世纪便对奥陶系作出了先驱性的研究,包括创建了奥陶系。但百年来各国主要都集中于地区性的奥陶系研究,并建立了地区性的序列和标准,这在事实上一直都把英国的奥陶系划分作为国际间的对比标准。近三十年来,随着国际奥陶系分会不断推进各国奥陶系的研究工作,并在2007年完成了奥陶系三统七阶的全部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研究,建立了全球标准。为了便于运用,建议将奥陶系的三统七阶分为20个间隔段,以利于洲际对比,并把地区性的统与阶准确地对比到国际标准上去。同时附上与年代地层划分相一致的奥陶系全球碳同位素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78.
广西钦州、玉林地区的志留系和泥盆系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正> 广西钦州、玉林地区是研究中国南方志留系、泥盆系,特别是含笔石、竹节石地层的重要地区。这个地区的志留、泥盆系是由广西区测队、广西第三地质队等单位最先研究的。汪啸风(1977,1978a)曾著文发表了钦州的志留纪地层和笔石动物群。玉林地区的泥盆纪  相似文献   
79.
江西玉山早奥陶世笔石动物群的分带及分异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正> 江西玉山具有完整的下奥陶统宁国组含笔石地层,陈旭、韩乃仁(1964)建立了下奥陶统笔石带,限于当时的标本采集,分带尚不够精确。1979年秋,笔者与邹西平、李罗照在玉山山头底(李家蓬)、会英亭、牟家坞等地测制剖面,获得了比较可靠的笔石分带。本文  相似文献   
80.
粗糙地形对内波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金虎  陈旭  徐洋 《海洋与湖沼》2016,47(4):706-713
为了研究粗糙地形对内波共振生成的影响,本文在实验中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法(PIV)对内波速度场进行测量。实验中设置了两种不同尺度的粗糙地形,其中一种地形的粗糙尺度大于黏性边界层厚度(δ),另一种地形的粗糙尺度小于δ。结果表明两种粗糙地形都使共振内波的能量减弱,粗糙地形一侧生成的内波强度约为光滑地形一侧生成内波强度的40%。当粗糙地形的尺度大于δ时,在粗糙地形一侧除了共振内波以外还有明显的内波射线生成,粗糙地形上的每一个凸形间断点都成为了一个新的内波源点,每条内波射线的强度约为共振内波强度的1/10,由新源点生成的内波射线相位基本一致,落后于正压潮3π/5个相位。当粗糙地形的尺度小于δ时,粗糙地形一侧仅有共振内波生成,共振内波的相位与正压潮相位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